壽陽曲·魚吹浪

《壽陽曲·魚吹浪》是元代貫雲石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錢塘江潮起的勝景和杭州百姓八月中旬觀潮的熱鬧場面。開頭三句寫觀潮背景,甜美靜謐;後兩句寫觀潮,以玉人捲簾作結。筆調細膩輕快,於鬧中取靜,創意新穎。

作品原文

雙調壽陽曲

魚吹浪,雁落沙,倚吳山翠屏高掛 。看江潮鼓聲千萬家,卷珠簾玉人如畫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壽陽曲: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韻、三叶韻。

②吳山:山名,位於杭州西湖東南,因為春秋時曾為吳國南界,故名。

③玉人:對女子的美稱。

白話譯文

魚兒在水浪中嬉戲,大雁在沙灘上棲息,一幅幅翠綠色屏風似的帷幕,靠著吳山高掛。江潮猶如萬鼓齊鳴,排山倒海,震天動地,吸引了傾城出動的千萬人家。那些深居閨中如花似玉的美女,也捲起朱簾,向江上眺望。這情景活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是描寫錢塘勝景的。貫雲石辭去官職回到江南後,曾在杭州住過一段時間。據明代李開先《詞謔》記載,貫雲石在杭州居住時,“往來賣藥錢塘市,詭姓名,易服色,人無識者”。而這首小令,便是他在杭州居住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錢塘江流經杭州的東南,是杭州的勝景之一。要用短短的一支小令來描繪錢塘江的勝景,這是相當困難的,而作者攝取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富有特徵的事物來描寫。開首三句是寫江潮未來時的情景,江面開闊,風平浪靜。“魚吹浪,雁落沙”。魚兒在江中嬉戲,大雁在沙灘上棲息。作者根據魚、雁的特徵,精心選擇了一個“吹”字和一個“落”字,形象而生動地寫出了魚和雁的不同動態。“倚吳山”句,則是寫靠著吳山所搭起的一座座翠綠色的用以觀潮的“看幕”。據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每年觀潮時,沿著江岸,搭有許多觀潮用的“看幕”。這些臨江靠山的“看幕”相連成片,就像一塊巨大的畫屏,青翠蔥綠,與錢塘江水相映成趣。“倚”字,即靠的意思,作者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靜物也寫得富有生氣。接下去兩句是寫江潮湧來時的情景。“看江潮鼓聲千萬家”,錢塘江之潮十分壯觀,著稱於世。而前人常以“鼓聲”來形容江潮之聲勢。如《錢塘候潮圖》云:“常潮遠觀數百里,若素練橫江;稍近,見潮頭高數丈,捲雲擁雪,混混沌沌,聲如雷鼓。”宋代詞人潘閬寫錢塘江觀潮的《酒泉子》詞也有這樣的描寫:“來疑滄海儘是空,萬面鼓聲中。”謂排山倒海的江潮一齊湧來時,猶如千萬面戰鼓齊鳴,震天動地。因此,觀潮成為杭州居民的一大盛事。每當江潮起時,城內居民傾城而出,出現了千萬家爭睹江潮的場面。如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每歲八月內,潮怒勝於常時,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而“江潮鼓聲千萬家”,正形象地描繪了這一觀潮盛況。“卷朱簾玉人如畫”,動地而來的江潮也吸引了生活在深閨中的女子,她們也捲起朱簾,向江上眺望。“朱簾”,裝飾華麗的門(窗)簾;“玉人”,對女子的美稱。從表面看來,作者的筆觸似由寫景轉到寫人,但其實仍未離開景,即借美女的捲簾眺望來突出錢塘江潮之勝。

這首小令的筆調比較輕鬆。如一開始,作者就通過對魚兒嬉水、大雁棲息的描繪,展示了一幅愜意安逸的畫面。即使在描寫江潮排山倒海洶湧而來的景象時,作者也仍是出以輕快的筆調,如最後“卷朱簾玉人如畫”句,作者沒有去描寫觀潮時人山人海的熱鬧場面,而是鬧中取靜,選擇了深閨女子捲簾眺望這一比較嫻雅的情景來描寫,“玉人”縴手慢卷朱簾的動作,正同江潮湧來時如萬馬奔騰、戰鼓齊鳴的熱鬧情景,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故以此句作結,鬧中寓靜,仍給人以一種輕鬆恬靜的美感。

名家點評

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湯宏建:整曲極富畫面感和動感:畫面方面,既有野外風景描寫,又有市井風情描繪;在動感方面,用“吹”、“落”、“倚”、“掛”、“看”、“卷”等動詞,加以表現。寥寥五句,顯示出作者高超的文筆功力,給讀者留下了很多藝術想像的空間。(《元曲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貫雲石(1286-1324),元詩人。維吾爾族人。父名貫只哥,遂以貫為氏,自名小雲石海涯,初號疏仙,又號酸齋、蘆花道人。初襲父官,任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拜翰林侍讀學士。退隱後客居江南,遊山玩水,詩酒唱和,優遊度日。散曲、散文皆有成就,詩則豪放飄逸,有李白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