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壽家君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林熙春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
年少鑽研博,功名數每奇。
龍章雖久渥,鯉訓更加貽。
白髮吟淇澳,丹心寄杖藜。
三朋同作壽,百歲未為期。
題 解
此為作者給家父及家父的三個好朋友所寫的祝壽詩的最後一首,原題為《四壽詩》。前三首寫給與父親有“莫逆”之交的“三朋”長輩,最後一首為父親祝壽。看來作者家庭屬世襲貴族,前兩聯寫父親從小沐浴皇恩,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刻苦博學,功名每奇。後兩聯寫父親老驥伏櫪,以衛武公為榜樣,嚴於律己,忠君為國,守節不移。最後祝願父親能高壽百歲。
注 釋
家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後因稱己父為家君。若用稱人父,多需在前面加適當的稱對方的敬詞如“賢”、“足下”之類。
龍章:皇帝的儀仗。此借指皇帝。
渥:wò,沾濕,沾潤。
鯉訓:典出《論語·季氏》中記孔子與兒子孔鯉的一段對話:“‘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淇澳:《詩經·衛風》中的篇名,《淇奧》是衛人歌頌衛武公的詩。衛武公雖年屆九五,仍勇於納諫自儆,不輟國是,功德蓋世。此作者將父親與衛武公同日而語。誇讚之情溢於言表。
杖藜: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拐杖,稱藜杖。此喻年老。
右壽家君:上(前)面的這首詩為家父祝壽。舊時漢字的書寫習慣從上至下,從右至左,右為上或前。
作者簡介
林熙春(1552—1631),字志和,號仰晉,明朝海陽龍溪都(今潮安庵埠鎮)寶隴人。萬曆十年(1582年)舉人,次年進士。授巴陵(今湖南嶽陽)縣今,調將樂(屬福建),所至有政聲。入京任給事中(掌侍從、規諫、拾遺、稽察、位卑權重),升都給事(給事中主官),多所建言。萬曆23年(1595)冬,兵部考核選拔武職官員,萬曆皇帝認為其中一名選拔不當,其實是蓄意發泄不滿,乃以御史、給事等言官失察為由,一時斥逐處分者34人,大臣疏救俱無效。但熙春無所顧忌,率同官再上《申救言官疏》,直斥皇帝,言辭尖銳。帝益怒,於是被貶為茶陵州判官。託言有病,不赴任,歸鄉閒居。11年後被任命為廣西賀縣知縣,仍不赴任,光宗泰昌元年(1620),朝廷重新起用廢舊官員,被任命為南曹郎(南京禮部郎官),轉光祿少卿,歷右通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職。不滿宦官橫行,於天啟4年(1624)疏請退休,得允準,晉戶部左侍郎(正三品)。終年八十,朝廷追贈尚書,賜諡號文宣。著述有《林忠宣公全集》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