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父親

士兵的父親

二戰小人物題材傳記永恆經典黑白片。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鬥,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兒子的最後一面。

基本信息

職員表

導演 :Rezo Chkheidze
編劇:Suliko Jgenti
製作:Qartuli Pilmi
發行:Artkino Pictures Inc.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Giorgi Makharashvili Sergo Zaqariadze ----
Tamari Keto Bochorishvili ----
Nikiforov Vladimir Privaltsev ----
Arkadi Aleksandr Nazarov ----
Vova Yuri Drozdov ----
./Grisha Vladimir Kolokoltsev ----
Pachua Viktor Uralsky ----

劇情簡介

居住在喬治亞山區的一位坦克兵的父親接到了兒子的來信,在信中,老人的兒子講,自已在戰鬥中負傷了,正在哈爾科夫的醫院中治傷。於是電影就這樣開始了!
老人做火車又做汽車,最後在一個湖邊做上馬車直往兒子所在的醫院。在湖邊一隊蘇聯的紅海軍陸戰隊正在向前線開進,打頭的是一個軍樂隊,演唱的是蘇俄名曲《哇良格號》
尊貴的寶石和十字架!
比不上軍旗更光榮!
不向敵人交出軍旗!
每個人不向敵人投降!
只有深深的海水!
銘刻哇良格號的戰鬥精神!
老人來到了醫院,兒子這時已經傷好歸隊了!老人撲了一個空。
電影這樣設計情節,是真實可信的。老人從喬治亞往戰場去,是不會很順利的,因為這時主要的交通工具,都納入了戰時軌道,因此晚到是可能的。而且從他兒子的傷情來講,還能寫信,說明傷不是很重,好的可能也快速一些。因此陰差陽錯,老人撲了個空。
這時,一個傷好歸隊的戰士對老人說,你可以到前線去找找否則你就白來了。老人猶豫不決,最後想見到兒子的心,讓老人跳上了開往前線的火車。在交戰地區,老人被內務部隊給攔截住了,並報告了上級,上級讓老人先到兵站休息。
到了兵站老人一瞧,心裡犯了嘀咕起來:在這裡,小孩拿著槍!婦女拿著槍!年青人拿著槍!我為什麼不可以?
在第二天的清早,德軍突破了防線,向兵站包圍過來。紅軍的官兵開始邊打邊撤,老人見到農作物著了火,還要去滅火,一個騎馬的兒童對老人叫,還不趕緊向後撤!這時老人一起同行的戰士有一個負傷了,老人背起他向後撤退,但是德軍這時已經攻過來了,老人和負傷的紅軍只好暫時找個地方避一避。負傷的士兵想喝水,老人去找水,這時一個德國兵找到了負傷的紅軍並槍決了他。老人怒不可惡的向德軍走了過去,德軍本來想殺掉老人,可是衝鋒鎗卡殼了!老人奪過衝鋒鎗,用槍把子砸爛了這個德國兵的腦袋。
在戰鬥中,武器發生卡殼可能是經常發生的!為什麼這么講呢?因為我參加過打靶,打靶的時候,總共有十支半自動步槍,其中有三支就卡殼了。很高的故障係數。經常的需要保養武器,也可能與此有關。
戰鬥結束了。老人要求參加戰鬥!當紅軍!指揮官問老人:老人家你有多大年紀了?我不能讓你參加戰鬥,否則德國如果俘獲了你,會成為他們的宣傳口頭。老人氣憤的問: 為什麼總想著被俘獲。。。。。。老人為了顯示自已的身體的良好和大力氣,提意和紅軍的這位指揮官“絆一膠”,經過好說歹說,再加上紅軍年青官兵的從中說和。老人如願的當上了紅軍。
老大爺儘管當上了紅軍,但是被分配到戰場比較安全的後方工作,而不是執行戰鬥任務。從老人的表情來講,一百個不滿意!
老人有這么好的身體的不是絕大多數,從電影中的反映出指揮官的年紀應當在50左右,而老人至少應當有60,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但是老人是個農民,在家天天種地勞動,生著一副好身體,很多年青人的體力並不見比老人更好。老人去瞧兒子的時候至少帶了幾十斤重的大口袋。我親眼見到過一件事情,一個老司機和一個年青司機打架,結果老人把年青的司機打的滿地找牙!當然這不是大多數老人的身體情況。城市中的老人確實沒有農村中的老人身體壯實。
從這我就叫老人為老兵。
老兵無組織無紀律,自已跑到了戰壕中,年青的士兵都勸老兵回到後方去。老兵執意不肯。這時進攻開始了,老兵第一個衝出了戰壕,老兵的行動,使得自已能夠實際上參加了戰鬥。成了戰鬥人員。
這時的蘇聯紅軍已經完成了偉大的戰略轉折,開始向德國法西斯進行全面的反攻了。老兵和自已連隊從蘇聯本土打進了德國本土!開始清算納粹了!在德國本土,一個小鎮上,老人見到自已熟悉的農作物。這時,旁邊停車保養蘇聯坦克,無意中輾壓了農作物。老兵攔住了坦克,一把將車長揪了出來,一個耳光打倒在地。然後說:你們這么對糧食和納粹有什麼區別?老兵有著很樸素的思想,和國際主義精神。是的紅軍是解放者不是法西斯!紅軍中會有違反紀律的人,但是絕對不是小黃粹們講的和德國納粹和日本鬼子同一類人!因為紅軍是國際主義的軍隊!解放人民的軍隊而不是壓迫者和侵略者。
在一次戰鬥中,老兵發現了兒子駕駛的坦克已經被打壞了,兒子和坦克兵們被包圍在一座小樓中,老兵和同志們奉命去給坦克兵們解圍。老人隔著德軍向兒子說著話,可是一顆炮彈命中了那個小樓的樓頂,兒子再沒有講話。老人為了搶救自已的兒子,向德國人發起了進攻。把擋在中間的德軍打跑了。可是,兒子傷勢這回太重了,已經英勇的犧牲了。
老人悲痛的合上了兒子的雙眼!和戰友們一起重新走上戰鬥的征途!

影片賞析

影片雖然沒有正面表現戰爭,卻無時無刻不反映出戰爭給每個人帶來的痛苦。影片是六十年代蘇聯戰爭題材影片中的一部佳作,影片以一個樸實的老農民形象,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情感變化,其善良的本質和對土地的熱愛是農民意識的真實體現,影片沒有正面表現戰爭的殘酷,但卻無時無刻不反映出戰爭給每個人帶來的痛苦;
《士兵的父親》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老農馬哈什維利的形象體現了喬治亞民族耿直不阿、慷慨大方、開朗豪放的特點。馬哈什維利具有一個農民與生俱來的樸素的感情:熱愛土地——編導用“麥地失火”時馬哈什維利捨生忘死地搶救糧食、以及“蘇軍坦克碾壓葡萄園”時馬哈什維利怒不可遏上前阻攔等劇情生動地表現了他對土地的深情眷戀。
此外,影片還刻畫了另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與馬哈什維利結伴而行的俄羅斯士兵阿爾卡季·葉爾紹夫。阿爾卡季屬於蘇聯軍事題材文藝作品中的這一類典型形象:年輕、快樂、熱心腸的小伙子,愛開玩笑的滑稽鬼,但同時又是忠誠的朋友、勇敢的戰士。他很討人喜歡,朝氣蓬勃,就像4、5月的青草地,像8、9點鐘的太陽。這個可愛的小伙子的犧牲使老農馬哈什維利清楚地看到了戰爭的嚴酷和德寇的醜惡殘忍,他由此“學會仇恨”,從一個舐犢情深的老父親、一個眷戀故土的普通農民成長為一位勇敢的戰士——個人的命運與人民的命運、祖國的命運緊密無間地融合在一起。

影片獲獎

本片1965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影片由列瓦茲契赫依澤導演,列瓦茲契赫依澤1926年出生在喬治亞,1955年以影片《麥格達的小驢》進入影壇,本片是他最著名的作品,1973年起任喬治亞電影製片廠廠長,1986年以影片《大地之子》獲列寧獎金,1992年的影片《Parajanov: The Last Spring帕拉傑諾夫最後的春天》列瓦茲契赫依澤為影片的製片人;影片中老格奧爾基的扮演者蘇爾戈扎卡里阿捷幾乎支撐著整部影片,他的表演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