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隸屬惠安縣第九區民群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民群鄉劃分兩個生產大隊(即南安大隊、壩下大隊),下轄11個自然村。首任黨支部書記系張樵林同志,首任大隊長系周清金同志,副書記吳財水同志,副大隊長周來生同志,1984年10月改為壩下村民委員會。
壩下是自然村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設在該村,因此而得名。
人口、土地面積
姓氏有:趙、李、潘、黃、莊、蔡、周、吳、許、張、歐、林、葉等。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壩下村系惠安紫山鎮第三大行政村,景色優美的科山公園園區。惠西大道貫穿而過,交通便捷。東嶺南安村,西接光山村,南與林口村相接。北與螺城梅山對接。城西大道、惠蘭公路穿越境內。
氣候與物產經濟
該村屬小山區地帶,溪流二條沿地形而下,匯集石佛溪,常年薪材林,果樹常綠,氣候宜人,生態平衡,空氣清新,綠色環保,無污染源,春天風景更美,可謂花香鳥語,3.5公里鄉村水泥路。繞過8個自然村。境內四季常青,氣候宜人,盛產余甘、龍眼、荔枝,無公害蔬菜更是本地的特色,本村還是山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殖業,現有養豬場、黑山羊基地、土雞鴨飼養場、養魚場數個,成為本村的又一經濟特色。村民多數從事種養業、工匠作業、小商販、勞務等行業,還有村民在深圳等地從事房地產開發、產品加工、建築等行業,比較有聲譽的優秀企業家有吳連山、周清洪先生。
村容村貌
改革開放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村民翻新改建,新建了有現代居式的樓房,分散於各自然村的便民利民店鋪,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2007年被泉州市文明委,民政局評為“敬老模範村”,村老協被惠安縣老齡委辦公室評為“先進老年人協會”、“老人活動中心先進單位”、“老年學校示範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先進單位”。
旅遊景點
壩下村歷史悠久,不乏風景名勝。有岩峰寺、一片瓦寺等。其中一片瓦寺乃惠安縣文物保護單位及瀏覽勝地,遠近聞名,特別是面向東方宋時古道的石刻“呼吸帝座”,四個大字寫在岩頂巔東向處,鍍上金,光芒四射,此四字,表明了戴卓峰雖然致仕隱居,但仍時時為呼吸一樣不忘皇室,“好向朝中當砥石”,實現他的宏偉抱負,做到了“勢擎天”、“望巋然”的舉足輕重人物,山腳西南的坡地上有戴卓峰百年後的一墓葬,墓園內的石獅、石馬、石羊、石虎栩栩如生,至今猶存。十一處摩崖石刻清晰地度現世人面前。而山上富有傳奇色彩的如行巨石、摩哥石、猴石、湯匙石、石鼓、天柱、獅臂、一角洞天更是巋然不動,另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域內設施
全村有完全國小一所、村部辦公樓、村衛生室、老年人協會文體活動中心、健身休閒場所、村醫療所1所,為患者提供上門服務。衛生及域內設施,全村設定垃圾箱6個,配置路面保潔員,垃圾由鎮垃圾轉車轉運,無害化處理。現村村通電話,戶戶有閉路電視,電視入戶率達97%以上。縣通惠蘭公路途經域內,城西大道穿越村部前。
下級組織
下轄:後吳、埔尾、橋仔頭、西型、古井、夏侯坑、乙面坑、壩下、務山後、石佛、小仕尾11個自然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