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券又稱買地券、地券、幽券、買地莂,中國古代的隨葬明器,質料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玉、磚、鉛或竹木,上面刻有或寫上文字。
中國人從1世紀至20世紀使用墓券,在宋元時期,許多墓葬都有墓券,現存墓券多來自10-14世紀。宋朝下令編輯的《地理新書》,對使用地券有專門記述,號召人們使用標準墓券。
墓券主要內容有三項:買地、鎮墓、解除。早期漢代的地券內容以買地為主,後來的則有鎮墓、解除之意,唐宋以後的墓券則又以買地為主。有些地區墓券只言買地,如六朝初期三吳地區;有些地區則只有鎮墓和解除內容,如敦煌、吐魯番。
人們相信,為死者造墓,先要向地下神明“買地”,確認死者墓地的使用權,已獲地下神靈認可,向地下諸神宣告用地的合法性。隨葬的墓券,就是與神靈交易的憑證。因此,有些墓券內容彷照真實的地契。其次,墓穴也許會占用先死之人的墓地,或被後死者,乃至邪神惡鬼侵占。墓券可保證死者在地下世界免於各種土地所有權的糾紛。如果在喪葬中沒有買地立契,就是“盜葬”,不僅對死者不利,還會殃及死者在世的家人。
在宋代,墓券通常一式兩件,一件在葬禮上向神靈誦讀,然後埋在舉行葬禮的祭壇神像面前的地下,第二件墓券則埋在棺槨之前。這表明一個墓券獻給神靈,一個留給死者保存,兩者各存有一份地契,將來若有“冢訟”,墓券就是死者權利的憑證。
鎮墓是指借用神靈的權威來震懾邪鬼,或強調生人與死者從此分居兩地,死者不要侵擾生人,或以文告形式通知地府官員接納死者入地。漢代墓券所憑藉的神靈,多是天帝和北斗君。南北朝一些道士所制的墓券,則稱引太上老君。自漢代起,中國墓葬中往往也安置鎮墓石,以求“亡人安寧,生者福壽”。
解除是為死者或生人解除疾病和罪過,或以咒術將禍害轉移到他人身上(或轉移到隨葬的偶人身上),或解除因動土而觸犯土神帶來的災禍,或解除凶氣。
東漢時中原部份墓葬中還有鎮墓瓶。鎮墓瓶或作罐、瓮、盆等,多為陶質容器,其表面或內壁寫有文字,稱鎮墓文、解注文。其後鎮墓、解注之意已歸併到墓券中,故中原地區不再使用鎮墓瓶。(但在六朝,西北地區仍有使用。)
相關詞條
-
買地券
買地券,又稱“地券”,置於墓室內,是生者為死者在陰間買下一塊棲身之所的證明,具有鮮明的道教文化特徵。“買地券”源於東漢,唐後盛行,元代後成為人們料理死者...
簡介 材質 券文 書寫 考古發現 -
漢楚王墓群
江蘇省徐州市和銅山縣境內,徐州附近的楚王山、小龜山、東洞山、北洞山、南洞山、臥牛山、馱籃山、獅子山等處。共八處二十餘座。是西漢十二代楚王的墓,已發掘或清...
信息 簡介 發掘 一、調查資料 二、發掘資料 -
高陵[曹操墓]
高陵[曹操墓]即安陽高陵,是中國東漢末年魏武王曹操的陵墓。曹操陵墓的具體位置一直是歷史謎團,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
陵墓概要 歷史記載 陵墓發現 地理位置 陵墓結構 -
曹操墓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
背景簡介 考古過程 歷史記載 豬圈問題 陵墓特色 -
券門
古代由於平時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戰事發生,即要登城參加戰鬥,所以在長城內側每隔不遠就建有一個圓拱形小門,稱作“券門”,有石階通到城牆頂上。
定義 長城券門 拱券門 -
果園—新城墓群
果園—新城墓群位於酒泉市肅州區西20公里處的果園鄉和位於嘉峪關市區東18公里的新城鎮連線地段的礫石灘以及部分農田耕地當中,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
簡介 歷史 價值 特色 現有保護狀況 -
玄奘墓塔
玄奘墓塔又稱玄奘舍利塔(三藏塔),位於陝西省長安縣少陵原畔的興教寺內。周圍青山連綿,林木蔥鬱,景色幽雅。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圓寂於陝西省...
概況 設計風格 地宮 玄奘 興教寺 -
明肅王墓
明肅王墓是中國明朝肅王墓葬,位於甘肅省榆中縣北25公里。墓葬依山而建,共有王陵11座。其中5座王陵已被發掘。出土大量明代文物。王陵附近建有廟宇。2006...
簡介 歷史記載 選址 布局 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