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
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據《沭陽縣誌》記載:塘溝,為沭陽古鎮之一,因集鎮靠近唐溝而得名,後人習慣加“土”旁,沿用至今,“唐溝”改為塘溝有一個傳說,離鎮不遠有個寶貝莊,莊前有一塘,九牛入水,變為十牛,但出水仍為九牛,鄉人謂塘中必有寶貝,為取其吉慶,故改“唐溝”為“塘溝”。塘溝境內東周即有住戶,曾在塘北村的原小耿圩發現的青銅刀,經文化部門確認,該地是東周文化遺址,魏漢南北朝時期,塘溝便相當繁榮,位於鎮中心東南不到1公里處的塘東村,有夜合墩漢墓和南北朝時墓葬群,出土的文物有西漢的五銖錢、銅帶鉤、銅錢及陶器等,位於鎮中心西約1公里,原港河東北一帶的荒草關,隋末的程咬金、羅成曾在此開戰,塘溝國小院內有一古松和古井,相傳羅成在此扣馬、飲水,可惜古松毀於“文革”,現存古井,雖經風雨滄桑,井水卻依然清澈照人。古鎮人傑地靈,在抗日戰爭時期,塘溝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抗日呼聲的鼓舞下,成立農民組織游擊大隊,奮起打擊敵人,開闢了沭陽東南地區的抗日鬥爭新局面。在解放戰爭時期,塘溝人民繼續英勇鬥爭,不惜犧牲生命,保衛革命的勝利果實,出現了劉胡蘭式的女英雄1947年4月28日下午,共產黨員王華為不讓民眾受連累,勇敢地站出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年僅18歲,至今。她的英勇事跡仍廣為流傳。為了紀念這位女英雄,當地政府把原來的碾盤村和碾盤國小分別改為王華村和王華國小。在新時期,古鎮塘溝又湧現了“新時代活雷鋒”張子祥,張子祥是塘溝鎮塘溝居委會人,他在各級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以雷鋒為榜樣,立志做雷鋒那樣的人,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像雷鋒那樣,走到哪裡,就把助人為樂之風帶到哪裡,始終走在學雷鋒、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前列,1990年春天,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各大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並受到了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學習張子祥的熱潮。每逢農曆二、五、八、十塘溝街逢集日,塘溝街面熱鬧非凡,塘溝鎮和周邊鄉鎮前來趕集、做買賣的民眾人流如潮。
工業發展
“致富一方百姓、活躍一方經濟”,必須要有工業的發展的振興。為了提高工業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支撐力,塘溝鎮堅持“內培外引”雙輪驅動戰略,一手抓本地大戶培育,積極引導,鼓勵本鎮有經濟實力的大戶、外出務工和經商有成就者“返鄉創業”,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一手抓外地客商的引進,推行黨委主要領導領陣招商、三套班及精幹人員離崗招商、機關幹部職工全員招商、全鎮上下全民招商“群海”方略,集中全鎮乾群的智慧和力量,大打招商引資、工業突破翻身仗,每年引進外來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入總額都達3000萬元以上。目前,僅鎮內就有蘇星紙業、宿遷鍋爐廠、金達冷食廠、蘇塘工藝品廠等10多個企業成為沭陽“東南沙”一帶個私戰線上的排頭兵,為當地一大批農民解決了就業崗位,增加了經濟收入。蘇星紙業坐落在鎮西工業小區,由山東客商劉兆來和本地大戶楊興發合資創辦,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現有員工182人,固定資產投入380多萬元。擁有先進的造紙主機、2噸工業鍋爐、200千瓦變壓器及製漿、供水、紙品後加工等全套設備,已建標準化廠房300平方米、庫房200平方米,儲漿池100立方米,其他生產及生活用房建築680平方米。該企業生產的“蘇星牌”衛生紙、餐巾紙、面巾紙等系列產品暢銷山東、安徽等鄰近省市,被宿遷市評為知名商標。
宿遷鍋爐廠位於鎮西工業小區,是國家勞動保障部批准、國家技監總局定點生產C級蒸汽鍋爐的廠家,為塘溝鎮大戶孫鳳春和企業職工合股創辦。該廠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資產550萬元,職工人數11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6人。企業技術力量雄厚,加在設備齊全,工藝裝備先進,檢測手段完善,形成了產品開發、設計、製造、檢測、銷售和技術服務等完整的生產質量控制管理體系。該廠鍋爐,因其使用安全、快速、節能、易操作、好維修等特點,暢銷全國10多個省市,深受用戶好評。金達冷食廠,座落在塘周公路北側、雷達村境內,是由雷達村打工青年金紹剛創辦的獨資企業。該企業投入固定資產2000萬元,擁用有冰棒、雪糕、冰淇淋等各類冷食製冷現代化機械設備,以及300平方米的冷藏室。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好、標準高,填補了淮陰、連雲港、宿遷等地尚無生產高檔冷食廠家的空白。
蘇塘工藝品廠,位於鎮西工業小區,是由塘東村務工青年邱彥軍與蘇州蘇城工藝品廠合股創辦,總投資220萬元,從業人員60餘人,主要產品有彩蛋、彩魚、聖誕禮品等,出口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可創匯500萬元左右。
城鎮建設
塘溝是沭陽農村小城鎮建設起步最早的鄉鎮。2004年,被市、縣列入重點中心鎮建設之後,黨委、政府按照:“著眼長遠、規劃先行,市場運作、有序推進”的思路,認真實施“H4”工程,在率先實施小商品市場全面改造工程之後,接著按市場化方式運作小城鎮開發工程,成功掛牌出讓開發“塘溝農貿商貿城”。該商城由浙江老闆付阿惠投資1100萬元興建1萬平方米綜合市場,開發的主體工程已達85%以上,於年前開盤。目前,已售出房屋80%。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城鎮面貌日新月異;集鎮面積不斷擴大,已達3.3平方公里;鎮區面積不斷拓展,已形成“四橫六縱”總體框架;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主要街道高標準下水道和綠化、亮化工程一應俱全;國稅、工商、計生等一批標誌性建築辦公大樓鑲嵌集市,熠熠生輝……做大、做強、做美的中心城鎮,有力地吸引了本地農民和外地客商相中這裡的風水寶地,在集鎮租房、建房從事三產經營活動。時代超市是淮安市個體大戶楊老闆1994、1995年來塘溝鎮街面先後創辦的兩個規模較大的店面。西邊超市以經營菸酒糖食等生活為品為主;東邊超市以經營服裝鞋帽為主。該超市進駐該鎮以來,以其生活用品齊全、質量過硬和服裝鞋帽品牌效應、價格合理等絕對優勢,滿足了當地乃至周邊鄉鎮消費者的要求。
利民家電城是塘溝鎮集市經營家電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門市,特別是十里八村的青年,遇到新婚購買家電,大多來光顧、選購自己喜愛的家電產品。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一大批農村青年進城務工,農民對交通工具的追求也在發生變化,機車、電瓶車已逐步取代了腳踏車,街面上,一家家機車、電瓶車經銷麵店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塘溝農民正在乘上這些“快車”,在小康的道路上突飛猛進。塘溝的小城鎮成為聳立沭陽東南部的一顆耀眼明珠。
基礎建設
交通落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2003年以來,該鎮是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扶持蘇北加快鄉村道路改造的大好機遇,積極成立工作班子,對上爭取鋪路計畫,對內組建施工隊伍,加快鎮村道路通達工程。針對原有一些合併村享受不到上級扶持鋪路好政策帶來的好處,2007年4月份,該鎮黨委、政府還特向塘溝籍在外工作或曾在塘溝鎮工作過的、以及鎮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個體大戶發出倡議,請他們為這些村的民眾伸出援助之手,奉獻鋪路資金。經過努力,塘溝鎮共新鋪鎮村水泥路11條約26公里,鋪設砂石路9條約15.6公路,極大地解決了全鎮大部分民眾的行路難。結合道路建設,該鎮還利用一事一議資金和農業開發資金,搞好橋涵配套建設。按照“凡是路修到哪,橋涵修建到哪”的努力方向,目前,大部分交通要道上的橋涵得到重建、新建,數量達到300多座,很好地改善了農業的生產條件,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文化
經過整合教育資源,逐步推進和實施村小的調整撤併工作,全鎮現有公辦中學1所、民辦國中1所、國小11所,教職工420餘人,在校生45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生畢業率達100%,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6.5%。塘溝國中是一所老牌名校,塘溝國中在以校長陸曉明為首的一班人領導下,學校建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等各種規章制度,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社會聲譽越來越好,先後被評為“市工會先進單位”、“縣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縣團委先進單位”、“縣教研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生在縣以上各類比賽屢屢奪魁,高考、中考升學率逐年提高。
塘溝中心國小通過實施“六有”工程,開辦寄宿部,擴大招工規模,現有38個教學班,在校生2400餘人。學校狠抓常規管理,既高度重視學生文化內涵的提升,注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以“三個面向”為辦學方針,堅持“著眼未來,面向全體,整體最佳化,個性鮮明”的素質教育總目標,強化創新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師德、學歷、業務能力皆較高的中青年教師民眾成為學校教學的中堅。連續五年被授予“沭陽縣文明單位”,先後被授予“宿遷市義務教育評估合格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法制教育先進單位”、“紅領巾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稱號。
塘溝鎮歷來十分重視文化的投入,早在1996年,就率先在全縣開通了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2004年春,為更好地繁榮和活躍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著手籌建農民讀書社和文娛活動中心。讀書社和文娛活動中心的建成,不僅方便了機關幹部職工的業餘“充電”,提高理論知識,增強自我修養,特別是給本地和周邊鄉鎮的一些離退休老同志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去處,一些離退休老同志在這裡讀書、寫詩、下棋,整天其樂融融,好不悠哉。
城鄉環境
2008年2月初以來,塘溝鎮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整潔”和省委提出的“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的指示精神,結合本鎮實際,紮實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一系列活動,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是以路邊渠道疏浚為抓手,帶動各村環境治理“遍地開花”。塘溝鎮首先把店東線、張塘線、周塘線、胡塘線4條鄉際公路兩側的渠道疏浚列入一期工程,組織全鎮9個村的乾群“集中會戰”,各段渠道不僅按照水利部門制訂的口寬、底深、坡比標準進行施工,同時結合路面及兩側大範圍無垃圾、無雜物的要求進行操作,徹底改善了路邊形象。以此為示範,帶動內里村的渠道疏浚和農戶村莊、田園、家前屋後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把塘溝鎮農村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每個角落都整治成一流的環境。
二是以鎮區配套建設為關鍵,打造城鎮對外視窗亮麗名片。塘溝鎮圍繞鎮區配套建設,關鍵抓好名優樹種綠化、高標準下水道鋪設、垃圾池和垃圾桶的配置等工程項目,同時對鎮區3條10年未有疏浚整治的排水溝進行清淤疏通。塘溝鎮投資360萬元的府前路2800米長的下水道即將鋪設完工,居民門前的彩磚道板也正待鋪設,垃圾池、垃圾桶配置齊全。為使鎮區達到“長效管理、永久保潔”,鎮裡還將鎮區各個街道按段劃分到鎮直機關各單位,組織職工定期打掃,與環衛管理部門、沿街居民一道攜起手來,把塘溝的城鎮打掃得漂漂亮亮、乾乾淨淨。
三是以溝塘整治為重點,變廢為寶開發利用。該鎮的盧圩、胡塘橋、雷達等村有好多閒置多年的廢溝塘一直沒有開發利用,廢塘周圍的環境十分髒亂,鎮裡組織2台挖掘機和民力,先後共整治廢溝塘面積51畝,完成土方6.6萬方,將一個個廢溝塘開發成養魚池,公開承包給村民,讓其產生經濟效益新農村建設的“村容整治”和“三清”工程絕不是一時的突擊活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形象工程,它需要我們不懈的堅持和長期的努力。為了建好機制,達到長效管理,塘溝鎮在12個行政村各明確了1名村建副主任,以老黨員和低保對象為保潔員,負責本村的垃圾清理和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主要道路和溝渠河堤明確專人管理、專人保潔;城鎮環衛落實了環衛人員環衛職責和居民“六包”責任制;農村開發的每一個魚塘全面建設了長期管養機制,由承包人保潔水面、塘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