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78年10月國家恢復高考後進入四川大學哲學系學習,1982年7月畢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考入中山大學哲學系,攻讀西方哲學專業研究生,1985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湖南省委理論研究室工作,1987年獲聘任哲學講師、科長,並擔任湖南省西方哲學研究會秘書長、湖南省公共關係協會秘書長。1991年1月調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先在社會問題研究所(室)從事科研工作,1992年任院科技開發部副主任,1993年—2002年擔任院刊《開放時代》雜誌社副社長、常務副主編、執行主編,1997年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3年11月獲得博士學位。同時擔任廣州市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廣州市股份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社會學會理事、廣東省哲學學會理事、中華全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學會會員、澳大利亞亞洲研究學會會員。
人物研究
主要從事西方哲學、馬克思唯物史觀、管理學及管理心理學、科學學、公共關係學以及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與套用研究,哲學方面研究重點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現代西方哲學中的現象學與存在主義運動。現在關注的主要領域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現代傳播研究、區域發展規劃、國內外科技政策比較研究、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研究、企業市場行銷和品牌策劃。先後在《哲學研究》、《學術研究》、《廣東社會科學》、《求索》、《現代外國哲學》(叢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餘篇,獨立完成專著4部,參與撰寫專著5部,策劃主編和編寫近20部作品,個人成果總計150餘萬字。
3,主要成果
個人專著有《現象學的使命—從胡塞爾、海德格爾到薩特》(25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該書在國內學術界獲得廣泛好評,《中國哲學年鑑》(1995)、《北京大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學術研究》、《求是學刊》、《江西社會科學》等15家報刊作了報導並刊發了書評。共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社會科學成果專著類優秀獎(最高獎)、第三屆廣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類一等獎,廣州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廣州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特別獎(政府獎)等六大獎項,並在赴法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以及香港、台灣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時獲得廣泛好評。論文《評價現代西方哲學的方法論原則》曾在《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並評為廣東省哲學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其他個人專著有:《理性和實在的思維意象》(改革出版社1997年出版)、《澳洲觀察》(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紐西蘭紀事》(即出)。撰寫有關哲學、管理學、公共關係學、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論文近100篇。
其他較有影響的著作有:《現代管理心理學綱要》(合著,35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獲湖南省“優秀圖書獎”);《廣州市榮譽市民傳》(主編,5卷本,150餘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成功之路—安利直銷及其在中國的發展》(副主編,25萬字,改革出版社1987年出版)、《湘軍在特區崛起》(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及《金色的橋樑--廣州市橫向經濟聯合的回顧與前瞻》、《特區廣角鏡叢書》(深圳卷10卷本)、《特區工業行業年報》(系列)、《深圳科技縱覽》(系列)等。
主持並參與的套用性研究課題有:《湖南在深圳企業的發展對策研究》(1991年)、《廣州市橫向經濟聯合的回顧與展望》(1991年—1992年)、《深圳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1993年—1998年)、《廣州市榮譽市民傳系列課題》、《安利直銷及其在中國的發展》(1994—1997年)《廣州台資企業的現狀和發展對策》(1997年)、《廣州大都市指南》(1996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1995—2003年)、《深圳與珠江三角洲產業合作中的技術創新研究》(1998年);以及《深圳與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產業合作模式》(2003年)、《廣州科技中心城市研究》(2003年)、《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科技創新體系研究》(2004)等。
自1993年起,受命主持院刊《開放時代》雜誌的工作,擔任副社長、常務副主編、執行主編,努力開拓局面,一年上一個台階,使該刊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資料轉載率數度名列全國前茅,並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將一份毫無影響的地方刊物改造為有較高學術質量、較好的設計品味、在海內外學術界擁有廣泛影響的“旗幟”學術刊物。
1998年起,先後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作訪問學者,從事課題合作研究。其間於2002年還應邀擔任紐西蘭華文報紙《新華商報》主編,通過努力,不僅使這份新生的報紙聲譽鵲起,成為奧克蘭華人社區最好的報紙,而且自己亦積累了對海外華文傳媒和國際傳媒的運作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