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塔里格·拉瑪丹(1963--),伊斯蘭、歐洲哲學雙博士,思想家,哲學家,宗教維新家、理論家,教育家,是當代西方世界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教學者之一,是著名學者穆斯林兄弟會創始人哈桑‧班納的孫子,出自伊斯蘭學者書香世家,拉瑪丹曾在埃及愛資哈爾大學受過名師單獨培訓﹐精通阿拉伯文和伊斯蘭教,會說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從小就喜好歐洲古代哲學﹐德國哲學家尼采思想是他大學研究的論文課題。
曾任瑞士鹿特丹市長多元文化顧問,伊拉斯姆斯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弗萊堡大學擔任伊斯蘭與哲學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安東尼學院﹑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荷蘭埃拉斯姆斯大學、美國諾特爾-達姆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宗教比較學教授,英國倫敦洛克希基金會的高級院士,歐洲許多國家聘用他為伊斯蘭政治顧問,許多西方政府在制定穆斯林移民政策時都要考慮他的建議。
遭遇排斥
由於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躍,英國唐寧街十號首相府和美國白宮都在密切注意他的行動。伊斯蘭教保守勢力不歡迎他來進行演講,說他向歐洲出賣伊斯蘭,對歐洲文化做了原則性讓步。被許多保守的阿拉伯政府看作是宣傳現代意識的危險份子。西方的媒體時而傳說他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對他實行政治冷淡和打壓。歐洲的保守勢力,懷疑他從內部瓦解和摧毀歐洲文明,他的伊斯蘭曲線發展論的最終目的是把伊斯蘭順利地移植到歐洲來,征服歐洲。
2004年,美國政府根據《愛國法》﹐禁止他入境。縱然拉瑪丹有美國永久性簽證,拉瑪丹仍然被三次拒絕進入美國,因為把他在歐洲伊斯蘭就地生根思想視為危險理論。6年後的2010年4月,美國政府撤銷對他的訪學禁令。 2007年,拉馬丹被禁止參加由歐洲阿拉伯學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組織的座談會,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立場在比利時的猶太拉比看來是反以色列的。拉瑪丹時常遭到法國猶太保守勢力中文化人士的輪番攻擊,阻止他做任何學術演講。法國哲學家貝爾納·亨利也在他的每周專欄“樂點”中都要對拉馬丹進行一番攻擊。 而拉瑪丹說:“法國政府害怕我喚醒法國民眾對宗教的美好感情,法國曾經開展過一場抵制拉瑪丹的運動﹐提出的理由和方式同二十世紀30和40年代反猶太運動如出一轍。”
2009年8月,拉瑪丹在荷蘭的兩份工作被解除契約:鹿特丹市長多元文化顧問和伊拉斯姆斯大學客座教授。理由是,他出現在伊朗新聞電視訪談節目中﹐被認為是與他身份不相符合的行為。 拉嗎丹對此發表評論說:這件是發生在荷蘭﹐是頭腦“簡單”和“反伊斯蘭情緒”表現。
儘管如此,拉瑪丹的學術成就還是得利於西方社會的自由民主制度,他發現了英國的牛津大學是一個很安全的棲身之地。
世事態度
拉瑪丹認為:西方猛烈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對堅持純正伊斯蘭思想的人絲毫無損。更多的學者和學術實力,穩坐幕後安靜地研究學問,藉機發表一些聲明和亮相。這場全球反恐,美國消耗巨資,結果是,把伊斯蘭教思想磨擦得更加亮堂,把伊斯蘭推向現代化舞台光圈中,喚醒伊斯蘭從沉睡中起來登台表演。美國的反恐,是在對伊斯蘭發展幫忙。
拉瑪丹在多宗教研討會上批評西方政府對穆斯林女子的頭紗過敏反應。拉瑪丹說:這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性動向,從美國到法國,以及英國,是文化兩極化的分歧現象。有人在對這兩極化發展推波助瀾,做法很簡單,不用多思考。一旦形成了一種習慣勢力,就可能發生爆炸性危險。拉瑪丹還告誡歐洲穆斯林,要以和善、寬容和堅守為基本原則。防止感情受到傷害而採取不合事宜的愚蠢行動,對當前這些怪現象萬萬不可感情用事,最容易上當落入圈套。
演講大師
英國《衛報》記者曾對他的演講風格有這樣的形容﹕“一次在倫敦一家五 星級賓館禮堂召開的工黨上,最後一名發言人是從瑞士邀請來的一位伊斯蘭哲學家。他演講的主題是預言英國未來新文化,信仰與傳統:他描述一個多元化的和諧社會。預定會議閉幕時間已超過很多,與會者們聽了一整天演講,早已不堪疲勞,但是會議廳內鴉雀無聲,都在靜靜地聆聽演講者的美麗描繪。賓館經理走進禮堂,訓斥他的職工班頭為什麼不按時清場。他站在禮堂後面靜聽幾句,腳步不再移動,他也被演講者迷住了。”
他的演講魅力迷人,凡是聽過他演講的人,不論信仰什麼宗教或政治觀點,都為他的新哲學理論和超現代社會價值觀所折服,成為歐洲社會無法抹殺的精神燈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心理學上的學術聯姻。”他到處發表演講,所到之處吸引了許多對伊斯蘭感興趣的聽眾,成為歐洲各國穆斯林社會最熟悉的伊斯蘭聲音。他說:“當一個人身居大河中央,看到兩邊岸上人的危機,他本人也必然成為兩邊都譴責的人。我的中心思想是調和矛盾,共同發展。”
他在歐洲穆斯林青年之中的威望超過歐洲流行歌手,是眾多人的超級冬粉。歐洲那些拉瑪丹的“追星族”則像欣賞大明星一樣在乎他的一舉一動,他的演講錄音比大多數流行歌曲發行量還大,在黑市上也是高檔的價格。
融入西方
在本世紀開始時他就提出了穆斯林必須融入歐洲社會的見解,發展了歐洲版本的現代伊斯蘭。他認為,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實行獨裁制度,伊斯蘭走出這些國家來到歐洲之後吸收了自由的新鮮空氣,應當為伊斯蘭開闢一個現代的世界法制領域,他反對在歐洲社會執行“純淨伊斯蘭的制度”。如果不主動有意識改革,穆斯林社會在歐洲根本沒有生存的餘地,導致分裂和孤立,導致歐洲社會中產生他們和我們的界線和衝突。他主張從《古蘭經》的原則中尋找新的立法依據,把伊斯蘭回歸到根源上去,看作是真主對普世全人類的恩典,伊斯蘭必須適應任何社會和文明背景,使伊斯蘭成為全世界人民都能容易接受的人類共同的天啟宗教。歐洲的言論自由和民主制度,都不違背伊斯蘭,而應當吸收成為伊斯蘭的法制,使現代的穆斯林社會受益。他說:“伊斯蘭的復興機遇在於,重新學習,重新理解,自我批評,沒有其它出路。” 穆斯林必須從僵化的思想中解放出來,看到真主對他的最後使者頒降啟示經典時的本質和意義。 他認為,對於《古蘭經》既不能教條主義式的理解,也不能做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真主頒降的啟示是人類都應當遵循的真理。
拉瑪丹生長於歐洲,了解歐洲的政治制度。對於歐洲的移民穆斯林,歐洲政府都感到很棘手,因為他們是最頑強堅持宗教信仰的人群,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種族和移民都對歐洲文明頂禮膜拜,唯獨穆斯林對歐洲文明持批評態度,抗拒融入。拉瑪丹奉勸他們心平氣和態度冷靜,避免激烈爭論和對抗,指出既堅守信仰原則也須服從西方法制和社會習俗雙重兼顧的生活道路。他對歐洲穆斯林青年最典型的告誡是:尊重你的宗教,尊重你的鄰居。人們對他的許多觀點都耳熟能詳,例如穆斯林女子是否應當戴頭紗,應當戴,但是如果有命令禁止就不要戴。穆斯林是否應當實行伊斯蘭法制,在伊斯蘭國家,應當;但是在歐洲,不應當。是否許可聽流行說唱表演,可以,但應有選擇,看是誰在表演。這些都是穆斯林家庭老一輩與少一輩爭論最多的問題,他都給了固定的答覆,但得罪了不少保守的傳統穆斯林老人。
在歐洲許多國家的校園中,拉瑪丹博士名望極高,成為大多數穆斯林青年學者的榜樣。有穆斯林說:“我們生活在西方,我們面臨著西方社會的挑戰,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因為全球一體化,這些答案又傳播到中東和其它伊斯蘭國家,他們也發現了來自西方的同樣問題,也需要這些答案。”
融入哲學
拉瑪丹表明,西方穆斯林在堅守伊斯蘭教義普適性、整全性原則基礎上,在保持穆斯林宗教認同的同時,也完全可以經由摒棄極化觀點、教育改革、建立公民倫理、參與公共生活而靈活主動地接納和適應西方的憲政制度和社會秩序,並通過宗教對話化解誤解與衝突,創造西方穆斯林與西方的現代性和全球化的重疊共識與和解共生。拉瑪丹的這些新思路突破了傳統思想的慣性思維,避免了極端主義的偏頗,是一種關於西方穆斯林問題的更為成熟和有效的解決之道。
身份認同
拉瑪丹提出了西方穆斯林自我認同的深刻理解。宗教族裔認同與民族國家認同並不是完全相互排斥和相互對立的。他將西方穆斯林定位為“具有伊斯蘭信仰的西方公民”,西方穆斯林迫切需要創造一種“歐洲伊斯蘭”,那么一方面根據其所處的文化環境對伊斯蘭經典重新進行解讀;另一方面,必須割斷其對於傳統阿拉伯國家的過度依賴。因此來緩和了穆斯林與歐洲人之間潛在的緊張。
穆斯林要成為歐洲人,需要創造性的自我轉變。拉瑪丹提出:公民權與宗教信仰分屬不同的領域。一個穆斯林固然應該賦予《古蘭經》更高的、超過世俗法律的權威,但同時要接受其所在國的法律,參與其社會政治生活。拉瑪丹要求西方政府認識到穆斯林新移民是跨越多種文化的人群,並從這個角度對他們加以更為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具體來說,西方穆斯林獨特的文化與宗教屬性就表現在:第一,他們堅持伊斯蘭信仰,基督教對他們沒有吸引力;第二,他們願意在西方國家定居,並且接受各國的規章制度,服從所在國的法律;第三,他們也天然地留戀自己的故土文化和生活方式。
公民參與
許多西方穆斯林在法律意義上已成為所居國的公民,但在文化與政治意義上卻仍舊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為此,拉瑪丹強調:觀念轉變、教育改革、文明對話和公民參與。拉瑪丹認為,真正的伊斯蘭充分地體現了固有的善,代表了普適的價值觀,西方所推崇的民主、言論自由、人權和宗教自由等,也都是伊斯蘭教所贊同的主張;另一方面,伊斯蘭教是一個強調中道、常識、靈活和愛的宗教,而這些還能夠成為現代民主的有益補充;伊斯蘭教與西方在一些具體的價值觀上也存在著許多的共通性,西方福利國家的概念與伊斯蘭共同體意識是相互契合的。其次,改革伊斯蘭教育以促使西方穆斯林更好地適應現實。拉瑪丹認為,伊斯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心靈的教育;第二個目標才是心智的教育;第三個目標則是前兩者合二為一。再次,必須加強伊斯蘭與西方之間的文明對話。拉瑪丹指出:“在過去二十多年間,伊斯蘭教與太多的爭議性辯論形影不離……西方的普通公民很難把穆斯林新的存在看作一個積極、正面的要素”。為了破解上述困局,拉瑪丹力倡兩者之間的平等、尊重和真誠對話。最後,西方穆斯林必須實踐,西方穆斯林應該效忠西方國家的憲法,並在所處的社會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但拉瑪丹反對局限於“穆斯林利益”來實現西方穆斯林的公民參與。
重疊共識
在歐洲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既要“做歐洲人”,又要“做穆斯林”需要“穆斯林”與“歐洲”雙向的努力,彼此之間建立一種必要的“重疊共識”:在信仰上懸置雙方之間的差異,而在政治上則努力尋求共同之處。這種社會整合或重疊共識的基礎是共同接受、公開認可的一套公共政治道德。異中求同政策所採取的基本策略就是包容,歐洲人採取開放的姿態,主動摒棄已有的偏見、歧視以及支配性的習慣和立場,而歐洲穆斯林也要拋棄一種集驕傲、自卑和犧牲者意識於一體的創傷心理與人格。
奮鬥目標
拉瑪丹認為,歐洲和伊斯蘭世界﹐歷史上分別積累了豐富的思想和哲學資源﹐時代的命運﹐這兩家必須走到一起來﹐開拓人類思想新領域。美國發動的“世界反恐”是這兩大文明結合的催化劑﹐越是沉重打擊﹐越是反抗﹐反抗者不服氣﹐找機會辯論和說理﹐這就迫使更多的歐洲人得知伊斯蘭真相。歷史的發展規律﹐驅趕人類文明進步﹐雙方對抗和衝突﹐必然兩敗俱傷﹐而雙方尊重﹑合作﹑融合﹐互相得利﹐世界將出現一個嶄新的文明。讓步﹑寬容與和平﹐都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他說﹕“時局逼迫著我們雙方認真學習﹐公開地或秘密地設法探測對方思想底細﹐這就是時代融合的被迫動力。我生在歐洲﹐必須學習歐洲﹐我在教學﹐也在學習﹔西方反恐﹐必須了解恐怖主義想什麼﹐也是在學習。”
許多人對他的新哲學思想難以接受﹐他坦率地解釋說﹕“我的哲學和對未來的構想太美妙了﹐美妙得讓普通的人難以想像﹐如同神話一般。人們心中對伊斯蘭有偏見﹐聽到伊斯蘭就有恐懼感﹐因為他們還沒有領略到伊斯蘭的甜美和奇異。我決心為此奮鬥﹐迎接各種挑戰﹐我的理想實現之日﹐將是整個歐洲受益於伊斯蘭之時,……我的鬥爭不是為了爭眼前利益,而是著手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是為了今後的百年大計。”
影響意義
他是當代備受矚目的西方伊斯蘭學者,他的學術活動和書籍聞名全歐洲,學貫東西方歷史和哲學,著書立說寫文章,針砭歐洲西方社會,指點江山批評政府,也是西方和伊斯蘭世界都頗有爭議的人物。也是出現在西方社會的世界伊斯蘭運動奇人,畢生證明伊斯蘭與西方生活共存,被西方看作是一顆耀眼的明星。許多國家對他寄予很高希望,期待他帶頭向傳統的伊斯蘭挑戰,對伊斯蘭進行維新改良,把現代西方價值觀融入對《古蘭經》的理解,稱讚他是伊斯蘭世界的當代“馬丁·路德·金”,也有歐洲大報以伊斯蘭的馬丁‧路德對他美譽。2008年被美國的《外交政策》雜誌評為了當代世界十大穆斯林思想家之一,因創建自由的歐洲伊斯蘭被英國《泰晤士報》形容他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伊斯蘭維新家和未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和未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歐洲各國朝野對他的出現感到震驚﹐預測這個人將改變歐洲的文明史。他的許多新觀點成為歐洲咖啡廳﹑網際網路聊天室和傳統沙龍中討論和辯論的熱門話題﹐這是他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伊斯蘭在歐洲文化中的完美融入。他的學術新思想有強烈的吸引力﹐是因為他對歐洲的古代和現代了如指掌﹐結合歐洲人所陌生的伊斯蘭思想﹐給予透徹的比較和分析﹐使聽眾恍然大悟﹐每個論點都被講解得力透紙背﹐頑石點頭。
拉瑪丹的論述既反映了當今穆斯林和西方社會雙方尋求和解共生的迫切願望,並以此在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獲得尊重與承認的要求。他順應了西方穆斯林的變革呼聲,試圖既保持整全的伊斯蘭信仰,又融入西方的政治和社會生活,既克服穆斯林族群參與社會的阻礙,又鼓勵族群間的相互接觸與交流,既維持自己的伊斯蘭認同,又贏得歐洲的承認,並竭力在兩方面之間實現一種折中平衡。拉瑪丹所主張的價值觀和所訴諸的手段符合當今整個世界的基本原則和共同利益。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而且也已然在西方的國家和社會層面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思想涉及了此岸與彼岸、神聖與世俗、宗教與文化、母國與“寄居國”、傳統與現代性等諸多論域的一系列重大論題。誠然,一些學者指出他的論著中包含了許多模稜兩可、晦暗不明的論述,似乎還另有一番隱衷。有人甚至懷疑他的意圖到底是融入西方社會呢,還是為了使西方“伊斯蘭化”。
學術著作
拉瑪丹新哲學的基本思想是挖掘伊斯蘭與基督教這兩個珍貴的文化寶庫﹐創造新文明。塔里格·拉瑪丹出現在東西方文明衝突的聚光燈焦點上,他提出了許多伊斯蘭適應世界的新哲學理論,成為兩邊攻擊的中心目標。他結合伊斯蘭基本信仰原則和歐洲傳統思想﹐以及現代西方的哲學﹑政治和法律﹐形成了他獨特的新理論。他想闡明伊斯蘭與他生活的歐洲的自由民主一致,他號召完結侵害,與世界的政治真相作戰。
瑞士佛萊堡大學伊斯蘭研究所是他的講學基地﹐他的正宗門徒有三百多人﹐分布在歐洲各國﹐形成了一個歐洲伊斯蘭新學派,他們熱衷於研究﹐用伊斯蘭的思想改造舊歐洲文化﹐進入人類新文明。以他的著作﹑文章和演講﹐拉瑪丹教授享譽歐洲﹐成為穆斯林思想高級代言人﹐為東西文化交流鋪路搭橋﹐西方學術界研究當代伊斯蘭文明﹐多以他的著作為主要參考資料。他有20部伊斯蘭著作和700多篇論文,他的主要代表論著有:《成為歐洲穆斯林》、《西方社會中穆斯林的起源與貢獻》、《西方世界與實據的空間》、《伊斯蘭、西方和現代性的挑戰》、《西方穆斯林和伊斯蘭教的未來》、《世俗社會中穆斯林的責任與權利》、《法國穆斯林及基金會》、《徹底的改革:伊斯蘭倫理和解放》、《我的信仰》、《跟隨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哲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