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最初,塔瓦彎刀只是拉傑普特士兵使用的武器,拉傑普特步兵、騎兵以驍勇善戰的作戰風格而使敵聞風喪膽。他們揮舞著塔瓦彎刀在戰場上殺敵無數,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拉傑普特人甚至將塔瓦彎刀作為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將它授予部隊首領,即象徵著崇高的威望與榮耀。
當印度發展至莫臥兒帝國時期(公元1526~1857年),塔瓦彎刀得以廣泛套用,成為流行於整個印度北部地區的作戰武器。塔瓦彎刀不僅在印度得到大範圍套用,還傳到現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以及阿富汗等鄰近國家。
在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公元1757~194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人員從印度帶回歐洲幾把塔瓦彎刀,在歐洲兵器愛好者中掀起了一陣搶購風潮。時至今日,塔瓦彎刀仍是收藏品市場上的寵兒。一把17世紀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公元1592~1666年)配用的塔瓦彎刀,2007年在蘇富比拍賣行以高達717800美元的價格售出。這把刀整體保存完好,刀身刻有金色銘文,帶有“S”形護手的刀柄裝飾有罌粟花、荷花圖案。
形制
塔瓦彎刀由刀身、刀柄、護手及刀鞘組成。其主要特徵有三點:一是刀身彎曲,刀身表面呈現美麗的花紋;二是刀柄的握持部分(即握柄)呈明顯的鼓腰形;三是刀首(即刀柄末端)呈圓碟形,圓碟形刀首的後部中央處設有圓釘形突起。
刀身
塔瓦彎刀的刀身由烏茲鋼製成,刀身表面呈現美麗的花紋。烏茲鋼最早由印度海得拉巴(Hyderabad,位於印度中部,現為印度第六大城市)的冶煉工人製成。公元前6~5世紀,海得拉巴的冶煉工人製成“印度鐵”,後來出售到波斯、敘利亞及埃及等地。其冶煉方法是將黑錳礦石、鐵礦石、竹炭及植物葉子密封在一個陶爐里加熱,當這些東西熔化後,形成一團金屬塊,然後將此金屬塊反覆熔化、冷卻4、5次,最後煉成“印度鐵”。這種“印度鐵”被後人稱為烏茲鋼、大馬士革鋼。其實,烏茲鋼與大馬士革鋼是有區別的。之所以被稱為大馬士革鋼,是因為產於印度的烏茲鋼被販賣到大馬士革(位於今天的敘利亞境內)後,被煉製成各種兵器才得此名的。中世紀歐洲人入侵耶路撒冷時期(公元1096年~1291年,即十字軍東征時期,是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準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一系列宗教戰爭,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歐洲人看到了他們的敵人使用以印度“烏茲鋼”為基材的兵器,誤認為其是在大馬士革取材製成的,因此就有了“大馬士革鋼”這個說法。
流傳至今的古董級塔瓦彎刀大多是16~19世紀期間的產物,其總長度為75~90cm,刀身長度為60~80cm。刀身彎曲度比舍施爾彎刀略小,多為單面開刃。但也有一些塔瓦彎刀與眾不同,其有的在刀尖部開有雙刃,且接近刀尖部寬度變大,形似土耳其基利長刀;有的刀尖部呈現明顯向上揚起的角度;有的刀身整體寬大,這種刀型主要由行刑者使用。
印度普通士兵使用的塔瓦彎刀並無特殊裝飾,但在一些名貴的塔瓦彎刀上,可以看到靠近刀柄處的刀身上刻有精美的花紋。這些花紋裝飾有的採用雕刻工藝製成,有的採用特殊的鍍金工藝製成,這種鍍金工藝複雜繁瑣,在印度和一些中亞地區被稱為“koftgari”,類似於中國傳統工藝中的錯金銀工藝。錯金銀工藝的主要步驟是在器物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用蠟石將器物表面打磨光滑,以達到突顯圖案和銘文的效果。
刀柄
多數塔瓦彎刀的刀柄由鐵製成,然後用黏性極強的樹脂粘接劑將它與刀身後部伸出的刀柄芯相結合。雖然也有一部分刀柄是銅製或銀制的,但其數量較少。許多塔瓦彎刀的刀柄上設有華麗的裝飾,這些裝飾有的是雕刻的複雜精美圖案,有的是鍍金工藝製成的花紋,有的鑲嵌有昂貴的琺瑯或寶石。琺瑯的基本成分是石英、長石、硼砂及氟化物,其與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屬矽酸鹽類物質。中國將附著在陶胎或瓷胎表面的這種物質稱為“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這種物質稱“琉璃”;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這種物質稱為“琺瑯”。
塔瓦彎刀刀柄最顯著的特徵是握柄中間粗兩頭細,呈鼓腰形,這樣的造型使操控者握持穩固,揮舞靈活。刀柄末端設有圓碟形刀首,圓碟形刀首後部內凹,且其中央處設有圓釘形突起。使用者可將刀繩繫於圓釘形突起上,以裝飾彎刀;也可將繩套的一端繫結在圓釘形突起上,另一端套在手腕上,以確保用刀時的安全。在塔瓦彎刀流行時期,其刀柄的套用非常廣泛,在現今保存的藏品中,有一些歐洲軍刀或中亞地區的彎刀配裝有塔瓦彎刀的獨特刀柄。
護手
塔瓦彎刀採用十字形護手設計,向刀身兩側延伸的鍔叉呈中間細兩頭粗的亞腰形,這種亞腰形造型與握柄的鼓腰形造型相呼應,且十字形護手的裝飾風格與刀柄的裝飾風格相同,給人以渾然一體、勻稱的美感。
有些塔瓦彎刀一側的鍔叉設計成向後延伸的弧形護手,類似於西洋軍刀的“S”形護手,以保護使用者的指關節,故這種“S”形護手也稱為指關節護手。
刀鞘
塔瓦彎刀的刀鞘一般為木製,表面包覆有皮革或天鵝絨織物。在鞘頭和鞘口設有金屬裝飾件,金屬裝飾件表面常常設有與刀柄表面裝飾相似的雕刻紋飾,與其交相呼應。鞘口金屬裝飾件設計成內凹形,在彎刀插入刀鞘到位時,護手向前伸出的部分卡在鞘口內凹處,使彎刀定位在刀鞘內不能隨意晃動。
塔瓦彎刀與坎達劍配合使用
塔瓦彎刀是印度騎兵、步兵的通用武器,刀身平滑的彎曲度使它既可用於劃砍,也適用於突刺。馬戰時,使用者在馬背上平端彎刀,利用馬匹奔跑時強大的衝擊力可輕取敵人首級。一些騎兵還會在使用塔瓦彎刀的同時佩帶一把坎達長劍(Khanda),當自己被擊落馬下不能發揮塔瓦彎刀的揮砍功能時,就會使用更適於劈砍的坎達劍進行搏擊。而步兵在使用塔瓦彎刀時,無論是突刺還是揮砍都可以揮臂的動作來完成。一名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步兵,依靠手臂和手腕劃出或大或小的圓弧,刀身的動能會對對手造成致命的殺傷力。
坎達長劍是拉傑普特人特有的兵器,公元前1500年在北印度出現。其劍身多採用印度的烏茲鋼製成,寬大的劍身在靠近刀尖處加寬並開有雙刃或鋸齒刃,劍尖部呈鈍角形或圓弧形。劍柄尾部延伸出一段,此延伸段呈彎曲狀,可由另一隻手輔助握持。護手較大較寬,呈“D”形。刀鞘多用天鵝絨布包木製成,也有用牛皮包木製成的,鞘口、鞘尾通常包覆銀、鐵裝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