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劉都督

(2)暴:顯露。 (17)距躍:超越。 (25)覿(dí):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報劉都督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攀龍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始劉將軍之名滿天下,不佞願見其人者(1),十年於此矣,未嘗不私竊念之。挾百戰百勝之功者,不免自暴其才(2);而中一朝無辜之謗者(3),不免輒挫其志。賢者猶難之也。

乃不佞以攝海之役(4),執事者儼然辱而臨焉(5)。獲承顏色,傾蓋如故(6),先施自致,不鄙下交,由衷之誼,披瀝唯謹(7),有孔明集思廣益之風(8),而慷慨以之(9)。即過意延款(10),使不佞繾綣重別(11),緬縷舟中(12),不自知其盡境(13),恍然自失,如目前者勿論也。

不佞既東(14),陌落恬然(15),秋毫不犯。登場大閱(16),復睹紀律森嚴,士氣距躍(17),技藝精真,可蹈水火。艨艟便捷(18),投枚記里,槳舵之利,折旋如活。炮石四興,波濤回響,削柹樹檄(19),示疑設伏。所征敘、瀘弁旄之步(20),閩、粵善游之徒(21),三河挽強之騎輩相扼捥(22),唯敵是求。乃日椎牛行犒(23),而帷幄自愛也。可暴豈其才,可挫豈其志乎?天既以虎臣托執事久矣,然猶且有激乎宦成之後者(24),動其所必奮,堅其所必立云爾。大忠完節,愈困愈厲,而劉將軍之名愈振矣。不佞何能贊一辭?即有問焉,攝海之役,不佞所以身覿其美者如此(25),庶取信狂夫(26),以備稱述耳,於甚盛德則奚補焉?乃既奉違(27),恍然自失,有如目前,至今不置(28),非敢為誕也。[1]

作品注釋

(1)不佞:無才。作者謙稱。

(2)暴:顯露。

(3)中(zhòng)遭受。

(4)乃:即“乃者”,昔日的意思。攝海:權理海道。王世貞《李於鱗先生傳》:“起浙江按察副使,嘗視海道篆,按核軍實,一切治辦。”

(5)執事者:指劉顯。

(6)傾蓋:指道上相遇,停車而語,車蓋接近。初交即一見如故可稱為“傾蓋”。

(7)披瀝:披肝瀝膽。

(8)孔明:指諸葛亮,字孔明。他在《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中說:“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9)以:及。

(10)延款:延請接待。

(11)繾綣:謂情意深厚,難捨難分。

(12)緬縷:遙念詳思。

(13)盡境:指思念不知何時能盡。

(14)既東:指到浙江巡視。

(15)陌落:街道、村落。恬然:安然。

(16)大閱:對軍隊的大檢閱。

(17)距躍:超越。

(18)艨艟(chōng):戰船。

(19)削柹(fèi)樹檄:削下木片,寫上檄文。

(20)征:徵發。敘:敘州,治今四川宜賓市。瀘:瀘州,治今四川瀘州市。弁旄:戴著皮弁,擎著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步:步兵。

(21)閩、粵:福建、廣東。

(22)三河:這裡當指河內、河南、河東三郡,漢代稱“三河”。即今河南洛陽市黃河南北一帶。挽強:能拉強弓。

(23)椎牛:殺牛。

(24)宦成:指官位居高。

(25)覿(dí):見。

(26)狂夫:愚鈍的人。

(27)奉違:敬辭,離開。

(28)不置:放不下。

(29)誕:虛誕之辭。[1]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滄溟先生集》卷二十八。劉都督,名顯,字草堂,南昌人。明代抗倭名將。他長期駐紮在東南沿海,會同俞大猷、戚繼光等殲滅倭寇,立下了不少戰功。1567年(隆慶元年),李攀龍起任浙江按察副使,與劉顯閱兵海上,作有詩《大閱兵海上》四首。這篇《報劉都督》,也是追寫這次閱兵事的。文章歌頌了抗倭將士軍容之盛,軍心之齊,具有無堅不摧的氣勢。雖然文字顯得古奧,具有李攀龍特有的文風,但在他的文集中還是一篇較為出色的作品。[1]

作者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自號滄溟,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九歲成孤兒,勤奮自學,善寫詩文。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中進士,試政吏部文選司。後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歷任員外郎、山西司郎中。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出守順德,政績出色,被提拔為陝西提學副使,後來因病回鄉,居住將近十年,至1567年(隆慶元年),受舉薦出任浙江副使,改任參政,又升任河南按察使,直至病逝。

李攀龍與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被稱為“後七子”,他是首領。他主張“文自西京、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於本朝獨推李夢陽諸子”。他的文章“驁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好之者推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明史》本傳)。著有《滄溟先生集》。[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