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者

乃者,拼音為nǎi zhě ,意思是從前,往日或近時。

拼音

nǎizhě

注音

ㄣㄞˇㄓㄜˇ

解釋

(1).從前;往日。《戰國策·趙策一》:“秦乃者過柱山,有兩木焉。”《漢書·曹參傳》:“乃者我使諫君也。”顏師古註:“乃者猶言曩者。”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乃者河中有姚氏,十三世不析居矣。”
(2).近時。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乃者河南潁川郡水泛處浸殺人民。”《三國志·蜀志·秦宓傳》:“乃者以來,海內察舉,率多英雋而遺舊齒。”宋蘇軾《獎諭敕記》:“河之為中國患久矣,乃者堤潰東注,衍及徐方。”《花月痕》第四回:“乃者逆,倭犯順,天地不容,神人共憤。”
乃者:猶曩者。往日。《漢書·昭帝紀》:“乃者民被水災,頗匱於食。”《北史·魏紀三·文帝》:“五月,詔曰:‘乃者人漸奢尚,婚葬越軌。’”宋蘇舜欽《火疏》:“乃者火災,降於孝武園館,朕戰慄恐懼。”

結構

副詞性結構。表示已經過去的時間。一百用於追敘往事,說明某件事情是在此之前發生的。其所包括的時間很長,可以是不久以前,也可以是很早以前。可譯為“日前”、“從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