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簡介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山由東北往西南走向,東西廣三里,南北長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這一帶是唐侯之故土、堯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
主要山峰:
堯山
堯山(南峰)海拔157.6米,南北長約2.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8公里;
宣務山
宣務山海拔119米,南北、東西各約1公里,堯山占地總面積4.8平方公里,周圍盤繞著許多公路。而圍繞在山腳下,路兩旁形成的錯落有致的村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山口村。
其他有茅山、紅山、乾言崗、孔崗。
堯山隱見
堯山隱見是隆堯縣的八景之一。地方志書說,春夏天初曙,遠望若城堞兵馬旌蓋,圍聚山嶺。後明代文人馬健寫了一首詩:大造鐘神秀,名山有聖朝;沖霄驚遠望,平地拔清標。丘垤依依近,雲天矗矗遙;穹碑照帝力,披讀憶唐堯。這首詩中提到的唐堯是個很偉大的人物。相傳,上古堯帝曾長期活動於堯山一帶,始封於此,建都“柏人”,曾登此山以觀洪水,因名“堯山”。堯帝為古代仁君之典範,晚年禪位於舜,從而開創了中國古代高度文明的社會。為紀念堯帝,在堯山頂上,自漢代至民國年間,歷代都修建(或維修)堯帝廟。元代大德年間擴修了堯帝廟,刻立了由郝經撰文的高約6米的“唐帝廟碑”,使朝拜堯帝的活動又達到一個新高峰。這篇碑文被記載到《畿輔通志》中。民國時期,戰事頻繁,堯帝廟也遭受了浩劫,破壞嚴重,惟獨留下廟前的兩個碑。由於堯帝廟很有名,許多名人曾在廟前進行祭祀,寫下了很多詩文,如元代的大文人王惲、明代貢珊、王希孟、陳登雲、馬健等人。
堯山文化
堯山,又名唐山,其孕育和承載的 堯山文化,一度使 堯山成為華北平原上璀璨的人文明珠,堯山文化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從由原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宣務山及其周圍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帝王將相在此活動,發展壯大,同時,這裡也誕生了不少歷史名人。宣務山東南的郭園村是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花園,該村村北的汪家莊遺址就是郭威皇帝的故居。宣務山南端的西山南村,五代時叫“柴家莊”,是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的故鄉。坐落於山口鎮不遠地方的孔崗,又叫聖神崗和夫子崗,相傳孔子周遊列國曾在此崗讀書,後人在崗上建“奉聖祠”以為紀念。清代時,有唐山縣知縣在此寫了一首流傳很廣的詩:大哉孔子大哉堯,岡秀峰奇擬類招;峰讓岡頭五色潤,岡輸峰頂九重超。元代孔子後裔孔璠自曲阜來此處定居,後到陝西任河渠副使並重新開鑿鄭國渠,溉田四千五百頃。在宣務山上還有座書房樓,原為明末進士趙漁青年時代讀書處,原建早廢。1986年經省文物局批准,由當地民眾集資重建的。相傳,趙漁是宣務山西南大千言村人。他曾在宣務山東麓峰頂修建“資治書院”,在此刻苦攻讀。因此,當地老百姓都稱他為“趙二魁”、“天下獨二魁”以盛讚他的聰明和才學。走進現有院落,一條甬道直通山口村大街,甬道有石砌台階44級,兩邊安裝白石欄板70米,共66塊,浮雕傳統圖案有雙龍、雙鳳、龍鳳、雙獅、福祿壽、萬象更新、一帆風順、貴子乘龍、平升三級、喜上梅梢及趙漁題字、名人書法等70餘種。走進院落,書房樓、皇姑樓、臥佛殿、三清殿、觀音殿、藥王廟、火神廟、財神廟等六處建築、24間房錯落有致,建築面積達1800平方米,基本再現了原來書房樓的格局。如今,臥佛殿內有墨玉石雕臥佛,觀音殿內有石雕觀音像。院內復原的唐代準提千佛塔(原塔毀於“文革”)一座,直徑1.30米,高6米,系八角四層樓閣式石塔,四面佛式塔頂,寶葫蘆塔剎,塔身浮雕佛像1000尊。這眾多的文物古蹟群相映爭輝,聞名中外。
堯山八景
(1)堯山隱現
每春夏時,天初署,遠望若城堞、兵馬、旌蓋,圍聚山嶺,閃爍掩映,蔚為奇觀。
(2)堞、兵馬、旌蓋,圍聚山嶺,閃爍掩映,蔚為奇觀。
(2)泜水浮沉
其水流入地底,稍前複流出。是不一處,名曰“三蹬”。《山海經》云:“泜水出敦輿山之陰,自中丘經堯山流入漳。”
(3)乾言餞跡
《詩經·邶風》:“出宿於乾,飲餞於言。”堯山內邱兩縣地相接,而山岡自西南而東北,旋起旋伏,約二三十里,故兩縣均有乾言山也。
(4)聖井彪流
在堯山舊堯廟旁,深僅三尺,有水下注。昔傳,有賈胡持珍去水,遂涸。今珠穴痕猶存焉。
(5)孔岡遺文
《畿輔志》:唐山縣西北十里,一名孔岡,相傳孔子停車處。元許衡建書院於此,後有聖裔孔王番自曲阜徙居,因於其岡建奉聖祠,祭器多得於土中。
(6)神槐障岸
樹在泜河東岸。明,河堤數潰,民受其害。有神示夢於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憫若等久罹陽侯之難,今已植樹砥障矣。”厥明視之,岸畔果有槐焉。自是終明朝,無河決之患。茲神槐之所由名也。
(7)曲洞飛雲
宣務山坳,有洞名紫霞,或雲通內邱蓬鵲山。每陰雨,洞口雲生焉。
(8)香泉潤稻
在老僧橋下,泉自平地湧出,東流入隆平縣界。可以灌稻,其稻更勝他處。
堯山廟會
堯山位於邢台市隆堯縣。堯山山口廟會歷史悠久,山口廟會的活動區域在隆堯縣城西北6公里的堯山及南側山口村。山口廟會一年五會,以農曆四月初一的廟會最大,會期半月,涉及冀南及鄰省數十萬人參加,盛況空前。相傳上古堯帝,曾長期活動於堯山一帶。堯做為中國歷史上仁德之君的典範,受到歷代人民的崇敬,更深入堯山一帶的民心。因此,至少從漢代起,歷代都在堯山之顛建有堯帝廟,千百年來,受到廣大民眾的祭祀和朝拜。至唐代,山上的石窟開鑿後,朝拜堯帝和佛事活動同時興旺,元代大德年間擴修了堯帝廟,刻立了由郝經撰文的著名大型“唐帝廟碑”,使朝拜堯帝的活動又達到一個新高潮。明朝末年,當地進士趙漁正式立堯山廟會,並把堯帝神化,與玉帝、孔聖人同供在“三天閣”內,又增道教、民間眾神,使堯山廟會融民間信仰和物資交流於一體,延續傳承,經久不衰。堯山廟會歷史悠久,涉域廣大,形成以祭祀、朝拜堯帝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堯文化活動,形成當地純樸、善良的民風和以堯帝為榜樣的學風,因而是堯山一帶成為人文薈萃、名人輩出的人傑地靈之鄉。堯山廟會是中國歷史上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揚堯文化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空間。
堯山文學流派
堯山文學流派,俗稱“堯山派”。
在著名作家堯山壁的影響下,自2000年以來,河北省逐漸形成以邢台市隆堯縣堯山一帶作家堯山壁 、堯山蘭 為代表的“堯山文學流派”,享譽當代中國文壇。
附錄:堯山文學流派代表作家堯山蘭及其作品:
隆泉(散文)
作者:堯山蘭
在河北省隆堯縣境內,有一座海拔只有158米的小山,名叫“堯山”。
傳說,古時候在堯山山頂堯帝廟旁邊,有一條常年奔流不息的活泉,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隆泉。
隆泉,又叫“香泉”,因水質香甜甘冽而著稱。
相傳,遠古時代泉水從堯山石隙間歡快地噴射而出,形成小溪,“嘩嘩”地流遍山下肥沃的原野,它不但可以灌溉農田,而且,如果有人生了病,那么,請他稍微喝上一口香泉水,病情馬上就會有所好轉,所以,連古帝堯鄉的婦女兒童都說,堯山隆泉可以防疫健身,滋補養顏,造福人類,是天然的香泉“聖水”。
但是,解放前由於歷史的原因,堯山隆泉一直未能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以至於造成泉水乾涸斷流,水利受損。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力資源,堯山隆泉才得以充分開發利用,隆堯人發現山上的泉水涸竭後,便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地下的源泉,終於在堯山東麓開發出一條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歷史上罕見的地下“隆泉”。
公元1992年,隆堯人採用地下優質“隆泉”水和十多種名貴中藥,精工研製而成的高級滋補酒“堯鄉宮酒”和純正濃香型中國名牌佳釀“隆泉特曲”,一下子引起轟動,產品不僅在國內受到普遍青睞,而且,同年還在日本東京第四屆國際酒飲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和銀獎。
隆泉出名了。
一瞬間,“隆泉”變成了美酒的代名詞。
因此,我國著名詩人、一級作家石祥同志在1994年8月18日特意為隆堯酒廠,創作了兩首歌曲《我愛隆泉酒》和《美麗的隆堯酒廠》。這兩首地方歌曲,經過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在電視上首次演播後,被人們到處傳唱,經久不衰,在隆堯縣幾乎是家喻戶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正是:
隆堯奇泉甲天下,
小城自古出佳釀,
我愛家鄉堯山美,
隆泉水秀酒更香。
文章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