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選擇
堆繡題材主要選擇佛像、佛經和羅漢故事,也有神話傳說中的“蟠桃會”和“八仙傳說”畫面。注重人物形態(神態)的塑造,講究
![堆繡](/img/f/942/nBnauM3X1gzN2YzMxQTO3kTN5QTMxEDO4gTOzQTNwAzMxAzL0k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堆繡](/img/6/900/nBnauM3X1YTM0QDM2ATM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塔爾寺單幅堆繡題材多為各種佛、菩薩、護法神、密宗金剛、八瑞相、寶馬、白象、噴焰摩尼等圖案,聯幅畫面多為佛教故事和神話故事。單幅堆繡不僅在各殿堂、經堂內懸掛,而且在寺院臨近的許多商店裡皆有出售,已成為一種寺院的商品和禮品。有外地施主、知名人士、貴賓來寺參觀考察,寺方贈以堆繡佛像作為紀念。寺院曾向國家領導人敬獻堆繡作品以示永久性留念。
寺內珍藏有兩付用各種珠寶串鑲製成的寶石唐卡,其中一幅為吉祥天女護法神寶珠唐卡。還有一幅用各色錦線刺繡的密宗大勢至菩薩唐卡像,是該寺的藝術珍品。寺院在法會期間展獻在蓮花山上的釋迦牟尼像、獅子吼佛像、彌勒佛像和宗,喀巴大師佛像也是極為珍貴的堆繡藝術品,一般長約20多米,高30餘米,其平方面積之大能遮蓋一座小山,寡為佛寺的藝術奇觀。堆繡內容題材基本與壁畫一樣,其製作工藝精細,圖案別致,形象生動,富麗奇絕,是塔爾寺的獨特傳統藝術。至今,寺院長年組織藝僧專門製作唐卡、堆繡,使這種獨特的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寺區附近的一些商人也聘請藝人效仿製作,堆繡唐卡已開始銷往國外。堆繡是裝璜殿堂的高級工藝晶,使佛殿絢麗多彩,富麗堂皇,也給人們一種身臨佛境的神秘感。它是藝僧們的勞動和智慧結晶,嘔心瀝血的佳作,不僅受到信徒的讚賞和崇敬,也為社會藝術界人士所稱道。
![堆繡](/img/7/ac9/nBnauM3X1ITN1cDM2ATM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E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特色技法
布藝堆繡
布藝堆繡畫即用布做的畫,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它起源於唐朝,前身是絲綾堆繡,到了清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據說乾隆的母親就曾親自帶領宮女們用這種工藝做出了很多花鳥、人物作品。其色彩艷麗、層次分明、神態逼真、生動活潑、故宮博物院至今還收藏、陳列著很多絲綾堆繡作品。
布藝堆繡畫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可以裝點居室,也是饋贈親友的好禮品。它因做工精美、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簡單易學而深受很多老同志的喜愛。
絲綾堆繡
![布藝堆繡](/img/1/4b3/nBnauM3X3MDM4QTM2ATM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該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中國的荊楚
一帶就有了這種工藝的雛形。當地有一種風俗,逢年過節的時候,用五色的彩綢剪貼成花、鳥形,貼在屏風或戴在頭上。這種風俗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手工藝,叫“貼絹”和“堆綾”。貼絹是以單層絲織物剪成圖案平貼,堆綾則是用絲綾或其他絲織物剪貼、堆疊拼成成多層次的圖案。有詩詞這樣描述:“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形容拼貼裝飾衣裙的漂亮。
絲綾繡工藝在原材料的運用上也充滿創意,獨具匠心。它選用的主要材料有絲綢、花綾、絹、棉布和鳳尾紗。系列成套,紗色由淺入深,韻味無窮,像傳說中鳳凰的羽毛一樣美麗。絲綾堆繡選用鳳尾紗為主要材料,製作出材料美、形式美、色彩美的裝飾藝術品。
習俗
![曬佛](/img/1/cf8/nBnauM3XwYzNzAjM2ATM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E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塔爾寺每年農曆四月、六月兩次大法會上所曬的“大佛”
,也是藝僧們在巨幅錦幔上堆繡的大型佛像。大佛長十餘丈,寬六七丈,從山頂一直展到山腰,氣勢壯觀,供數萬遊客信徒瞻仰膜拜。堆繡是塔爾寺獨特的傳統藝術,是藝僧們美妙的藝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