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教會歷程
1875年(清光緒元年),基督教英籍牧師及華人傳教士鄭道存到到永定龍寨村傳道。1898年建成舊堂,由鄭輝堂教師負責;建築面積0.9畝,包括聖堂和牧師樓;當時,教堂以磚木結構,禮拜可容納200人。

1920年,美國傳教士迪約翰牧師、赫蓮英姑娘到永定開設教會,名為基督教孟娜浸信會,後改名為中華基督教孟娜浸信會,會址在城關北門。 教會附設有振東完全國小和振東婦女學校,另有常駐姑娘在會內施診贈藥。
1950年,全國解放以吳耀宗等基督教著名人人士在上海發出號召全國基督教實行三自愛國運動,徹底以外國差會割斷人士和經濟關係,我堂由李超牧師帶頭簽名擁護三自運動。
1951年五經富區會還正式宣布停發教牧工資,各地教會自己決定。
1968年文化革命開始,永定教會受衝擊,李超牧師一家被趕出教堂,教堂被占。停止了一切活動。
1983年,全國各地陸續開放教堂,本年6月永定縣委以永定宗字188號檔案批准永定教會復堂禮拜,成立了以鄭文祥醫生為三自會主任的永定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教會禮拜由江書樓先生等主持,講台由信徒丘家喜、廖志謙承擔。
1985年鄭文祥先生逝世,改選吳海輝醫生為永定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任,張曉玲女士為傳道。教堂因年久失修,已經成為危房。講台由神學院畢業的江書樓、張小玲相繼擔任。張小玲還被選為永定縣政協委員,從事參政議政工作。教堂經費由信徒奉獻。

1993年李超牧師之女李玉容女士在異象中看到家鄉教堂搖搖欲墜,即在1994年集資26萬重建永定教堂,得到海內外信眾熱烈回響同心合力新殿遂得落成。教堂占地面積528平方米,右邊生活區以家庭式建築,左邊以哥德式建築,可稱為是中西結合的小教堂。
2004年吳海輝長老懞主歸召後,由鄭志融長老負責;
2008年至今由鄭如建牧師負責。
事工發展
在教會的牧養中,所有牧者都要很多花時間在靈修、禱告、預備講章及宣教傳福音的牧養事工上。然而,堂會大量的繁瑣事務,審核簽署財務的報銷,處理信徒身心靈的問題和需要,出席主持各種大小會議,解決應對許多突發事件,使我們身心疲憊,侍奉果效也不理想。因此,只有一個好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侍奉果效事半功倍;只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各個肢體有適當的配搭,發揮肢體的功效(參弗4∶12),才能使教會各項事工能按部就班地完成。
經過多年的努力,城關堂建立了一個目前能適應教會侍奉的牧養架構,即以基督為元首,堂管會為決策,執事同工為核心的侍奉模式。所開展事工有兒童詩班,成人詩班,青年團契,老年團契,慕道栽培,門徒培訓,聖樂培訓等。
教會建設
三自會下屬(六堂四點):城關堂,大溪堂,湖雷堂,下洋堂,湖坑堂,洪山堂;古竹點,坎市點,培豐點,龍潭點。
教牧團隊
城關堂現有牧師1位(鄭如健),專職傳道6位(李添台,張光清,鄭曉嬌,鄭漢明,闕錦峰,尤幼芬),其中尤幼芬傳道目前在福建神學院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