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陝北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陝北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是2011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治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陝北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主要運用生態足跡方法,從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和生態赤字等方面,對陝北1997-2006年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變化進行定量評估,並運用灰色系統模型對陝北2010~2020年的生態環境供需情況進行預測。基子以上基礎運用萬元GDP生態足跡模型、萬元GDP生態赤字模型、生態足跡多樣性及生態經濟系統發展能力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對陝北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生態足跡社會經濟驅動力因子進行了分析。特別針對陝北水資源匱乏這一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建立了水資源生態足跡模型。對陝北1997-2006年水資源生態足跡的動態變化進行了分析評價,揭示了陝北已有社會生產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以及當前生態環境供需情況和將來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提出減小生態足跡、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的途徑和對策,構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和保障體系。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陝北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可供從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水資源等方面的研究生、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孫保平,1956年1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帶頭人、教育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工程綠化、流域治理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70餘項。出版10餘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生態足跡研究進展

2 研究區概況

2.1 陝北地區自然環境狀況

2.2 陝北地區社會經濟狀況

3 研究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

3.1 研究內容

3.2 技術路線

3.3 研究方法

4 陝北生態環境供需能力分析

4.1 生態足跡動態分析

4.2 生態承載力動態分析

4.3 陝北生態赤字動態分析

4.4 生態環境供需能力預測

4.5 小結

5 陝北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5.1 萬元GDP生態足跡分析

5.2 萬元GDP生態赤字分析

5.3 生態足跡多樣性及生態經濟系統發展能力分析

5.4 陝北生態足跡社會經濟驅動力因子分析

5.5 小結

6 陝北水資源生態足跡分析

6.1 陝北水資源承載力計算方法

6.2 水資源生態足跡計算方法

6.3 陝北水資源人均承載力與生態足跡

6.4 小結

7 陝北可持續發展對策

7.1 陝北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

7.2 陝北農業生產力提高對策

7.3 陝北循環經濟建設

7.4 陝北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恢復

7.5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

7.6 陝北可持續發展保障體系

7.7 小結

8 結論與討論

8.1 結論

8.2 討論

8.3 本書研究創新點

附表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