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學生研究的課程與教學叢書:兒童哲學論

一、兒童哲學的建立 二、兒童哲學的定義 一、兒童哲學的引入

作者簡介

張華,1968年1月生,山東省萊蕪市人。教育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富布賴特學者(Fulbright Seholar)。國際課程研究促進會主席。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出版學術論著8部。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淪、教師教育、道德教育、教育哲學等。
高振宇,1983年生,浙江諸暨人,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班研究生,四川大學哲學系(本科)和澳門大學課程與教學系(碩士畢業,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等教育系訪問學者(2010-2012)。研究興趣包括課程研究、教師研究、兒童哲學、兒童史學和兒童社會學等。曾在《全球教育展望》、《學前教育研究》、《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教師雜誌》(澳門)等國內知名學球期刊發表過十幾篇論文,並在海內外多次國際教育(或兒童研究)會議上作現場報告。

內容簡介

《基於學生研究的課程與教學叢書:兒童哲學論》旨在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全面提示兒童哲學作為一學術領域和學校課程的基本面貌。當前國內已有不少學校實施兒童哲學課程,但缺乏系統理論的指導及他國實踐的啟示,《基於學生研究的課程與教學叢書:兒童哲學論》通過安例,翔實地解答了兒童哲學怎樣教,用什麼教等問題,可為一線教師及有關學校提供指南。
分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的國內外現狀、怎么教兒童哲學、用什麼教兒童哲學四個部分.最後提出結論及建議

目錄

第一部分 緒論:什麼是兒童哲學
第一章 神秘面紗的掀起:兒童哲學簡介
第一節 兒童哲學的誕生
一、兒童哲學的建立
二、先鋒人物簡介
第二節 兒童哲學的內涵
一、兒童哲學中的“兒童”與“哲學
二、兒童哲學的定義
三、相似概念區辨
第三節 兒童哲學的價值
一、挽救哲學的危機
二、創造教育上的價值
第二章 尋根究底:兒童哲學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哲學淵源
一、哲學的本源和實質
二、哲學文學化
三、哲學與思維
四、兒童即哲學家
第二節 教育學淵源
一、盧梭的兒童觀
二、杜威的教育理念
第三節 心理學淵源
一、對皮亞傑的批判
二、維果斯基的影響
第二部分 兒童哲學的國內外現狀
第三章 兒童哲學在中國大陸
第一節 十餘年兒童哲學理論研究回顧
一、期刊雜誌
二、研究生論文
三、文獻專著及譯著
第二節 中國大陸兒童哲學的實踐格局
一、雲南省昆明市鐵路南站國小
二、上海市楊浦區六一國小
三、其他學校
四、總結
第四章 兒童哲學在中國港澳台地區
第一節 台灣地區近四十年兒童哲學理論研究回顧
一、期刊、會議及網路論文
二、研究生論文
三、文獻專著與翻譯
第二節 台灣地區兒童哲學的實踐歷程
一、兒童哲學的引入
二、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努力
三、兒童哲學進大學
四、總結
第三節 港澳特區的兒童哲學試驗
一、香港特區
二、澳門特區
第五章 兒童哲學的國際行動
第三部分 怎么教兒童哲學
第四部分 用什麼教兒童哲學
附錄 兒童哲學內容體系的初步構建
參考文獻
後記

部分內容

講師通常結合藝術協助學員探索自我生命動能,變換不同上課地點,如充滿文化氣息和藝術能量的咖啡館、展覽場或山水間等,利用各種媒材,使學員感受藝術和享受愉快的創作歷程。
“成人英文繪本讀書會”課程由講師提供共同討論的英文繪本,以共讀、討論、分享心得的方式進行,借著閱讀英美兒童繪本,一起探討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了解孩子的想法,欣賞優美的圖畫,仔細討論文中文字的韻律、節奏以及英文本身的形音義之美,享受英文音韻之美等。同時在支持、接納、學習的團體氛圍中,培養對話、閱讀、討論、合作思考、收集故事等能力與習慣。
“鴻銘精選聊書會”課程由陳鴻銘老師主講,由講師推薦書目,募集10~12位愛閱讀、愛思考、愛閒聊的人士,每個月聚會一次,聚會之前先讀完書,聚會之中開心聊書,聚會之後紀錄沉澱,從而共同組成蟲咬書探究社群。僅舉一期課程為例,課程共分為4堂課,其一是說故事與生活中的哲學,選取龍應台之《目送》中的74篇散文及詹宏志之《綠光往事》;其二是思考和邏輯的意外,聊書書目為《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其三為邏輯推演與意想不到的驚奇,所選書目為《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作者:道尾秀介,該書由邏輯推演,解構了謎樣世間的不合理,呈現了生而為人的悲哀與傷痛);其四為價值觀與生命的迴旋,聊書書目為《如何是好》(作者是尼克・宏比,該書以女性為第一人稱,道出宏比眼中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看法)。
“兒童哲學8堂課”課程由陳鴻銘主講,以探究團體的形式,帶領學員認識與了解兒童哲學的理論與實務,由此對兒童哲學有全貌的了解,此乃最主要的師資培育課程。第1堂探討兒童哲學是什麼的問題,即兒童哲學的緣起與發展。第2堂探討兒童哲學為什麼的問題,乃從其所培養的四種思考能力出發。第3~8堂則講述兒童哲學怎么做的問題,前半段實際探究討論《靈靈》,後半段解析前半段的討論內涵,並參考教師手冊,深人了解引導觀念、討論計畫與帶領技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