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數效用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 西方經濟學效用理論的思想淵源也許可以追溯到以邊沁和密爾為代表的英國功利主義哲學,但其直接奠基卻是產生於19世紀50-70年代的“邊際革命”。在此期間,德國的戈森、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以及法國的瓦爾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時但又都各自獨立地發現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學說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計量的假設之上,因此也被稱為“基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論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西方經濟學普遍使用的概念。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可以加總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為效用單位(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正如長度單位可以用米來表示一樣。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其計數單位就是效用單位。
基數效用論認為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而馬歇爾指出,貨幣也必須服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既然如此,由於富人持有的貨幣量大於窮人,所以前者的邊際效用小於後者。如果把一元錢從富人那裡轉移到窮人那裡,整個社會的效用就會增加。所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以成為收入平均化的理論依據。
分析方法
基數效用論的假設條件:
1. 效用量是可以衡量的。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費效果的綜合指標。一種商品對消費者是否具有效用,取決於消費者是否有消費這種商品的欲望,以及這種商品是否具有滿足消費者欲望的能力。效用這一概念與人的欲望是聯繫在一起的,這是消費者對商品滿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心理評價。
2. 邊際效用量隨著物品數量的增加而遞減。(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的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內容是:
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消費過程中出現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解釋:由於隨著相同消費品的連續增加,從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講,從每一單位消費品中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和對重複刺激的反映程度是遞減的。或者說,由於在種商品具有幾種用途時,消費者總是將第一單位的消費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單位的消費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這樣,消費品的邊際效用隨著消費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遞減。
貨幣的邊際效用
基數效用論者認為,貨幣如同商品一樣,也具有效用。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就是用貨幣的效用去交換商品的效用。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於貨幣也同樣適用。對於一個消費者來說,隨著貨幣收入量的不斷增加,貨幣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就是說,隨著某消費者貨幣收入的逐步增加,每增加一元錢給該消費者所帶來的邊際效用是越來越小的。
在分析消費者行為時,基數效用論者又通常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據基數效用論者解釋,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的收入是給定的,而且單位商品的價格只占消費者總貨幣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所以,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購買量發生很小的變化時,所支出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的變化是非常小的,可以略去不計。這樣,貨幣的邊際效用便是一個不變的常數。
需求曲線的推導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說,這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這裡的均衡是指消費者實現最大效用時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減少任何商品購買數量的這么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消費者效用最大的均衡條件:
基數效用論者認為:消費者應使自己花費在各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且等於貨幣的邊際效用。
需求價格: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原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需求曲線:基數效用論者認為,商品的需求價格取決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具體地說,如果某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大,則消費者為購買這一單位的該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越小,則消費者為購買一單位的該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也就越低。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消費者對某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相應地,消費者為某一種商品消費量的連續增加,該商品的需求價格也發越來越低。這意味著,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上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進一步,聯繫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分析,消費者對任何一種商品的最優購買最應該是使最後一元錢購買該商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和所付出的這一元錢的貨幣的邊際效用相等。由於對任意商品來講,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於是,為了何證均衡條件成立,在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價格必然同比例於邊際效用的遞減而遞減。
就這樣,基數效用論者在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中,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假設和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推導出了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比較
區別
基數效用論採用邊際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來考察消費者行為,並在此基礎上推導需求曲線。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為:Ux=U(x1, x2, x3, …, xn)。向量的模長可以直接比較,這是基數效用論的方法;多個向量可以複合成一個總的向量,或者一個總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個、多組向量,這是序數效用論的方法
聯繫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中兩個重要的理論。序數效用論的緣起,在於分析效用會相互影響的不同商品之間的關係(由Jevons等人的邊際革命所推廣的基數效用論一開始假設商品之間的效用沒有相互影響,因而無法研究有關聯的商品之間的關係,於是Pareto從Edgeworth那裡借用了無差異曲線,用以說明兩種商品之間的關係)。從這裡可以知道,無差異曲線最早是從效用曲線得來的,而效用曲線本來是基數效用論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