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簡介
執劍人,即引力波威懾系統控制者,是黑暗森林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威懾失敗後的反擊操作,但實際意義是保持兩個世界的戰略平衡。威懾一旦失敗,執劍人便失去了意義。由於執劍人的產生離不開面壁計畫,所以也被稱作“面壁者的幽靈”。
執劍人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矛盾:一方面社會空前地尊重民主和人權,另一方面世界卻籠罩在獨裁者的陰影下。絕大多數人類厭惡、畏懼執劍人,但不得不承認執劍人的存在。究其根源,早在二十世紀冷戰期間便有類似的存在。
危機208年,面壁者羅輯於葉文潔墓前與三體文明展開最後對決,並成功建立了 黑暗森林威懾。 之後不久,羅輯便將威懾控制權移交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而人們很快意識到,黑暗森林威懾是建立在個體的不可預測性上,如果由全人類掌控的話,威懾能力近乎零。於是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在得到威懾控制權的十八個小時後,再次交還給羅輯。在這十八個小時內,水滴完全可以摧毀太陽核彈鏈,但三體人沒有行動,這被認為是三體世界在這場戰爭中的最大失誤。
在之後的62年裡,羅輯一直掌握著威懾控制權。 他先是握著太陽核彈鏈的起爆開關,後來握著引力波的發射開關,兩個世界的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手中。黑暗森林威懾是懸在兩個世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羅輯就是懸劍的髮絲,他被稱為執劍人。
面壁計畫沒有成為歷史,人類無法擺脫面壁者的幽靈。掌握同時毀滅兩個世界能力的個體,就是執劍人。
深入分析
原文分析
建立黑暗森林威懾後,人們對威懾本身進行了深入思考,由此誕生了一門學科:威懾博弈學。
構成威懾的主要元素有:威懾者和被威懾者,在黑暗森林威懾中分別是人類和三體世界;威懾操作,發射三體世界坐標導致兩個世界毀滅;威懾控制者,掌握髮射開關的人或組織;威懾目標,三體世界放棄侵略並向人類世界傳遞技術。
以威懾者和被威懾者同歸於盡為後果進行的威懾,被稱為終極威懾。與其他類型的威懾相比,終極威懾的特點是:一旦威懾失敗,那么再進行威懾操作對於威懾者來說便毫無意義。終極威懾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使被威懾者相信,如果它不接受威懾目標,就有極大的可能觸發威懾操作。描述這一因素的是威懾博弈學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威懾度。只有威懾度高於80%,終極威懾才有可能成功。
人們很快發現一個事實:如果黑暗森林威懾的控制權掌握在人類的大群體手中,威懾度幾乎為零。讓人類集體做出毀滅兩個世界的決定極其艱難,因為這個決定遠遠超出了人類社會的道德和價值觀底線,而黑暗森林威懾本身的情形使這種決定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如果威懾失敗,人類還有至少一代人的時間可以存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活著的人就是全部了;如果因威懾失敗而進行威懾操作,向宇宙廣播兩個世界的坐標,那毀滅隨時都可能到來,這個結果遠糟於放棄威懾操作。所以,當威懾失敗時,人類的群體反應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但個體的反應無法預測。黑暗森林威懾的成功,正是建立在羅輯個體的不可預測上。當威懾失敗時,決定他行為的更多是他的人格特徵和心理因素,即使是基於理智,他個人的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也未必契合。於是兩個世界對羅輯的全部人格特徵進行了極其詳細的研究,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人類和三體的威懾博弈學者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結果:依威懾失敗時的精神狀態不同,羅輯的威懾度在91.9%至98.4%之間浮動,三體世界絕對不敢冒這個險。
兩個世界的戰略平衡,像一個倒放的金字塔,令人心悸地支撐在羅輯這樣一個針尖般的原點上。人們普遍希望,黑暗森林威懾能出現像20世紀的核威懾那樣美好的結局。後來人們發現,人類對三體世界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繞過執劍人,沒有執劍人的承認,人類的政策在三體世界沒有任何效力。這是極其矛盾的:一方面社會空前地尊重民主和人權,另一方面世界卻籠罩在獨裁者的陰影下。
在安逸的環境中,人類對執劍人的觀念逐漸由救世主形象變為獨裁者形象,絕大多數人認為執劍人是不可理喻的暴君,恨不得將其押入牢籠審判。但所有人都承認,執劍人必須存在,直到威懾結束。威懾結束的基本條件是兩個世界科技實力相當,只有達到這個條件,才有可能考慮停止威懾,而人類世界與三體世界的科技差距還相當大。
有人曾提出將威懾控制權交給人工智慧,這種選擇最大的優勢是威懾度極高,但人們否決了這種選擇。實驗表明,AI對威懾所面臨的複雜情況做出正確判斷的幾率比人要低許多,因為這種判斷本身所要求的不僅僅是邏輯推理能力。在政治上,這只不過是把人的獨裁轉化成機器的獨裁,看上去更糟糕。而且有最重要的一點:智子可能對AI進行干擾。雖然智子從未乾擾過現有的AI,但僅僅有干擾的可能性就使這個選擇成為不可能。
折中的選擇是更換執劍人,因為即使不考慮以上的因素,當時的羅輯也已是百歲老人,思維和心理隨時可能出現異常波動,把兩個世界的命運放到他手中很難讓人放心。在公眾眼中,最理想的執劍人是這樣的:讓三體世界害怕,卻讓人類世界不害怕。這樣的人並不存在,所以公眾傾向於讓自己不害怕的人。程心是女人,而且是在公眾面前形象美好的女人,代表了人類的善,那時的人們認為事情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威懾將越來越不重要,所以執劍的手應該穩當一些,程心成為執劍人是人們樂意看到的。
儘管其他的執劍人候選人曾與程心交流過並勸其放棄競選執劍人,但程心還是決定競選執劍人。後來程心成為了第二任執劍人,卻在就任十五分鐘後威懾失敗。據智子透露,程心的威懾度在10%左右,維德的威懾度卻是100%,而人類必然會選擇擁有母性光輝的程心。
讀者分析
有讀者認為,執劍人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一方面,執劍人是人類抵抗三體人入侵,保護自身的方式,另一方面,執劍人的權力和個人意志又會對人類的安全造成危害。如果執劍人的性格偏向於不會輕易把人類置於滅亡的境地,那么他的威懾度就低;如果執劍人的性格能夠讓他輕易做出讓人類滅亡的決定,雖然威懾度高,但人類不會放心讓他成為執劍人。這其實是個博弈的過程,是執劍人和三體世界的對峙,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把執劍人看成是人類,人類只是砝碼而已。所以在人類群體中,用民主的方式來選擇執劍人,必然會出現各種情況,導致可能的威懾失敗,這無關理性不理性。
有讀者提出:為何要有執劍人?三體人和地球人的科技力量嚴重不對等,人類不具備主動摧毀三體世界,同時使自身世界免受攻擊的能力,因此,人類只能藉助黑暗森林威懾來保護自己。如果三體人發動進攻,人類有兩種選擇:一是不啟動廣播,唯一結果是三體人延續、人類滅亡;二是啟動廣播,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三體人滅亡、人類發展出足以抵抗黑暗森林打擊的科技而延續,第二種是三體人滅亡、人類也滅亡。通過分析得出,人類啟動廣播比不啟動廣播的結果差不了多少,還有可能更優越,換句話說,啟動廣播後的結果,無論如何也不會比不啟動廣播更糟。
有讀者評價了兩位執劍人:羅輯是注定的守墓人,而程心是不合格的露珠公主。羅輯的傳奇故事由墓開始,由墓終結。他是地球文明的守護者,一直到死,人類都在他的保護下,地球文明死的那一天,也是羅輯死的那一天,只有他配得上地球文明的守墓人。露珠公主美麗善良、聰明勇敢,她歷盡艱辛,拯救了王國並雲遊天下,可惜卻只存在在雲天明的童話中。雲天明希望程心拯救人類,然而程心並不合格,因為她只關心眼前的愛和人性,並且兩次都做出錯誤選擇,葬送了地球文明,她當得起聖母,卻永遠當不了救世主。
真實事件
20世紀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冷戰就是一個準終極威懾。
這也被稱為 “保證互相毀滅”,蘇聯的颱風級潛艇和美國的俄亥俄級潛艇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1974年,蘇聯啟動Perimeter計畫,建立了一個後來被稱為末日系統的預警系統,其目的是在北約核突襲中,當政府決策層和軍隊高級指揮層均被消滅、國家已失去大腦的情況下,仍具備啟動核反擊的能力。它利用核爆監測系統監控蘇聯境內的核爆跡象,所有的數據會匯整到中央計算機,經過邏輯判讀決定是否要啟動核反擊。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一個絕密的位於地層深處的控制室,當系統做出反擊的判斷時,將由控制室內的一名值班人員啟動核反擊。
2009年,一位曾參加過Perimeter戰略值班的軍官對記者披露,他當時竟然只是一名剛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二十五歲的少尉!當系統做出反擊判斷時,他是毀滅的最後一道屏障。這時,蘇聯全境和東歐已在火海之中,他在地面的親人和朋友都已經死亡,如果他按下啟動反擊的按鈕,北美大陸在半個小時後也將同樣成為生命的地獄,隨之而來的覆蓋全球的輻射塵和核冬天將是整個人類的末日。那一時刻,人類文明的命運就掌握在他手中。
後來,人們問他最多的話就是:“如果那一時刻真的到來,你會按下按鈕嗎?”
這位歷史上最早的執劍人說:“我不知道。”
執劍歷史
第一任 羅輯
主要成就:創建“黑暗森林法則”,以此威懾三體與地球文明,取得暫時和平。
在任時間:威懾紀元第8年(正式執劍)——威懾紀元第62年,在位54年。
執劍結局:人類無法接受執劍人的威懾,以羅輯年老力疲為由競選第二任執劍人。
第二任 程心
主要成就:參與階梯計畫,為人類未來留出兩條真正的生路;更換第一任執劍人羅輯。
在任時間:威懾紀元第62年11月28日16:17:34至16:27:38,在位10分4秒。
執劍結局:威懾失敗,三體得以暫時控制地球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