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1950年置城關區,1958年併入折橋公社,1961年建城關公社,1983年改城關鄉。1996年,面積15.2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其中回族占58%,轄堡子、瓦窯頭、祁家、肖家、木場、南園、毛園、大慈、陳方9個行政村。
簡介
城郊鎮地處臨夏市郊城鄉結合部,東接折橋鎮,南依大夏河,西連枹罕鎮,北鄰劉臨公路,全鎮轄九個行政村,122個合作社,總人口25255人,其中:回、東鄉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現有耕地面積3674.7畝,人均耕地不足0.14畝。
城郊鎮轄區內有綠化中心一處,中國小、幼稚園12所,行政事業單位32家,宗教場所26處,以城郊型特色農業和民營經濟為主,有各類民營企業390個,從業人員近3740人。鎮黨委下設12個黨支部,其中:9個村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1個學區黨支部,1個非公有制經濟黨支部。共有黨員465名,其中:農民黨員360名,占黨員總數的77%。
鎮機關下設16個股、站、所,共有幹部職工120名,其中幹部87人,工人33人,男63人,女57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83人。自1996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相繼獲得了“全州先進鄉鎮黨委”、“全州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集體”、“全省明星鄉鎮”、“全省先進黨委”、“全省文明鄉鎮”、“全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鄉鎮”、“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城郊鎮黨委、鎮政府全力實施“科教興鎮、鎮企富民、依法治鎮”三大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突出發展城郊型特色經濟,即畜牧養殖,花卉產業,民營經濟三大支柱產業,逐步由過去糧食和蔬菜生產區向畜牧養殖,花卉產業,民營大區的過渡,實現了全州養殖大鎮,花卉大鎮,民營經濟大鎮,財稅大鎮,小康之鎮的五大奮鬥目標。2000年6月組織全鎮680戶花卉種植戶成功地舉辦了為期十天的首屆花卉展銷節,提高了城郊鎮花卉種植的知名度,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民眾依靠花卉種植致富奔小康的信心。2001年投資140萬元建成了占地40畝的甘肅花卉超級市場,成立了花卉行銷公司,並承辦了首屆臨夏市花卉旅遊節,花卉旅遊節的成功舉辦,有力的推動了全鎮花卉生產的產業化進程,基本形成了公司加農戶加基地,基地連市場的經營模式,使花卉產業真正成為了帶動全鎮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2002年鎮上經過反覆論證研究,投資450萬元,建成了占地318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大廳,修建了保溫型花卉行銷35間,拓寬、硬化道路900平方米,為花卉產業的規模化,效能型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把畜牧養殖確定為新的支柱產業和主功方向,加大投資力度,大力發展,成立了鎮畜牧養殖領導小組,先後六次召開由鎮,村、社幹部和畜牧養殖大戶參加的發展畜牧養殖業動員大會,鎮、村、社幹部主動上門進行動員,邀請州、市畜牧部門技術人員宣講發展畜牧養殖的優惠政策和良好的市場前景,並從圈舍建造、科學飼養等方面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通過宣傳、動員、培訓、民眾逐步認識到發展畜牧養殖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興辦養殖業的熱情空前高漲,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強勁迅猛的發展勢頭。鎮上還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認真實施“鎮企富民”戰略,積極營造“三個環境”,廣泛動員鎮村幹部和工商大戶領辦,創辦各類民營經濟實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抓住州委做出《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決定的有利時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尋找商機,加強與各方面的合作交流,先後與外地客商洽談並建成了惠盛集團,溫州家俱市場,平涼農畜產品有限公司責任公司等一大批民營企業,逐步形成了鎮屬企業為龍頭,民營經濟為主題,二、三產業優勢的合理局面,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即增加了民眾收入,又合理轉移了富餘勞動力。
特別是2002年鄉改鎮以來,鎮黨委、鎮政府進一步轉變觀點,創新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鎮經濟發展的大局,堅持以人為本,更新發展意識,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創新能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結合我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實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進一步發展壯大畜牧產業,花卉產業,民營經濟三大支柱產業,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狠抓了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務輸出,以50年州慶,濱河東路建設和東城區開發為契機,推進全鎮各項工作重點由農村向城市轉移,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截止2005年底,城郊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5158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達到37490萬元,有各類民營企業390戶,農業總產值達7668萬元,其中:花卉總產值達2060萬元、花卉種植戶860戶,畜牧業產值達2150萬元、養殖場65個、養殖戶達414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99元,大口徑財政收入達838.1萬元,計畫生育率達96.04%,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城郊鎮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全、宗教和順、人民安居樂業底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