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城東是革命先驅彭湃烈士的故鄉.是著名的海豐農民運動發祥地汕尾市海豐縣。位於縣城東郊,地處黃江中游,西南 有龍津河、麗江環繞,東有黃江與麗江、龍津河貫通。北屬丘林,廣汕公路以南屬開闊平原,內外交通發達,現有主要道路17條,總長13.9公里。廣(州)汕(頭)公路穿境而過,可直通廣州、深圳、惠州、汕頭等城市,北有海(豐)紫(金)公路達紫金、五華、梅州等地。水路有黃江、麗江、龍津河交錯,上航直達公平鎮,下航直下 城區,入南海。
經濟概況
1989年前該鎮的經濟結構偏重於農業。自1990年後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創造和改善投資環境,經濟結構已向工業和商品農業方面傾斜。200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4.08億元,比增8.9%;工業總產值31.58億元,比增11.20%;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增6%;第三產業創值12.61億元,比增1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8億元,比增50.4%;農民年均收入5120元,比增8%;社會商品零售貿易總額9.5億元,比增26%;完成稅收9327萬元,比增67.92%,其中:國稅完成8127萬元,地稅完成1200萬元。
城東未來總的發展目標是,以工業帶動農業,大力城鎮化,建設成為海豐縣城的副中心,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打造成為一個以工業為主體,商貿發達、設施完善、社會文明的新型現代城鎮。具體思路是實施“二個轉變”:一是發展定位上要轉變。城東未來的發展定位,是承接縣城擴張,將二環路以東至黃江河兩岸地區作為新城區進行規劃建設;以北接公平形成新的工業長廊。重點是要抓好 “一江二道四區”的規劃與建設。“一江”就是要以黃江河兩岸為中心,作為縣城的新建區,把該區規劃建設成一個集工業、商貿、居住、娛樂於一體的新型城區,使之成為縣城建設的新亮點;“二道”就是以國道324、省道242為軸線,加強兩邊土地的控制與規劃,要通過招商引資,建設成為二條新的工業走廊;“四區”就是爭取用3-5年的時間,把金岸、民營科技工業園2個主要工業區與老區開發區和縣在我鎮設立的金園工業區連線起來,形成一個東西走向長約10公里的大規模的工業集群。二是思想觀念上要轉變。要改變過去城東只是縣城的附城鎮、城郊鎮的傳統觀念,樹立作為縣城的新區“大建設、大投入、大發展”的新思想,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大的氣魄加快城東各項事業的發展。繼續加快推進金莊電器、中陽節能路燈廠、海發食品加工以及城平公路、省道242線城東第二標段擴建工程、三環路名園段、東城大道至新324國道延伸工程、汽車東站、金岸自來水廠等重點項目建設。
工業
城東已建立了金岸、東山、宮地山、石塘和北部工業園五個工業區,現擁有各類工企業413家,全鎮規模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27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9.34億元,約占全縣的四分之一。城東屬丘陵地帶,水源充足,土質優良,適宜成片種植水果、蔬菜和畜禽飼養,為投資者發展“三高”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工業方面有毛紡織、五金機械、寶石製品、電腦刺繡、食品加工、塑膠、海棉、建材等行業,還有與廣州珠江啤酒廠聯營的珠江啤酒分裝廠。
農業
在農業方面已形成水果、蔬菜、甘蔗、“三鳥”、水產等商品生產基地。農村經濟平穩發展。2009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增6%。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作物面積47638.2畝,總產22822噸,其中水稻面積19929畝,總產12679噸,先後推廣了綠絲占、黃絲占2個水稻新特優品種。畜牧、蔬菜、水果、淡水養殖等現代農業基地化建設初具規模,尤其是畜牧飼養占全縣較大的份量,年養鴨量達到300多萬隻,養鵝近40萬隻,肉豬出欄量近16萬頭。
基礎設施
城東地理位置優越,國道廣汕公路、省道海紫公路縱橫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鎮內擁有尖山嶺、金岸2座11萬伏輸變電站和日供水2萬噸的自來水廠,現還在籌建增加一座日供水4萬噸的金岸自來水廠,供電供水十分充裕,滿足了生產和生活需要。市區周圍建有豪華的酒樓、賓館,學校、市場、超級商場、醫院、公園等市政配套設施齊全。2009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8億元,比增50.4%,特別是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全鎮近12個住宅小區上馬建設,金伯爵花園小區第一期工程、名園華興商住大廈、龍祥苑、金城花園、金東方財富花園,洪圍小區、名園新村、興發小區,東雅苑等商住小區已經形成,正在建設的還有金伯爵花園二期工程、旭光麗庭小區、龍山東駿花園等等。商貿發展環境良好,全鎮商貿交易十分活躍,社會商品零售貿易總額7.95億元,比增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