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

三、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五、城市綠地分類規劃 六、綠地分類規劃圖

為貫徹落實《城市綠化條例》(國務院[1992]100號令)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國發[2001]20號),加強我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的制度化和規範化,確保規劃質量,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環境效益、社會經濟效益和景觀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綱要》。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業規劃,是對《城市總體規劃》的深化和細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由城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編制,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科學制定各類城市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城市各類園林綠地建設和市域大環境綠化的空間布局,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最佳化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成果應包括:規劃文本、規劃說明書、規劃圖則和規劃基礎資料四個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規劃文本與規劃圖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綱要》由建設部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全國各地城市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中,均應遵循本《綱要》。在實踐中,各地城市可本著“與時俱投”的原則積極探索,發現新問題及時上報,以便進一步充實完善本《綱要》的內容。

規劃文本

一、總則
包括規劃範圍、規劃依據、規劃指導思想與原則、規劃期限與規模等
二、規劃目標與指標
三、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四、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布局與分區
五、城市綠地分類規劃
簡述各類綠地的規劃原則、規劃要點和規劃指標
六、樹種規劃
規劃綠化植物數量與技術經濟指標
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建設規劃
包括規劃目標與指標、保護措施與對策
八、古樹名木保護
古樹名木數量、樹種和生長狀況
九、分期建設規劃
分近、中、遠三期規劃,重點闡明近期建設項目、投資與效益估算
十、規劃買施措施
包括法規性、行政性、技術性、經濟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錄

規劃說明書

第一章 概況及現狀分析
一、概況。包括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環境狀況和城市基本概況等
二、綠地現狀與分析。包括各類綠地現狀統計分析,城市綠地發展優勢與動力,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制約因素等。
第二章 規劃總則
一、規劃編制的意義
二、規劃的依據、期限、範圍與規模
三、規劃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第三章 規劃目標
一、規劃目標
二、規劃指標
第四章 市域綠地系統規劃
闡明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與布局和分類發展規劃,構築以中心城區為核心,覆蓋整個市域,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系統。
第五章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布局與分區
一、規劃結構
二、規劃布局
三、規劃分區
第六章 城市綠地分類規劃
一、城市綠地分類(按國標《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入》GJJ/T85-2002執行)
二、公園綠地(G1)規劃
三、生產綠地(G2)規劃
四、防護綠地(G3)規劃
五、附屬綠地(G4)規劃
六、其他綠地(G5)規劃
分述各類綠地的規劃原則、規劃內容(要點)和規劃指標並確定相應的基調樹種、骨於樹種和一般樹種的種類。
第七章 樹種規劃
一、樹種規劃的基本原則
二、確定城市所處時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氣候區域與地帶、地帶性植被類型、建群種、地帶性土壤與非地帶性土壤類型。
三、技術經濟指標
確定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比例、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例、喬木與灌木比例、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比例、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比例(並進行生態安全性分析)、速生與中生和慢生樹種比例,確定綠地植物名錄(科、屬、種及種以下單位)。
四、基調樹種、骨幹樹種和一般樹種的選定
五、市花、市樹的選擇與建議
第八章 生物(重點是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建設規劃
一、總體現狀分析
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建設的目標與指標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層次與規劃(含物種、基因、生態系統、景觀多樣性規劃)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與生態管理對策
五、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對策
第九章 古樹名本保護
第十章 分期建設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分期建設可分為近、中、遠三期。在安排各期規劃目標和重點項目時,應依城市綠地自身發展規律與特點而定。近期規劃應提出規劃目標與重點,具體建設項目、規模和投資估算;中、遠期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建設項目、規劃和投資匡算等。
第十一章 實施措施
分別按法規性、行政性、技術性、經濟性和政策性等措施進行論述
第十二章 附錄、附屬檔案

規劃圖則

一、城市區位關係圖
二、現狀圖
包括城市綜合現狀圖、建成區現狀圖和各類綠地現狀圖以及古樹名木和文物古蹟分布圖等。
三、城市綠地現狀分析圖
四、規劃總圖
五、市域大環境綠化規劃圖
六、綠地分類規劃圖
包括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規劃圖等。
七、近期綠地建設規劃圖
註:圖紙比例與城市總體規劃圖基本一致,一般採用1:5000~
1:25000;城市區位關係圖宜縮小(1:10000~1:50000);綠地分類規劃圖可放大(1:2000~1:10000);並標明風玫瑰
綠地分類現狀和規劃圖如生產綠地、防護綠地和其他綠地等可適當合併表達。

基礎資料彙編

第一章 城市概況
第一節 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植被與主要動、植物狀況
第二節 經濟及社會條件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發展目標、人口狀況、各類用地狀況
第三節 環境保護資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區、污染治理情況與其他環保資料
第四節 城市歷史與文化資料
第二章 城市綠化現狀
第一節 綠地及相關用地資料
一、現有各類綠地的位置、面積及其景觀結構
二、各類人文景觀的位置、面積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積、流量、深度、水質及利用程度
第二節 技術經濟指標
一、綠化指標
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建成區綠地率;4、人均綠地面積;5、公園綠地的服務半徑
2、公園綠地、風景林地的日常和節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產綠地的面積、苗木總量、種類、規格、苗木自給率
三、古樹名木的數量、位置、名稱、樹齡、生長情況等
第三節 園林植物、動物資料
一、現有園林植物名錄、動物名錄
二、主要植物常見病蟲害情況
第三章 管理資料
第一節 管理機構
一、機構名稱、性質、歸口
二、編制設定
三、規章制度建設
第二節 人員狀況
一、職工總人數(萬人職工比)
二、專業人員配備、工人技術等級情況
第三節 園林科研
第四節 資金與設備
第五節 城市綠地養護與管理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