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會意兼形聲字。文字有兩個系統:一系從(guō),一系從土。在“城”的意義上,從從土意義相通。從“”者始見於西周金文,寫作“”(圖1-3)。“”是“郭”的古字(一說為“墉”的古字),其字形像兩座城樓相對立的象形圖案,是城牆的意思;“成”是聲旁也是形旁,是斧鉞一類兵器的象形,借指守護、保衛。城的本意就是環繞都市的防禦牆。一說成表示完成。從土者約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為上下結構。上面是“成”,下面是“土”(圖3、5)。從土,是說城牆、城樓是用土築起來的。《說文》小篆後“成”下的“土”移到“成”左面,變為左右結構(圖6),發展至今。
詳細解釋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名詞 | 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牆垣,內稱城,外稱郭。泛指城牆。 | wall;city wall | 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城池;金城湯池;長城。 |
城牆以內的地方。 | 東城;城區;內城;外城。 | |||
城市(跟“鄉”相對)。 | city | 城鄉物資交流。 | 城建;山城;進城。 | |
〈新義〉指大型營業性場所。 | plaza | 商城;影城;服裝城 | ||
古代王朝國都,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牆垣的都邑為中心,這些都邑通稱作城。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 傾城 | ||
動詞 | 〈文言〉築城。 | build a wall | 《詩經·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於方。 | |
〈文言〉守城。 | defend a city | 《宋史·李庭芝傳》:(李)應庚發兩路兵城南城。 | ||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城,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籀文城從(、郭)。氏征切(chéng)
【譯文】
城,用來接受容納臣民。字形由土、成會意,成也表聲。是籀文城字,從。
【注釋】
①以盛民: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引《古今注》:“城,盛也,所以盛受人物”按:本指都邑匹周用作防守的牆垣,內稱城,外稱郭。許說實指都邑,是城本義的引申。
說文解字注
㠯(以)盛民也。
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
從土成。
《左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成亦聲。
氏征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竝(並)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逾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侖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
又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盪為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改司城。
又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葉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考證:〔《博物志》: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郁。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謹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廣韻
城郭。崔豹《古今注》云:“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淮南子》曰:“鮌作城。”亦姓,《風俗通》云:“氏於事者,城、郭、園、池是也。”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廣韻》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土”窄“成”寬,頂部“土”低。底部“成"低。
❷“土”,首筆短橫在橫中線。
❸“成”第二筆撇伸向“土”下;㇆的鉤底在豎中線;㇂從豎中線右側高處起筆;撇從橫中線起筆伸向㇆下;末筆點落在右上格,與下撇起筆點垂直對齊。
書法欣賞
音韻參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韻系 | 韻攝 | |
廣韻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下平十四清 | 平聲 | 三等 | 開口呼 | 清 | 梗 | |
中原音韻 | 澄 | 穿 | 庚青齊 | 庚青 | 陽平 | 齊齒呼 | |||||
洪武正韻 | 成 | 時征 | 十八庚 | 庚 | 平聲 | ||||||
分韻撮要 | 成 | 審 | 英 | 第七英影應益 | 陽平 |
(音韻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