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研究

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研究

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研究是一本書籍,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本書主要介紹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內容簡介

《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研究》內容簡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的加劇,水土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成為了當今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坡耕地2393萬hm,年均土壤侵蝕量近15億t,土壤流失量約占全國土壤流失量的30%。東北地區總土地面積12380萬hm,耕地面積2140萬hm,其中坡耕地約為856萬hm,大多數的坡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龍江省位於東北黑土區,為國家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耕地水土流失面積(主要是坡耕地)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50%。可見,坡耕地已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 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

第三節 研究區的自然地理條件

第二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文物理參數及空間變異

第一節 坡耕地土壤水分特徵曲線

第二節 坡耕地土壤水分擴散率

第三節 坡耕地土壤非飽和導水率

第四節 坡耕地土壤物理參數的空間變異規律

第三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降雨徑流特徵及其模擬

第一節 天然降雨條件下的地表徑流特徵

第二節 人工降雨條件下的地表徑流特徵

第三節 地表徑流的數值模擬

第四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滲特徵及其模擬

第一節 有壓人滲與無壓入滲

第二節 坡耕地入滲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降雨入滲過程模擬

第五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再分布特徵及其模擬

第一節 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水再分布

第二節 土壤水再分布過程的數值模擬

第六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土壤儲水量動態變化及水量平衡

第一節 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儲水量動態變化

第二節 不同耕作措施的水量平衡分析

第七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土壤侵蝕特徵及其模擬

第一節 土壤侵蝕量及其時程分布

第二節 天然降雨條件下的土壤侵蝕特徵

第三節 人工降雨條件下的土壤侵蝕特徵

第四節 土壤侵蝕模擬

第八章 黑龍江西部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

第一節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的大豆生長動態

第二節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的大豆生理指標

第三節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的大豆產量及其構成要素

第四節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的大豆淨產值

第五節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的大豆水分利用效率

第六節 基於熵權係數法的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術模式綜合評價

第九章 坡耕地局部打破犁底層的水土效應

第一節 次天然降雨條件下局部打破犁底層對土壤水分、產流及產沙的影響

第二節 人工降雨條件下局部打破犁底層對土壤水分、產流及產沙的影響

第三節 有壓入滲與無壓入滲

第四節 局部打破犁底層的降雨利用與產量效應

參考文獻

序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的加劇,水土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水土保持理論與技術成為了當今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坡耕地2393萬hm,年均土壤侵蝕量近15億t,土壤流失量約占全國土壤流失量的30%。東北地區總土地面積12380萬hm,耕地面積2140萬hm,其中坡耕地約為856萬hm,大多數的坡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龍江省位於東北黑土區,為國家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耕地水土流失面積(主要是坡耕地)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50%。可見,坡耕地已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

早在2005年,根據我國面臨的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科學發展的核心,並把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作為基本國策。為了對東北黑土區的水土流失現狀進行更全面科學系統的分析,水利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了由國內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及其他相關領域跨學科、跨部門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對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進行科學考察。考察的結果表明,“黑土層每年平均剝蝕0.3 ~1cm”、“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層將在40~50年內全部被剝蝕”,東北糧倉的黑土地,“已經到了搶救的階段了”。2009年7月20一21日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規劃》審查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