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烤

坑烤

坑烤,即地坑燒烤,就是在地上挖個坑,將食物放入坑內烤熟,據說早在明清時期東北民間就有類似烹飪手法。坑烤發展到近現代,工藝、口感經過了無數次改良,品種也由單一的烤肉,演變到烤土豆、雞蛋、玉米、笨雞、乳鴿、鵪鶉、羊排等。 坑烤是黑龍江省大慶市近年興起的一種地方特色美食。當地人對傳統坑烤工藝進行了改良:砌一個深一些的實心鍋台(沒有點火的洞)然後把一些碎磚頭高溫加熱放進去,(用木柴火加熱)一層磚頭一層食物,這食物是用錫紙包裹的,一是保濕,二是為了不讓香味散發出來。最後一層磚頭後密封最上層,若干時間後食物就好了。坑烤不同於新疆等地的饢坑烤肉,與廣東潮汕地區的敲土窯卻有幾分相似。

坑烤介紹

黑龍江省大慶市的一種地方特色美食;因其製作工藝源自過去東北農村用灶坑或在田間地頭就地挖坑燻烤食物的方法,故稱坑烤。

過去,在東北農村,人們曾經用灶坑,或在田間地頭就地挖坑燻烤食物。據了解,在大慶石油會戰年代,工人們的工作環境往往是“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在那時,能吃上一口熱飯,也是一種奢望。智慧的石油會戰人,將坑烤這一吃法運用到了工作間歇,在荒原上挖坑燒磚,烤制土豆等隨手可得的廉價食材,既保證了不耽誤工作時間,又為艱苦的工作提供了身體必須的營養。

從2006年開始,“大慶坑烤”逐漸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美食品牌,“坑烤”兩個字,被遊客從大慶帶往全國各地。很多到大慶旅遊的人,都會特意去品嘗坑烤。坑烤獨特的味道,將人們從繁華都市餐桌上的厚味中,拉回到古樸的童年歲月。在大慶吃坑烤,吃的不僅僅是坑中烤制的食物,更能品嘗到歷史的悠遠回味和童年的溫馨回憶。

大慶坑烤主要分布在大慶市龍鳳區的鐵東村(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附近)和大同區的八井子鄉,這兩處在口味、工藝和材料上都各有特色。

大慶坑烤是先把食物放入調料醃製,後用錫紙包好,再抹上調好的黃泥。在土坑上架起塔形碎磚,坑內放入炭火、木板等燃料。待碎磚燒紅,就將食物放入坑內,再毀壞碎磚塔,讓熱磚頭壓在食物上,上邊蓋上點細土,2小時後,就能吃到香氣四溢的美食了。

坑烤時,首先要進行磚頭的燒制,生火將坑中的磚頭烤熱。然後將磚取出,將已醃製好並用錫紙包裹的食材放入坑中,然後將燒熱的磚頭放在坑裡,蓋好鍋蓋(有的需要封好黃泥)燜制40-120分鐘。灶坑、磚頭、鍋蓋、黃泥,這一系列的坑烤程式,無不體現著鮮明的北方特色,讓食客印象深刻,回味無窮。讓大家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欣賞了一幕獨具特色的東北美食文化藝術表演。

大慶坑烤美食 大慶坑烤美食

特色

一、不用明火,更健康:它不是用明火烤,而是在無煙的情況下燜出來的,無污染,溫度又不是很高,因此,不會產生三/四苯並芘等有害物質,可以放心食用。

二、錫紙包裹,更可口:這樣做好處是燒烤好的東西不焦煳,不髒,而且錫紙可防止食物粘烤盤,可保持烤盤乾淨。烤小雞、鴿子、鵪鶉、鯽魚的時候,上面撒有各種調料,用錫紙包上就不能掉下來了,這樣烤出的食物味道鮮美。另外,錫紙還可防止食物的水分流失,還有吸油等功效,使烤出的食物非常鮮嫩。

坑烤 坑烤

三、回歸自然,更有趣:雖說烤食品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然而,有很多人沒見過這種特色吃法,感到很新奇,而且能夠找到最原始的感覺。吃到原汁原味的好東西,有一種情感的追憶和對美好童年的回憶!

區別

饢坑烤肉是極受新疆各族人民歡迎的一種美食其做法是,先把羊肉切成大約拳頭大小的塊,用雞蛋、薑黃、胡椒粉、孜然粉、精鹽、麵粉 拌勻成糊,均勻地抹在肉塊上,貼入饢坑內壁,烤半小時左右即成。

大慶坑烤與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的饢坑烤肉雖然形式上有些類似,但是更有諸多不同之處:

一、名稱不同,起源有別:名稱不同自不必多言,就起源來說,饢坑烤肉是我國西北穆斯林民族傳統食物饢的製作工藝與當地燒烤牛羊肉的做法相結合的產物;大慶坑烤源於舊時東北農村用灶坑或者在田間地頭挖坑燻烤食物的傳統習俗。前者具有更多遊牧社會飲食習慣的特點,後者源自傳統農耕社會的飲食習俗。

二、食材不同,風格各異:饢坑烤肉是清真食品,食材選擇上要符合清真要求;大慶坑烤食材更為廣泛,無特殊禁忌。饢坑烤肉作為清真食品,具有濃厚的穆斯林飲食文化特色;大慶坑烤體現的是東北傳統農耕社會飲食的粗獷,豪放。

三、工藝不同,各有千秋:饢坑烤肉把食材放在專門的饢坑中直接烤制,大慶坑烤要用錫紙包裹調料醃過的食材;饢坑一般較深,大慶坑烤的坑一般是灶坑或者在地上挖的淺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