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疼

坐骨神經疼(sciatica)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

定義

坐骨神經疼(sciatica) 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

病因

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乾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於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徵、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

易發人群

1、孕期婦女。孕期婦女因懷孕期間身體部位生理性變化,腰椎負擔加重,腰間盤突出,從而壓迫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症狀。

2、青壯年。本病多發於青壯年,特別是男性,尤以長期久坐辦公者、職業汽車司機等人群為常見。此類人群因長期久坐不動,非常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從而壓迫坐骨神經,導致本病。

3、長期腰痛人群,尤其是有腰椎間盤突出病史者。坐骨神經痛最主要誘因即是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一般都會繼發坐骨神經痛。

臨床表現

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一、根性坐骨神經疼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征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由於屈肌痙攣,因而伸膝受限而小於130度並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試驗(Lasegue征)陽性(病員仰臥,下肢伸進、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經通路可有壓痛,如腰旁點、臀點、國點、踝點及跖點等。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二、乾性坐骨神經疼:
起病緩急也隨病因不同而異。如受寒或外傷誘發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後、小腿後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壓痛點在臀點以下,Lasegue征陽性而Kernig征多陰性,脊椎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乾的牽拉。

診斷及鑑別診斷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覆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後急性發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和體徵外,並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二、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並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後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三、腰椎管狹窄症:
多見於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後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疼症狀及體徵、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四、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髮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範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乾性坐骨神經疼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髖關節、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多功能治療

坐骨神經疼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以臂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而坐骨神經疼早期症狀一般表現為下肢疼痛、麻木等。坐骨神經疼以單側發病為多,主要發生於成年男性,起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臨床上治療坐骨神經疼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牽引法、推拿法等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坐骨神經疼的治療關鍵在於堅持。以上方法最常用也是最易堅持的當屬物理療法,常見的是金柱康腰痛帶,它同時具有熱療、磁療和牽引固定的功效,堅持使用可達到通經活絡,消炎止痛,促進腰腿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環,血氧交換飽和度,可真正加強腰部肌肉,恢復腰部肌肉和周圍韌帶的腰椎保護作用。從而有效治療疾病。另外功能鍛鍊和日常康復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常常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活動,這樣做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建議在症狀發作期患者應當儘量臥床休息結合金柱康理療。在症狀緩解期,患者應當正常參加工作、生活,並遵循"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鍊,積極的腰背肌鍛鍊可有效預防症狀復發。慢走、慢跑、球類運動都可以進行,特製的體操更為有益。

坐骨神經疼的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西醫治療、中醫治療、針灸治療、運動療法、輔助治療等多種。

以下列出了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可供參考: 

西醫療法

臥床休息:坐骨神經痛進行按摩理療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需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狀自行緩解。

藥物治療:

1.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2.外用中藥: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套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因此選擇外用的傳統黑膏藥坐骨鎮痛膏,效果會更好,從外皮滲透,藥物滲入骨質,也沒有副作用,效果和口碑目前反映還不錯。

3.理療: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針灸治療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處方】秩邊、陽陵泉、命門

2.瘀血阻滯
【診斷要點】有腰部內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側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處方】陽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氣不足
【診斷要點】腰腿隱痛,反覆發作,遇勞則甚,下肢萎軟,惡風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
【處方】陽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陰交

4、其它針灸療法:耳穴貼壓:坐骨神經、臀、腰骶椎、腎、壓痛點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及在壓痛點刺絡出血,加拔火罐。

輔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次,連續二至三天,然後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注意事項和康復鍛鍊

人們在日常工作中,正確的姿勢加上有規律的體育鍛鍊,對預防坐骨神經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種姿勢:

(1)工作時:應儘量減少在不良體位下工作,並力爭在符合機體生物力學要求的狀態下從事勞動,如彎腰搬重物時要先屈髖、屈膝及儘量避免單手提重物,儘量用肩扛重物,因為肩扛重物的“力臂”較手提重物時短得多,所以肩扛重物遠較於提重物省力。

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員,避免本身的坐姿不良或不良姿勢過久,選擇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原理的桌椅,並且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酌情調整自己的工作體位。提倡工間操,直立仲臂挺腰做恢復操(兩腿略分開直立位,兩手交義互握後反轉手掌向上挺舉,然後身體再向左、右來迴旋轉數次)。另外,腰部自我按摩或集體交替互助按摩,避免肌肉乳酸積聚增加,防止腰肌疲勞。

(2)步行時:正確的步行姿勢應該是頭部端正,兩眼前視,下頜微收,胸部略微前挺,並在任何時候都應做到腹部內收,腰背挺直,收小腹,臀部肌肉用力,全身的重量儘可能落在腳跟,使軀幹保持挺拔的姿勢,使重力線正確地通過應走的線路。在整個行走過程,脊柱不能偏向任何一邊,身體應保持中立位,否則就易造成過度負擔。此外,上、下樓時,如果行走姿勢不當,就會出現腳“踏空”閃腰的情況。因此,下樓時的正確步態更為重要。正確上樓步態應全足踏在梯板上,不要只踏半腳,膝關節應略屈,腹部向內收,臀部向里收,上身正直。下樓時,上半身的姿勢利上樓時沒有變化,兩膝應微彎,足尖應該指向正前方。

正確的行走是一種自然、有節律的、看似輕鬆、不費力的下肢運動。行走姿勢儘管很少有人在意,但對預防、治療坐骨神經疼具有重要意義。患者不要穿任何帶跟的鞋,高跟鞋有害是常識,而中跟鞋和坡跟鞋的作用也一樣,都是讓重心前移,容易導致脊柱彎曲加大,與高跟鞋相比只是程度的問題,而且學術界早就指出,中跟鞋有益健康是偽科學。這個不利因素很容易被忽視,對於椎間盤突出患者,是雪上加霜,需要康復鍛鍊的患者更要注意。

倒走鍛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倒走時人體重心向後移動,有利於脊柱的挺拔,因為脊柱就是在人體的背後側,這是人體自身結構所決定的,所以強制重心後移是矯正姿勢的有效方法。站立的時候也一樣,雙腳前腳掌踩一本厚書,只要讓腳跟低於腳掌,重心後移,就可以矯正姿勢。只是運用了外部的強制性力量,該方法在舞蹈形體訓練教學中,針對初學者較為常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使用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隨時強制重心後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以替代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堅持。康復鍛鍊也須注意不要過量運動,稍微感到疲勞就需要休息,保持低強度的溫和鍛鍊。

(3)站立時: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兩眼平視,下頜稍內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收小腹,小腿微收,兩腿直立,兩足距離約與肩同寬。這樣整個骨盆就會向前傾,使全身的重力均勻地從脊柱、骨盆傳向下肢,再由兩下肢傳至足。而此時,人體的重力線是通過腰椎椎體或椎間盤後部,而不是通過關節突。此外,在站立時,雙下肢用力應自然,避免膝蓋部發僵或過分用力牽拉坐骨神經。

在勞動時應採取的較好的站立體位是,膝關節微屈,臀大肌輕輕收縮,自然收縮腹肌。這一站位與標準站立體位位相似,可使骨盆輕度後傾,腰椎輕度變直,減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的支撐力,使椎間盤等組織不受損或少受損傷。對於需要長期站著工作的人員,如售貨員、理髮員、交通民警等,容易產生腰腿痛。因為在工作時,易將身體的重心落在一隻腳上,這種工作姿勢就會使一側的腰椎關節承擔過多過久的壓力,增添了椎間關節的負擔。因此,首先應該注意站立時的姿勢,儘量避免不良姿勢,以減少對腰椎關節的壓力。其次.就是在站立工作一段時間後,應該做一些腰部後伸、左右鏇轉及下肢的踢腿、下蹲等運動。

(4)坐位時:正確的坐姿應該上身挺直,收腹,下頜微收,兩下肢併攏。如果可能的話,在雙腳下墊一踏腳板或腳凳,使膝關節微微高於腰部,使腰背部更加平直而不易彎曲。這種坐姿由於腰骶部韌帶、肌肉等未受到過度的牽拉,所以能使腰椎乃至整個脊柱保持正直,而且身體所消耗的能量也較少。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時,則應在上述姿勢的基礎上,儘量將腰背緊貼並倚靠於椅背,使腰骶部的肌肉不致於太疲勞。坐姿雖良好也應該常活動一下,有利於腰部、下肢,甚至全身血液循環。久坐之後,可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上,不斷地交換,可以使下肢部分肌肉交替地獲得鬆弛,緩解長時間靜坐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和牽拉。

(5)坐位時日常生活中應臥硬板床,取平臥位,保持脊柱的穩定,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