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

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

《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是由張立強著,上海三聯出版社於2008-06-01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
作者:張立強//沈黎風
市場價: ¥8 元
ISBN:9787542628282
出版社:上海三聯
2008-06-01 第1版
2008-06-01 第2次印刷
開 本:32開
頁 數:114頁
類 別: 天文學地球科學 -> 天文學地球科學 -> 地球科學

目錄

築起科學的生命防線(代序)
多一份奉獻 災區明天更美好
一、心理創傷的醫治
1.災難可能導致哪些精神衛生問題
2.自然災難後有哪些心理社會問題
3.心理問題≠精神病
4.心理免疫防線至關重要
5.災難後有哪些潛在受災者需要心理社會援助
6.災民一般會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反應
7.災民怎樣應對心理反應
8.嚴重的急性心理反應有什麼表現
9.災難中失去子女的母親應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10.對於失去丈夫的婦女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11.兒童與震後恐懼
12.受災兒童有哪些心理生理反應
13.怎樣做好兒童的基本心理保護
14.哪些受災兒童可能受到的心理傷害更大
15.老年人在災難事件中的心理特點
16.老年人在災難後的心理特點
17.如何對經歷災難的老年人進行心理援助
18.救援人員的身心困擾
19.必須關注救援人員的心理變化
20.救援人員為何會出現心理應激?
21.如何發現救援人員出現了心理應激反應
22.救援人員出現應激該怎樣應對
23.地震災害下的信息管理對大眾心理的意義
24.地震災難信息發布需知
25.災民如何獲得正確的相關信息
26.災難的心理評估主要考慮哪些方面
27.什麼是心理危機
28.心理危機有哪些反應
29.心理危機經歷怎樣的發展過程
30.哪些因素影響個體對危機的心理反應
31.心理危機將引發什麼後果
32.什麼是危機心理干預
33.為什麼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34.怎樣進行心理危機心理干預
35.災民相互之間的心理干預
36.創傷後應激障礙
37.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主要臨床症狀
38.如何克服地震恐懼
39.如何消除災後恐慌
40.災後心理輔導的三個階段
41.精神免疫作用非同一般
42.儘量宣洩負面情緒
43.惡劣情緒會猝死
44.不要強忍悲傷
45.不要抑制嘆息
46.強忍眼淚等於自殺
47.超限忍耐一摧殘健康
48.長吁短嘆是一種自我調節
49.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
50.災後情緒問題如何篩查?
二、傳染疾病的預防
51.災區防疫10項注意
52.地震災害後疫病為什麼容易流行
53.震後警惕六類傳染病流行
54.為什麼災後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病
55.為什麼災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56.為什麼災後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
57.災民臨時住所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58.開展疫苗免疫接種對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意義
59.為什麼災後需防蟲媒傳染
60.控制病媒生物對災區預防蟲媒傳染病的意義
61.地震災害後要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應落實哪些措施
62.為什麼要在災區建立傳染病疫情監測與報告
63.做好飲水消毒是災區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
64.怎樣選擇與保護飲用水水源
65.怎樣做好飲用水消毒
66.災區哪些食品能吃
67.災區哪些食品不能吃
68.災區庫存肉能吃嗎
69.災民一旦得病後家庭應注意什麼
70.怎樣選建臨時安置災民的宿住地
71.怎樣做好災區廁所衛生和糞便處理
72.怎樣進行災區的污水處理
73.怎樣做好災區垃圾的收集和處理
74.怎樣及時處置人、畜屍體
75.災區怎樣滅蚊防蚊
76.災區怎樣滅蠅防蠅
77.災區怎樣滅鼠防鼠
78.毒蛇咬傷怎么辦
79.小蟲人耳怎么辦
80.蟲螫傷怎么辦?
81.刺毛蟲刺傷怎么辦
82.誤吃髒物怎么辦
83.鐵釘刺足怎么辦
84.災民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85.細菌性食物中毒怎么辦
86.災害期間怎樣預防中暑
87.紅眼病的症狀
88.感冒的症狀
89.鼠疫的症狀
90.霍亂的症狀
91.流行性出血熱的症狀
92.手、足、口病的症狀
93.炭疽的症狀
94.黑熱病的症狀
95.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症狀
96.風疹的症狀
97.瘧疾的症狀
98.麻疹的症狀
99.傷寒及副傷寒的症狀
100.狂犬病的症狀
附錄:地震與防震抗震知識
1.什麼是地震
2.地震的起因
3.什麼是地震波
4.什麼是震源和震中
5.地震的震級
6.地震的震級和烈度
7.地震對人體哪方面損傷最大
8.在室內怎樣應付突發地震
9.在室外怎樣應付突發地震
10.地震時怎樣自救
11.地震後怎樣互救
12.怎樣識別地震謠言
13.地震的預報
14.地震預報要有什麼樣的程式
15.地震災難時怎樣對公眾發布信息
16.地震造成災害的原因
17.汶川地震為何波及範圍這么廣
18.為什麼我國地震災害特別嚴重
19.全球兩大地震帶

導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8.0級大地震,舉世震驚,舉國悲痛。時間就是生命,救援行動在巴蜀大地爭分奪秒進行。賑災行動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展開。
世界衛生組織(WHO)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醫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上海市預防醫學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和上海市紅十字健康教育中心聯合組織了一批專家,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編寫了《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希望這本冊子能有助於災區的骨肉同胞儘快驅散“心靈餘震”,有助於把災區的傳染病疫情降到最低。

前言

築起科學的生命防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8.0級大地震,舉世震驚,舉國悲痛。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救援行動在巴蜀大地爭分奪秒進行。
賑災行動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展開。
地震後,對於災民來說,物質上的援助當然必不可少,因為物質上的援助可以產生極大的心理效應。然而,對災民的心理援助更是迫在眉睫。
如同軀體結構一樣,人的心理也有結構。災難性事件往往會突破人的心理防線,侵入心理結構,一旦正常的心理結構被瓦解,那么災難發生時尚未突出的心理問題、心理危機便出凸現出來。如果不進行及時、科學的心理干預,就會留下心理創傷和嚴重的心理障礙。
為了幫助災民重塑、加固心理結構,順利度過危機,預防創傷應激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對災民進行心理危機的干預,這對災民的一生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地震是一種突發的自然災害,震後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均受到極大破壞,居民離開住所大批流動,夏季防震棚內炎熱,蚊蠅很多,人口密集,災區居民精神上受到打擊,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機體抵抗力下降。這種情況下多種傳染病容易暴發流行。其中最容易發生的就是腸道傳染病,其次是蟲媒傳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經皮膚破損引起的傳染病以及呼吸道傳染病等。
有鑒於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醫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上海市預防醫學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和上海市紅十字健康教育中心聯合組織了一批專家,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編寫了《地震災後100個特別提醒》,希望這本冊子能有助於災區的骨肉同胞儘快驅散“心靈餘震”,有助於把災區的傳染病疫情降到最低。
讓我們為更多生命的健康延續而守望相助!
世界衛生組織(WHO)
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名譽主任
2008年5月22日

精彩頁(試讀片斷)

29.心理危機經歷怎樣的發展過程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危機的心理反應通常經歷四個不同的階段。
首先是衝擊期,發生在危機事件發生後不久或當時,感到震驚、恐慌、不知所措。其次是防御期,表現為想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恢復受到損害的認識功能。但不知如何做,會出現否認、合理化等。再次是解決期,積極採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焦慮減輕,自信增加,社會功能恢復。最後是成長期,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極應對而出現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
30.哪些因素影響個體對危機的心理反應
個體危機反應的嚴重程度並不一定與事件的強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個體對危機的反應程度有很大差異,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應是不同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危機反應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人的個性特點不同、對災難事件的認知和解釋有關、社會資源的利用和社會支持狀況的不同、個人經受的危機經歷、個人的健康狀況、干預危機的信息獲得的渠道和可信程度、個人適應能力、所處環境等都會影響每一個人的危機反應程度。
31.心理危機將引發什麼後果
由於處理危機的方法不同,後果也會不同。一般可能有四種結局:第一種是順利度過危機,並學會了處理危機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種是度過了危機但留下心理創傷,影響今後的社會適應;第三種是經不住強烈的刺激而自傷自毀;第四種是未能度過危機而出現嚴重心理障礙。
對於大部份的人來說,在黨和國家、社會群體及廣大人民的積極及時共同的努力下,危機的長期後果無論在程度上或者是時間方面,都不會帶來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極端的影響。他們需要的只是有時間去恢復對現狀和生活的信心,加上親人朋友問的支持和努力,絕大部分人的心理損害會逐步恢復。如果心理危機過強,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降低人們的機體免疫力,出現非常時期的非理性行為。對個人而言,輕則危害個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則出現攻擊性和精神損害,其結果不僅增加了有效防禦和控制災害的困難,還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和別人製造新的恐慌源。對社會而言,會引發更大範圍的社會秩序混亂,衝擊和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如出現犯罪增加等等。
32.什麼是危機心理干預
心理學領域中,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採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
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傷或傷及他人,二是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在災難期間,有效的危機干預就是幫助人們獲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乃至穩定由危機引發的強烈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對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調整,並學習到應對危機有效的策略與健康的行為,增進心理健康。為了進行有效的危機心理干預,必須了解人們在危機狀態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災難期間,人們會更關心個人基本的生存問題,如環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會擔心自己及所關心的人(如父母、親戚、子女、朋友、老師);會表現驚慌、無助、逃避、退化、恐懼等行為;想吐露自己對突發災難的內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夠儘快安定,恢復到正常狀態;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與支持等。這些心理需要為危機心理干預提供了依據。
33.為什麼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當一個人面臨從天而降的重大災難時,往往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而出現個體既不能迴避,又無法用通常鰓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心理失衡狀態,這種失衡狀態便稱為心理危機。如果危機過分嚴重,威脅到一個人的生活或家庭,則他可能採用不恰當的方法來應對或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社會功能的下降。心理危機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還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很可能導致精神疾病或出現自殺、攻擊他人等適應不良行為。心理危機還可以引起一個人的急性情緒紊亂(如情緒波動、易激惹、焦慮、抑鬱、恐懼等)、認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障礙)、軀體不適(頭痛、頭暈、腰酸背痛)、行為改變(如失眠、自閉等),此時,應給予及時的科學的心理干預,及時給予人們以關懷、支持,並採用心理治療方法,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就能幫助人們度過心理危機。
34.怎樣進行心理危機心理干預
(1)親友的安慰治療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失去家園、失去親人,一般人的反應都是不能接受事實,會下意識地迴避現實,有的還會表現在肢體上,如手腳麻木不能動彈等,專業上稱之為“急性心因性障礙”。家屬和親朋好友也可以參與支持和安慰治療,包括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監護自殺自傷等。心理專家會以委婉的語言提醒當事人,家園真的沒了,親人的確走了,事情真的發生了,讓當事人把悲痛心情表達出來,如痛哭一場等,心理干預就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引導當事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他可能會鑽牛角尖,認為某個親人死了,我也沒有必要繼續活下去了。這時要喚醒他的責任感和價值感,如還有孩子需要照顧,還有老人需要照料等,以喚醒當事人的自我意識。
(2)改變認識偏差 急性期過後,與當事人重新評估災害的損失。經歷災害的人,觀念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思維方式產生扭曲,產生“自己太渺小了”、“我是沒用的人”等想法,還會以偏概全,將生活中的片斷災害擴大化,“一切都完了”,“我這么倒霉不如死了算了”,而產生悲觀的生活態度。
心理醫生還會幫助受傷者學會評估自己的潛能,重新客觀評價自我。搬家、旅遊,遠離事件,也有助於當事者癒合心理傷害。
(3)情景重現“熟悉”恐懼。經歷恐懼後,許多人都會不斷在腦海中重現當時的場景,做噩夢、驚叫,無法入睡,甚至焦慮、抑鬱等。這種情況有的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忘,有的則持續幾年、幾十年,嚴重影響生活。比如美國有個參加越戰的士兵,多少年後,一聽到飛機的聲音就害怕得趴在地上。
心理專家針對這種情況,會對一些患者採取情景再現的辦法,讓你不斷回憶、不斷熟悉當時的場景,直到你“明白”“其實就這么回事,我挺過來了”,從而消除恐懼感。
(4)催眠“忘卻”傷痛 有些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理心理機制很複雜,首先是這些病人病前的人格缺陷(性格脆弱等)比較突出,其次是因為病人遭遇的心理創傷信息除了意識層面的語言通道以外,還有更多的恐怖體驗不是言語能夠表達清楚的,卻一股腦兒鑽進了大腦的潛意識裡了。要糾正病人潛意識的思維偏差比較難,一種是催眠治療,還有是精神分析。這是專業問題,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到。
此外,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藥物配合也很重要,但要在醫生指導下用抗抑鬱或者抗焦慮的藥物。P32-38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