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持續技術

《地球可持續技術》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1日出版, 作者:(日)小宮山宏、譯者:胥思平,在本書中將實現地球的持續發展,在技術方面所能起的作用進行闡述。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平裝: 145頁
開本: 16開
ISBN: 7802092728
條形碼: 9787802092723
尺寸: 23 x 14 x 1 cm
重量: 240 g

作者簡介

作者:(日)小宮山宏 譯者:胥思平
小宮山宏教授,現任日本東京大學校長,長期從事地球環境及化學系統工程方面的科研與管理工作,有很深的學術造詣,在日本的能源環境領域享有極高的聲譽,並擔任多個學術委員會以及政府諮詢組織的委員長及委員,為日本的科技和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將實現地球的持續發展,在技術方面所能起的作用進行闡述。 
首先在第1章中,將說明由太陽能形成的地球循環系統是怎樣發展到今天的,人類活動又是怎樣擾亂循環系統的。對全球的物質循環進行考察,不難看出以現在的發展方式,地球在未來將會面臨不可收拾的局面。在第2章里,將說明人類為了物質生產和日常活動所消耗能量的現狀。特別是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指出,本應不會減少的能量所面臨的枯竭危機究竟意味著什麼。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指的又是什麼。
在接下來的4個章節中,將就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人工產品的飽和與循環,自然能源的開發這3個基本原理分別予以闡述。
第3章中,將明示技術可達到的能量消費的理論極限。第4章中,對其理論和現實進行比較。第5章中,考察實現物質循環型社會的路線,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來分析說明通過廢棄物再利用來進行產品生產不僅是可能的,也是減少能量消費的方法。第6章中,探討枯竭性化石資源的替代能源。特別是在自然能源特徵的基礎上對有前途的技術其現狀和將來予以分析和展望。
在以上考察的基礎上,在第7章中,提出作為地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計畫目標的2050遠景規劃。為了避免悲慘局面的發生,為了實現高效率能量系統以及回收再利用系統的藍圖,一定要正確選擇科學技術的方向性。在第8章中,為了做到選擇的正確,將就有關社會和技術的關係進行討論。

目錄

緒言
前言
第1章 地球能持續發展嗎
1.1 可恢復變化,不可恢復變化
1.2 可重複機理
1.3 對生命圈的干涉
1.4 製造業的物質流向
1.5 如此發展下去的後果
第2章 認識能量
2.1 能量守恆
2.2 用途
2.3 能量的衰竭
2.4 提高效率
第3章 節能的極限
3.1 分解人類的活動
3.2 單純過程的能耗
3.3 人類活動的能量
第4章 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技術
4.1 汽車
4.2 家庭和辦公室
4.3 發電站
第5章 產品製造與循環再利用
5.1 循環再利用的理論
5.2 節能型循環再利用
5.3 廢舊紙張燒掉是否合理
第6章 自然能源的導入
6.1 可以期待核能利用的增加嗎?
6.2 太陽能
6.3 水力和風力
6.4 地熱與潮汐
第7章 為了使地球持續發展
7.1 《京都議定書》的意義
7.2 到2050年為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7.3 2050遠景規劃的具體景象
(1)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3倍
(2)建立物質循環系統
(3)自然能源的開發
第8章 技術與社會的協調
8.1 建立物質循環的網路
8.2 市場導向
8.3 實現“2050遠景規劃”的具體項目
8.4 重新構建技術與社會間的協調關係
後記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