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一變化是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革命不斷深入的必然結果。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來,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革命性力量。從生產力發展的階段看,人類走過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土地或資本成為生產力構成的第一要素。知識不同於土地或資本,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形態,知識同時還是一種精神的形態。知識,首先是科學技術知識,將不僅滲透到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等經濟領域,同時還將滲透到政治、法律、外交、軍事、教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一切領域。可以說,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掌握當代最先進的科技知識以及這些科技知識在國民中普及的程度將決定其國力的強弱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科技創新與科普工作是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衰的大事。
對於我們科技工作者來說,我們的工作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發展科技與普及科技;或者說應當貫穿於知識的生產、傳播及套用的全過程。我們所說的科普工作,不僅是普及科學知識,更應包括普及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我們的黨和政府歷來都十分重視科普工作。黨的十五大更是把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普及科技知識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到了全黨、全國人民和全體科學工作者的面前。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98年春由科學時報社(當時叫“中國科學報社”)提出創意,暨南大學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積極籌劃,會同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和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部,共同發起《院士科普書系》這一重大科普工程。
1998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改選各學部領導班子,《院士科普書系》編委會正式成立,各學部主任均為編委會委員。編委會辦公室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擬出150個“提議書目”,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向1000多名院士發出題為《請科學家為21世紀寫科普書》的“約稿信”,得到了院士們的熱烈回響。在此後的半年多時間裡,有176名院士同編委會辦公室和出版社簽訂了175本書的寫作出版協定,開始了《院士科普書系》艱辛的創作過程。
《院士科普書系》的定位是結合當代學科前沿和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普及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是編寫的總要求。
編寫科普書對我國大多數院士來說是一個新課題。他們慣於撰寫學術論文。如何把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寫成生動、有趣、有文采的科普讀物,於科技知識中融入人文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院士反映:寫科普書比寫學術專著還難。但院士們還是以感人的精神完成自己的書稿。在此過程中,科學時報社和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部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院士科普書系》首輯終於出版了。這是人民交給科學家課題,科學家向人民交出答卷。江澤民總書記專門為《院士科普書系》撰寫了序言,指出科普是科教興國的基礎工程,勉勵科學家、教育家“在全社會帶頭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充分表達了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科普的重視,對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質的殷殷期望。
《院士科普書系》將採取滾動出版的模式。一方面隨著院士們的創作進程,成熟一批出版一批;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不斷有新的題材由新的院士作者撰寫。因此,《院士科普書系》將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科普工程。
這一龐大的工程,不但需要院士們積極投入,還需要各界人士和廣大讀者的支持—一對我們的選題和內容提出修訂、完善的建議,幫助我們不斷提高《院士科普書系》的水平與質量,使之成為國民科技素質教育的系統而經典的讀本。在科學家群體撰寫科普書方面,我們也要以此為起點為開端,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勇攀世界科普創作的高峰。
我們在讚譽人類在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不得不驚呼世界正面臨著食品、能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危機。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對地球表層的生物圈發生了顯著的影響。怎樣維護生物圈的良性循環呢?關鍵在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生機。高效地利用光合作用可獲得更多的、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和能源。因此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沈允鋼院士,研究員。1951年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在中國科學院從事光合作用研究,著重光能轉換成化學能的機理和生理探討。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90年代中改院院士)。1982年因光合磷酸化高能態的發現及有關機理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曾任室主任、所長、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熱帶、亞熱帶草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力和光合作用項目中國區域中心負責人(1985~1991),國際光合作用委員會委員(1986~1992)。
在20世紀80年代末,光合作用的一項研究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基金委員會宣布得獎的評語中稱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將光合作用的意義推崇得這么偉大使有些人感到出乎意料。想不到在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化學反應竟是這么一個常見的、無聲無息在進行著的過程。
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一般人雖然在中學時就學過“光合作用”這個名詞,但卻不曾花力氣去想過它與我們周圍事物的各種聯繫。許多事情要通過認真考慮、仔細分析才能掌握它的實質和真諦。在這方面俄國的進步科學家季米里亞席夫可以說是很有遠見的,他在1903年做演講時就以“植物的宇宙作用”為題談到: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太陽射來的光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從而使我們這個地球充滿了生機。其實,那時對光合作用的了解才剛剛開始,很多問題尚未提到一般人們的議事日程上,人們還不曾想到陽光和地球上的生命通過光合作用會發生這樣緊密的聯繫。
如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很快,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人類在近幾十年來創造了空前的物質文明,同時卻也產生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這是由於前一段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無節制地動用大自然的遺產來支持的,包括大量開採和利用礦產資源、濫伐森林、污染和破壞原有的良好生態環境等。因此,到了跨越世紀的時候,人們在讚美自己成就的同時,不得不驚呼世界正面臨人口、食物、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危機,擔心目前的繁榮正在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於是,如何使經濟和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問題變成了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事情。有識之士回顧過去,分析現狀,展望未來,深深體會到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進步和環境的保護必須統一起來,必須建立在人類與自然協調進化的基礎上。其中,高效地依靠光合作用來獲得更多的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可再生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資源和維護地球生物圈的良性運轉是非常關鍵的中心環節。
現在世界上正風行“綠色”,常在各種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的事物前面都冠以“綠色”兩字。“綠色食物”、“綠色能源”、“綠色汽車”、“綠色建築”等等名詞經常出現在報刊上。為什麼“綠色”有這么美好的含義?就是由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這種無與倫比的重要功能。要真正全面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稱作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的原因,不是幾句話就說得清楚的,可是這對我們如何認識光合作用在生物演化中的地位和怎樣去充分發揮它的潛力來改善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是很必要的。最近,我國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中,將“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的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套用”列入第一批支持的項目,也很好地說明了對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視。
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促使光合作用這一植物獨有的功能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