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效應

地王效應一直是商品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並在一線城市不斷帶動房價飆漲,同時吸引投資需求不斷湧入市場,幾度造成商品房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是形成當前房價過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將導致今後房價暴漲的一個重要推手。

簡介

自從2008年幾宗地王被退事件發生後,地王效應也隨經濟危機爆發造成的樓市低迷逐漸淡出市場,形成一線城市房價下降30%的商品房價格回調狀況,樓市也開始向良性市場進行調整,房地產市場由過熱向良性與穩定發展的方向轉變,但卻被經濟政策從中打斷,在寬鬆政策及放開二套房貸的情況下,投資需求再次干擾市場,在一部分剛性需求被透支的情況下,樓市回暖造成房價回升並快速上漲的事實,地王效應也再次抬頭。

隨之而來從今年六月開始地王逐漸頻現,到今天為止,南京地王一個月被刷新三次,深圳、上海、武漢、北京等地的地價不斷上揚,地王效應致使北京大部分房價直接達到三萬,上海最高單價房價達到16萬的市場現狀,在一線城市商品房市場供需比例失衡的情況下,房價暴漲的基礎已經形成 。

以上看地王效應並不是此前部分官員所說的‘由於地王數量較少,對房價影響有限’,而是地王數量過多,對房價影響非常大,地王也再次成為開發商樂之不疲而追漲的玩物,包括萬科、金地、恆大、綠城等一些大型企業都在不斷刷新地價,並有綠城房產等企業在負債率高過100%的情況下,依舊在角逐地王,其根本意圖就是在不斷製造地王效應進而托漲房價。

就在各地地王不斷被開發企業不惜風險刷新的時候,相比之下的當前經濟狀況卻沒有地王那么光華,從達沃斯論壇到G20峰會,從各國聯手刺激經濟到貿易保護的分歧,貿易摩擦的火花不斷出現,各國經濟也開始隱憂重重,日本企業效益不斷下滑,財政破產岌岌可危,韓國經濟快速衰退,俄羅斯開始四處舉債,美國失業率不斷加劇,德國的產業經濟也出現倒退,中國又面臨中國製造向印度轉移的產業變局,全球經濟的穩定性較之08年大大折扣,並未如媒體所報導那么光鮮,更不斷的在加劇中國經濟危機的風險係數,全球通脹的隱患也面臨向滯脹的轉變,在巨觀政策造成商業銀行資本金比例不足的情況下,最終致使中國經濟的危機度不斷高漲。

而就在此時,中國房地產業又在地王效應的基礎上不斷融入資本,煤礦整頓後煤老闆手中近3000億遊動資金正在注入樓市,2009年10月1日《保險法》頒布後,2360億人民幣保險資金又將注入地產,與此同時寬鬆的刺激政策依舊堅決執行,在地王效應的基礎上,資本聚集過多的後果很可能又造成一輪房地產泡沫,再次推動房價暴漲。

到最後在地王頻現帶動房價暴漲以及各路資本向房地產業聚集的情況下,被透支的市場並沒有恢復。在外部消費市場變局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下,中國的實體經濟面臨更大的危機,就業危機更將導致人均收入不斷下滑,最終高房價可能喪失真正的市場需求,將商品房淪為炒家之間運作資本追逐利益下擊鼓傳花的玩物,而真正的商品房市場需求者又要延續為買房而拚命儲蓄的生活,最終導致大量的產能無法消化,為實體經濟添堵致使實體產業再次低迷。

上一輪實體產業低迷,全國40%的私營企業破產,40%的私營企業處於停產與半停產狀態,僅有20%的民營企業保有活力,從實體產業看當前的就業率已經非常低下,假使房地產業與樓市繼續透支市場,中國的實體產業將面臨更大危機,與之難以避免的通脹一同更加嚴重的惡化中國經濟,經濟危機的危險係數也將被無限放大。如何驅除地王效應是當前經濟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一旦地王成為房地產泡沫的根源,地王效應也就成了惡化經濟的毒瘤,最終地王效應可能演化成中國經濟的一場災難。

發展狀況

理性購房不盲目

對於近兩個月發酵的“地王效應”,南京房地產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表示,“地王”已經成了促進周邊樓盤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最近以地王撬動周邊樓盤房價的現象也並不少見。在目前物價局對房價的調控下,較大幅度的漲價也是不現實的。

地產專家提醒購房者,不要盲目追著“地王”周邊漲價樓盤跑。因為,一個區域的地王項目,往往都會打造成區域內的高端豪宅銷售,價格和品質都以豪宅為標準。其他在售的新房和二手房,本身定位上就多以剛需為主,卻沒有拔高品質。

業內人士也認為,地王項目往往因其特殊性,更容易被開發商打造成豪宅產品,而周邊的剛需盤、平價盤,本身定位就與之相差很遠,肆意地將價格與“地王”的預期看齊,不但難以獲得購房人的認可,也會讓自身項目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

地王效應顯現

今年以來我國各地紛紛拍出地王,倍受關注的地王效應在近來的房地產價格上開始顯現,國土資源部27日公布的“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末,35個重點監測城市(各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直轄市和計畫單列市,不含拉薩市)綜合地價水平為3345元/平方米,同比增長0.36%,環比增長2.49%。據悉該《報告》主要由國土部下屬的事業單位——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執筆,每季度對外發布一次,是了解我國35個重點監測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工作情況的主要依據。自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為掌控地價和房價上漲態勢,國土部將監測城市拓展到105個城市。受經濟危機影響,在今年前兩個季度,無論是35個重點監測城市,還是105個城市的綜合地價水平都出現了負增長,這在過去的五六年中從未有過。今年第一季度,全國35個重點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318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25%,增幅比2008年同期下降14.37個百分點,而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同比下降1.23%。到了第二季度,全國105個監測城市的平均地價水平依然處於下行通道,同比下降了0.88%,但比一季度下降的幅度縮小了0.35個百分點。今年第三季度全國105個主要城市地價之所以能夠實現正增長,與當前土地市場的復甦,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回暖相關。自從今年5月份北京廣渠門外10號地創出“地王”以來,全國重點城市的土地市場便吹響了復甦的號角,各地“地王”層出不窮,土地出讓市場一片繁榮。經濟形勢的回暖對地價水平的影響還是很明顯。今年上半年的《報告》曾透露,當期全國土地市場招拍掛出讓價款總額為3499.09億元,同比減少16.2%,而平均價格則下跌了28.4%。值得關注的是, 《報告》並未公布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的地價數據,因此尚無法得知全國土地公開出讓市場的詳情。

“地王效應” 推動房價持續升溫

今年以來全國房價持續升溫與各地“地王”頻現不無關係。最新的“地王”誕生在數天前,9月10日中海地產以70.06億元拍下上海普陀長風6B、7C地塊,以129%的溢價率和2.2萬元以上的樓面價格,再次刷新了“地王”記錄。

今年以來全國房價持續升溫與各地“地王”頻現不無關係。最新的“地王”誕生在數天前,9月10日中海地產以70.06億元拍下上海普陀長風6B、7C地塊,以129%的溢價率和2.2萬元以上的樓面價格,再次刷新了“地王”記錄。

儘管一些專家和機構又開始預警樓市拐點再現,房地產市場可能再度面臨“量價齊跌”的窘境,但是最新的數據似乎對此並不支持。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持平。從成交量上看,1至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2.9%,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4.5%。

最新的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房價仍呈現上漲的態勢。而與此同時,備受公眾關注的“地王”仍然熱度不減。業內人士對此評述說,眼下北京乃至全國的房價正處於一種“漲難,跌更難”的微妙境地。

房地產專家說,房地產企業通過各種渠道融資,使得企業資金充足,並不十分擔心“有價無市”的狀況,也不惜以重金爭奪“地王”。由於“地王”自身樓面價格成本較高,而不可能出現大幅降價的情況。受地緣效應影響,“地王”周邊樓盤價格也會出現水漲船高的情況,助推房價徘徊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儘管中國經濟復甦前景良好,但是實體經濟運行的基礎並不牢固。全國房價如脫韁野馬一路狂飆。以北京為例,今年以來北京房價已經上漲了40%左右。主流觀點認為,快速反彈甚至創下新高的樓價,不僅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平穩發展,還可能會抑制一部分當期的購房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