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景點名,貴州省織金縣境內,織金縣十二小景之一。
地理位置
在織金縣縣城中,高30餘米,占地近2000平方米,因前為歷代州、縣官署,又名“後山”。
自然風光
山峰西、南、北三面峭壁,唯東面南、北、中有3條小徑可攀山頂。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參天,林蔭蔽日,頂峰及北部有兩大石樁南北對峙如朝笏,故名“圭峰笏峙”。東觀全山,分前後兩重山峰,有建築物4處,摩崖石刻43處,小巧玲瓏,布局秀麗得體。山麓東北部有六角攢尖草亭一幢,名為“箭廳”。廳後有一洞,名“一洞天”。洞旁植丹桂一株,名“蟾宮折桂”。東南部有一池,名“鶴池”。為歷任州官放鶴之地,廳池之間為第一重山峰,正中石壁上人工開鑿拱券頂佛洞一座,內塑觀音,頂額草書石刻“觀音岩”三字,兩邊對聯刻“靈山開覺路”、“官海凌善”。觀音岩右側石峰小巧,嵯峨林立,有人工鑿成登道數級而上。登道左右石上有“漸入佳境”、“大觀在上”等10餘處摩崖石刻。拾級或繞南北而上,進入第二重山峰。其北有石峰如笏,上有“畏於民岩”、“碧障”等摩崖,岩畔有“瑞紅亭”以供歇息和面北覽勝;其南有“小蓬萊”、“一勺泉”、“一覽亭”及石道“龍門”諸景觀,正中主峰女口笏,上有“真樂地”、“岳峙”、“天開圖畫”、“小洞天”、“天池”、“浣香”等景觀及石刻。峰前有石徑繞南而上達峰後。徑道題名“雲梯”。峰後西北臨懸崖有“乾坤一草亭”,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更名“後樂亭”,登亭四顧,全城景致盡收眼底。“文化大革命”中,山上摩崖石刻及亭屋建築盡毀,當年秀景不復存在,僅餘突兀石峰及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