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吳雁澤演唱歌曲]

在那遙遠的地方[吳雁澤演唱歌曲]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一首吳雁澤翻唱的歌曲,由王洛賓填詞,哈薩克民歌作為曲調;該首歌曲發行於2003年06月21日,收錄於專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中。

創作背景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這首傳唱近60年的歌曲,讓幾代中國人如痴如醉。歌中那“遙遠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傳說中的卓瑪是否如歌中所唱的那樣美麗?

1941年春天,中國電影創始人之一的鄭君里,率攝製組千里迢迢來到金銀灘草原,拍攝一部影片《祖國萬歲》。當時,邀請了正在西寧教書的王洛賓參加。攝製組在青海湖畔開機。鄭君里請當地同曲乎千戶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薩耶卓瑪的幫工。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此時,卓瑪正是情竇初開的17歲少女。她頭髮梳成了十多條小辮披在身後,兩隻大眼睛閃射著大膽而熾烈的光芒。那時金銀灘上有個說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

由於劇情需要,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裡,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夕陽下的卓瑪亭亭玉立,晚霞的餘輝映照出卓瑪的側影……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藉助哈薩克民族的曲調唱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採風之行,結下深情厚誼。第二年,王洛賓又從西寧來到了金銀灘草原。這一次他給同曲乎千戶帶來了石頭眼鏡、皮袍等禮物。王洛賓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風,收集、挖掘和整理民歌曲調。

當時,王洛賓和卓瑪天不亮就騎著馬出門,到了天黑的時候才匆匆趕回住所。雖然夜已深了,但王洛賓仍借著昏暗的酥油燈整理蒐集來的曲譜。有時候,卓瑪還給王洛賓請來草原上的歌手,當面給他演唱各種民間曲調。在農曆七月下旬,王洛賓還和卓瑪趕到青海湖邊觀看了一年一度的祭海儀式。在這個莊嚴隆重的祭海儀式上,各族牧民表演了他們精湛的歌舞,使王洛賓大開眼界,他的藝術層次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藏語中,薩耶有保佑之意,卓瑪是仙女的意思。不知道薩耶卓瑪是否真是仙女,但在她的那一皮鞭下,王洛賓寫出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傳世之作,確實為他以後成為“西部歌王”打下了基礎。這次採風歷時三個月,王洛賓和卓瑪走遍了金銀灘草原的各個角落,結下了深情厚誼。採風結束了,王洛賓返回西寧。何時能再次回到金銀灘,同卓瑪縱馬馳騁,遨遊草原,也就成為王洛賓深埋在心中的願望。

歌曲歌詞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粉紅的笑臉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的打在我身上

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的打在我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