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我們這樣上中學

在德國·我們這樣上中學是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為徐徐,2011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們不是為了分數而學習,我們是因為快樂而進取!我們不是為了你們而努力,我們是因為夢想而出發!這樣的學習最有效!

作者簡介

徐徐,女,70後,傳播學碩士。2001年起旅居德國,現為自由寫作者。大學時代開始出書,撰寫有長篇小說《大一女生》《寂寞17歲》《校園內校園外》《邂逅》《坐過站》《婆婆媳婦那些事》《婆婆媳婦那些事2》《蟻族時代》《詹小鵬找工作》等。

目錄

序言一讓我們的青春美得像妖,銳得像刀/徐徐

序言二德國的中學--與你想像的一樣嗎/岩子

卷一 在德國的精彩課堂

體育課是我們的重要一課/姜博宇

學拍電影的美術課/王雁舒

第一次駕車經歷/徐安娜

沃爾曼老師的哲學課/黃天舒

愚人節,我們這樣“捉弄”老師/徐開宇

有趣的心理學課/於璐雅

關於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

--地理課上的一場辯論/李露露

德國中學的一次商務實踐/田天一

我的“小升初”故事/子洋

卷二 異彩紛呈的課外生活

我們的校內校外生活/馮思陽

綠汁節的故事/Cynthia

我的愛好是騎馬/郜思婷

我是導演和演員/辜偉

走向蘇格蘭世界錦標賽/江文泰

愛心賽跑--學生賽跑為學校/趙昱民

知道我們男生在想什麼嗎/張有為

中國汽車在德國(歐洲)市場的機遇/李鏨傲

我為弟弟賺錢買機票

--八歲男孩得到的第一桶金/潘慈遠

我的炒股競賽靠“女人的直覺”/Kewei Wang

我是一名人口普查志願者/洪佳

志願者的獎賞/黃雪遙

追星冬粉的幸福一天/姜博洋

我在德國“參政”/Kewei Wang

我這樣競選學生會主席/廖世豪

馬場打工記/王雁舒

卷三 中德教育大不同

自由、效率和目標/查偉

成績、能力及老師/紫依

身份魔法大置換/Cindy Zhang

遇到偏見怎么辦/張維安

雷昂的身世/胡顯

……

卷四 海爸海媽的觀點

精彩書摘

中國學生容易把勝過別人當做生活的快樂,以致一整條路都是在競爭,這樣的人生,有目標,能奮進,會專注,但是往深里想,其實蠻沉悶無趣的:學生時代要成績超過人家,婚嫁時代要老公(老婆)超過人家,工作時代要薪水、房子超過人家……可是,競爭總是有輸有贏的,超不過人家呢?那不就少了很多樂趣嗎?那活得不是很虧嗎?

這邊的孩子,可以把競賽當遊戲,於是很開心,就像《我的炒股競賽靠“女人的直覺”》的作者;可以把體育鍛鍊培養成一個超級愛好,也很開心,比如《體育課是我們的重要一課》的作者;可以在社交中、志願者服務中、與各種各樣的人的交往中得到有意思的體驗,比如《我是一名人口普查志願者》、《志願者的獎賞》等的作者;更不要說因為愛好,所以讓生活更加有意義的,比如((中國汽車在德國(歐洲)市場的機遇》、《我是導演和演員》的作者;有的是寫自己掙錢挖第一桶金或者開公司做項目的,比如《我為弟弟賺錢買機票--八歲男孩得到的第一桶金》、((在德國中學的一次商務實踐》,雖然辛苦,但那些大小不一的小伙子們照樣是一副激情四溢的衝勁兒樣……

若是一批來自各地的、互不相識的學生一起聚會,也許過去半小時了,中國孩子們依舊安靜斯文地坐在那裡,或者就是身邊兩三個人交談(別以為我是杜撰,二十來歲的留學生常常這樣)。不過若是這裡的“移二代”,他們完全可能在第五分鐘就開始組建起一支足球隊或者一個小樂隊,開始自娛自樂了。

對,這就是區別,開放型和羞澀型的區別,中國學生謹慎、少融合、缺少社交概念、少年老成、暗中較勁兒,而這裡的孩子,喜歡團隊協作,會毫不猶豫地展示自己的愛好,很直接地誇獎對方,處處在尋求有意思的、讓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事,同時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樂子--相比之下,“移二代”孩子確實比“本土派”孩子笑臉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