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溪鄉

土溪鄉

渠縣文化、交通、商貿重鎮,古賨國都、中國漢闕之鄉——土溪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建場,場鎮初址在今老渠匯路桂溪橋附近,因現址泥土較之初址處泥土要重,故得名為土溪,1953年分為土溪、雙石兩鄉,1955年合併為土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城壩、天府、上游、萬眾、中河、石阡、天堂、先鋒、萬能、田壩、碑亭、帽嶺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2004年,將原天井、廣祿2個鄉及原匯西鄉的洪溪村併入土溪鎮。

2014年,由於土溪鎮城鎮化發展,場鎮人口不斷增多,撤銷原街道社區,新成立順江、百和、人和3個社區,並選舉產生了相應的居委會。

清雍正八年建場,1953年分為土溪、雙石兩鄉,1955年合併為土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城壩、天府、上游、萬眾、中河、石阡、天堂、先鋒、萬能、田壩、碑亭、帽嶺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地理位置

土溪鎮地處渠縣東北的渠江河畔。位於東經106°01′20″-106°06′10″,北緯30°59′″-30°59′37″。東連土溪鎮,南界河東鄉、流溪鄉,西接青神鄉,北與水口鄉、平安鄉毗鄰,轄區面積約63.3平方公里,為渠縣面積第一大鎮。鎮政府駐地渠江河畔,土溪鎮順江街2號。

氣候環境

地貌形態屬丘陵區,以淺丘寬谷地貌為主,兼有少量河谷和中、低丘中窄谷地貌。全鎮共6個土屬,22個土種。以灰棕紫色的石穀子土、大土泥土(田)和老沖積黃泥水稻土為主。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2℃-18℃。氣候特點是冬暖少霜雪,春早光照適宜,夏熱多乾旱;秋溫涼多綿雨,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作物生長,鎮內有渠江河、桂溪河流經,交匯在場鎮附近,流向渠城方向。

人口組成

土溪鎮轄先鋒、洪溪、城壩、漢闕、廣祿、三面等20個行政村,2014年成立順江、百和、人和3個社區,並成立相應居委會,全鎮共143個社。2008年全鎮總人口52800人,其中農業人口37168人,非農業人口15632人。人口密度834人每平方公里。被四川省列為省級試點小城鎮,是渠縣濱江城鎮群四個發展支撐點之一。

交通狀況

土溪鎮交通便利,渠縣至土溪鎮的縣級公路橫穿全境,渠縣至三匯快速通道(渠縣河西生命通道)路徑土溪場鎮。2013年渠縣精品旅遊線路——覽闕路連線土溪鎮和岩峰鎮。覽闕路起於土溪鎮,途經趙家坪、青神鄉與岩峰鎮相通,全長12公里,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包括新建沈府君闕、馮煥闕、青神鄉王家坪無名闕、水口鄉無名闕、漢闕村5個停車場。該公路系渠縣漢代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一部分,建成後,將渠縣的6處7尊漢闕連成一線。土溪至涌興、土溪至青神的縣級公路也在境內與渠匯公路接路。規劃中的平廣高速公路(巴中平昌至廣安)將途經土溪鎮境內美灣村。

土溪水運便利,渠江常年通航,水上運輸有土溪至土溪,土溪到流溪。達成鐵路從土溪街道旁側橫穿全境。

2007年達成鐵路擴能改造完工,新建土溪火車站並停靠快速列車,可達成都、達州等地,日客流量達2500人次。在達成鐵路擴能改造建設期間,土溪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下,多次前往成都鐵路局協調土溪火車站更名渠縣北站和停靠動車組。省地名辦和省經委已同意將土溪火車站更名為渠縣北站。從2013年12月28日起,渠縣土溪站開始停靠動車組,停靠趟數為‘2+1’,即平時停靠2對動車組,節假日再增停一趟動車。土溪鎮是渠縣60個鄉鎮之一,土溪火車站距渠縣縣城30公里,是渠縣境內唯一停靠動車的火車站。從土溪乘動車到成都只需約兩個小時,到達州僅需約20分鐘。目前,土溪火車站年運輸旅客90餘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500人次,已成為渠縣最為重要的交通站口之一。成為渠縣北部近70萬人通往省城成都的便利通道。2014年渠縣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136名政協委員聯名呼籲將“土溪火車站”更名為“渠縣北站”,如果渠縣境內唯一停靠動車的火車站能冠以縣名,將對渠縣擴大對外宣傳,發展文化旅遊發揮重要促進作用。同時,土溪火車站更名為“渠縣北站”後,對渠縣境內各個火車站的分布和方位也將更加明確,有利於廣大民眾出行。

風景名勝

渠縣漢闕

四川省渠縣土溪漢闕是我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它不僅具有豐富的雕刻內容、精湛的雕刻技術和高超的建築手法,還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60年代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較有名的有馮煥闕、沈府君闕。闕上有的刻有朱雀、青龍,有的刻有人物,雕刻精美,造型精緻,為他處少見。全國重點保文物護單位2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其餘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漢闕是漢代的一種紀念性建築,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漢代石闕,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築,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堪稱國寶級文物。漢代成對地建在城門或建築群大門外表示威儀等第的建築物。因左右分列,中間形成缺口,故稱闕(古代“闕”、“缺”通用)。它的雛型是古代牆門豁口兩側的崗樓,在人們能夠建造大型門屋後,便演變成門外側的威儀性建築,防禦功能逐漸減弱。文獻記載西周時已有闕,現存最早的遺物是漢代的,是了解漢代建築的珍貴資料。

渠縣土溪位於四川省東部,是川東北文化的起源地,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晉時期,渠縣土溪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當時民俗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有錢人厚葬之風行。渠縣六處漢晉石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的產物。它是我國現存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2001年,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蒲家灣漢闕、王家坪漢闕、趙家村漢闕與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沈府君闕合併,合稱“渠縣漢闕”

漢闕公園

為充分展示“渠縣漢闕”文化精髓,再塑一個渠縣旅遊文化品牌,達州市渠縣正精心打造漢闕公園。近日,記者在該公園施工現場看到,公園裡一處仿古建築已初具雛形,由漢代雙闕造型和漢代戰馬車構成的標誌性雕塑“大漢雄風”矗立在漢闕公園最高層觀光廣場的正中央,已經初步完工。其餘工程也正加緊施工。
據了解,渠縣漢闕公園位於渠縣土溪火車站與土溪場鎮之間,占地面積20517平方米,投資3500萬元。公園整體成梯形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用於休閒、娛樂、觀光等;中層用於商業購物;下層用於停車等。漢闕公園設計構思新穎,氣勢恢宏,充分彰顯了漢文化元素。
位於公園最高層觀光廣場中央的“大漢雄風”雕塑是整個公園的標誌性建築。雕塑主體由漢代雙闕造型和疾馳的漢代戰馬車構成。雙闕造型合二為一,構成一個巨型漢闕。漢闕左右分別刻有“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的對聯,展現了渠縣遠古史話。兩側下端則鐫刻了渠縣的歷史沿革。整個雕塑體現出“渠匯百川、崇文尚義、睿智堅韌、奮勇爭先”的渠縣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該公園於2014年7月28日開工建設,已完成房屋搬遷9戶,挖填方60餘萬立方米,硬化道路約5000平方米,完成“大漢雄風”雕塑施工,硬化廣場彩色地面約5300平方米,仿古建築主體完成800餘平方米。該項目計畫2015年6月完工,屆時將與漢闕建築群形成互動,為遊客提供一個觸摸歷史、傳承文化、感受文明的平台,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

據悉,漢闕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全國僅存29處漢闕,渠縣就有6處7尊,占全國漢闕的四分之一,集中在近10公里的古驛道旁。渠縣是全國漢闕保存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被譽為“中國漢闕之鄉”。2001年,蒲家灣漢闕、王家坪漢闕、趙家村漢闕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沈府君闕合併,合稱“渠縣漢闕”。

城壩遺址

城壩遺址又名宕渠城遺址,是四川境內一處重要的巴人文化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北、西、

南三面渠江環繞,東接佛爾岩,呈依山傍水之勢。遺址所在地包括土溪鎮天府村、城壩村全部及流溪鄉新華村、洪溪村部分,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

城壩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川東巴人之一——賨人建立的賨國國都,稱為賨城。秦滅巴蜀後,在此設立宕渠縣,延續至漢、晉,屢為州、郡、縣治,成為川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東晉末為“蠻獠”所侵而廢,興盛達千餘年。城壩遺址尤在東漢中後期經車騎將軍馮緄增修後,達到鼎盛,故又稱“車騎城” ,《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文獻多有記載。遺址內文化堆積十分豐富,文化層可達數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號的、典型的各類巴蜀式青銅器及漢代文物,如銅戈、銅斧、銅矛、漢代上釉磚等,其中漢磚尤多,數以萬計。有大量保存較好的水井、城牆、墓葬、窯址等文化遺蹟,確定城壩遺址具備了城市的規模。目前可確定有16口漢代水井,被當地人繼續使用的有3口。對於研究古代巴人特別是賨人歷史及川東北地區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及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城壩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發現的棺槨制木槨墓和出土的大量漆器、2006年渠縣文物管理所在該遺址清理的雙石棺磚室墓在川東北地區都是首次發現,填補了川東北地區以前無出土棺槨墓和漢化漆器的的空白,極大地豐富了城壩遺址的內涵,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村情概況

場鎮設施

省級重點小城鎮。場鎮面積1.6平方千米,常暫住人口5016戶、3.1萬人。電信、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有線、無線網路均已開通。自來水、天然氣等設施完備,綜合農貿市場改造完成,新增農副產品交易面積1200平方米,市場交易活躍、繁榮。投資80萬元余元,硬化街面1500平方米,改造姜市街、油坊街下水管網。四川省建景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中標完成土溪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建立了城管大隊,配備宣傳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設定垃圾箱65個,建有公共廁所2座。

產業調整

蔬菜、畜禽、勞務輸出成為土溪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與四川農業大學園藝科技服務部簽定協定,引進蔬菜栽植新技術,促進萬畝蔬菜基地進一步做大做強。新建立了千畝菊花基地,全鎮已湧現年出欄生豬300頭的養殖戶5戶,出欄雞鴨1000隻的養殖戶2戶。

教育衛生

有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3319人;國小3所,在校生364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級公共圖書館2個。有衛生機構2個(公立1所、民營1所),病床位90張,衛生技術人員64人,村(社區)均設立了衛生站。香港應善良福利基金會無償援助鎮中心衛生院“德恩樓”占地面積32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總投資150萬餘元。

特色食品

土溪高粱白酒久負盛名,素有“巴山五糧液”之譽。土溪豆腐乾做工精細,烘烤講究,豆腐乾色澤美觀,聞起香味撲鼻,吃起綿軟耐嚼,回味綿長。兩家生產企業年銷收入800餘萬元。

社會文化

先鋒、田家、萬合等5個村建有農家書屋;組建老年體育協會、秧歌隊、鄉村樂隊等民眾活動團體,倡導全民體育鍛鍊。加強轄區內城壩遺址、漢闕等文物點的保護工作,積極搜救、整理瀕臨失傳的地方特色文化。漣水村有唐初興建的“南陽寺”,現存李白詩碑一尊。土溪鎮耍鑼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建綜合文化站文化活動用房300平方米,書刊閱覽室、培訓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辦公室、多功能活動室。

獲獎情況

2010年度獲達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縣“績效考核二等獎、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一等獎、安全生產工作二等獎、農村公路建設第四名、全縣黨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造林護林先進單位、婦女工作先進單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農業產業化發展先進單位、創建“全國先進文化縣”工作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生豬產業化發展先進單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單位、“五好”黨委、政研工作先進單位。

大事記

在有水文記載以來的“9.18”特大洪災中,土溪鎮行動迅速、措施得力,先後受到四川電視台現場直播和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多次報導及省、市、縣領導好評。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抗擊特大山洪土石流先進集體。在先鋒村、萬合村等建設了5000餘畝生產自救示範園。對萬合村6社實施整體搬遷。

下轄村

城壩村、 天府村 、上游村、 萬合村、 石千村、 天堂村、 田家村 、漢闕村 、蓮坪村 、茶埡村、 三星村、 美灣村、 高埡村、 廣祿村 、坪溪村、 三面村、 漣水村 、萬家村 、洪溪村 、先鋒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