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橋子村[甘肅省舟曲縣大川鎮下轄村]

土橋子村位於甘肅省舟曲縣縣城東南部大川鎮,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土橋子村2007年年底人均純收入達1700元,全村107戶482人,總耕地面積為248畝,其中水澆地150畝,人均耕地0.51畝。

2017年11月,土橋子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近年來,村黨支部、村委會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藉助優越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人文環境,緊緊圍繞發展作文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大力發展“庭園經濟”、“農家樂”旅遊業,使全村經濟發展走在了全鎮的前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均獲豐收,多次受到國家、省州縣的表彰,先後獲得“縣級文明村”、“州級文明村”、“甘肅省先進黨組織”、“省級文明村”稱號。2009年元月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土橋子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殊榮。

發展建設

土橋子村主任劉緒查看自家果園 土橋子村主任劉緒查看自家果園

多年來,村“兩委”班子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和加快發展為重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全身心撲在集體事業上,一心一意為集體、為村民謀利益、謀發展,從 而贏得了民心,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的大力支持,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村黨支部從自身建設出發,用自身形象感召人。黨支部經常組織班子成員學政策、學理論、學科技、學法律、學市場經濟知識,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班子成員駕馭全村工作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同時,完善幹部管理制度,採取“優勝劣汰”、“主動讓賢”等措施,對責任心不強的幹部堅決辭退,把品德優良、知識豐富、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村“兩委”班子當中。同時,讓有知識、有思想、有本事的青年通過候選進入“兩委”後備幹部,進行鍛鍊培養,以保證“兩委”班子正常的新陳代謝。認真貫徹民主集體制原則,班子內堅持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集體研究討論,注意聽取民眾的意見,傾聽民眾的呼聲,了解民眾所想、所盼,及時解決民眾的困難和問題,使整個班子團結協作,成為了帶領全村黨員、民眾謀大事、創大業的堅強核心。切實保障黨員和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並認真堅持村務公開、農田水利設備維修費用、救濟救助事項一律張榜公布,將村幹部的行為置於民眾的監督之中,打消了民眾的疑慮,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保持了班子的廉潔和公正,使黨支部在民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提高。

農業發展

土橋村素有栽培果樹的傳統,全村共有經濟林果18797株,葡萄9040餘株,其中新品種巨豐、黑體葡萄640株,花椒近9000株,石榴360餘株,蘋果143株,柿子106株,梨、核桃等其它經濟林果樹150株。全村葡萄年產量45萬餘公斤,戶均收入3100元,最高收入戶每年僅葡萄一項能收入4300元。隨著庭院經濟的不斷發展,土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村廣大人民民眾,積極開拓、勇於創新,合理調整工作思路:藉助庭院經濟發展特色“農家樂”旅遊業;加大勞務輸出,實現勞務輸出增收目標;圍繞改善農村民眾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整潔,發展以沼氣為紐帶推動種養業為主的生態家園,實施農牧互補戰略;圍繞管理民主,實施黨務村務公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土橋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始終堅持“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的指導思想,著力從解決廣大農民的精神動力入手。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教育幹部和民眾,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土橋村黨支部每年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用身邊的事,身邊的人來教育廣大黨員民眾,每年春節都舉辦文藝演出宣傳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並自編自演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激勵民眾愛家鄉、愛集體,爭當文明戶,創建好家庭,從而提高了村民民眾的整體素質,為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定的思想基礎。

文明建設

土橋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印製了道德建設標語,進一步推動了創建文明村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工作中,土橋村一是抓制度,強化外在約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發放到了各家各戶,要求各家各戶認真學習,遵照執行,以此來不斷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載體,提高活動質量。土橋村兩委班子積極探索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精心舉辦開展了“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抓風氣,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土橋村出台了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賭博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不得涉嫌違法犯罪、發現不良現象要向村委會報告的規定,村兩委班子成員以簽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形成了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四是依法治村,保持穩定。為提高幹部民眾的法律素質,村支部一方面在全村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做到學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堅持依法進行民主選舉、突出民主決策、實行民主監督、搞好民主測評,認真落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參政議政能力,使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權利,依法治村與民主管理相結合的先進經驗在全鎮、全縣得到了推廣。

土橋村時刻把“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從不鬆懈,要求班子成員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刻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多為民眾謀福利。首先,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在穩定原有林果的基礎上,繼續在田間地頭,道路旁邊種植花椒、石榴、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果,在房前屋後,院落角邊,村道兩旁種植葡萄,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美化了生活環境。穩定糧食生產,加大冬播地膜洋芋、冬播油菜的種植面積,最大限度的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圍繞“鄉風文明”健全制度,倡導新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鄉風文明”是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的協調發展,土橋村每年都深入開展爭創文明村、文明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種種生活陋習,努力創造一個農民民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每年都對“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進行表彰,以激勵廣大村民自覺遵守村規、遵守公德、遵守法紀。再次,圍繞“村容村貌”實施“三改二化”,村支部一班人面對道路兩旁亂堆、亂改的現象,開動腦筋,組織民眾改灶、改廁、改圈實施沼氣項目建設,解決了人畜糞便亂堆亂放問題,目前共建設沼氣池70多座,使民眾用上了清潔的能源,衛生的廁所;為了改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道,村支部積極爭取資金對1公里主幹道路進行了硬化;為了使民眾有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對村公共打麥場進行了硬化,並安裝了籃球架子和桌球案子等體育器材。

土橋子村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逐步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大事不出村,小事出不戶,鄰里不爭嘴,家裡不罵人”的新風尚。人是各種生產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隨著村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在這裡迅速崛起。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3畝(旱地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 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8.7%和1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奮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田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田壩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戶,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80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德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石龍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芒果產業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