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保護地栽培和集約化生產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特點。在保護地發展的同時,也為土壤病害的發生、蔓延提供了適宜的環境。一種作物連續栽種3~5年後,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減產20%~40%,嚴重的減產60%以上,至絕收。集約化生產更加重了土壤病害的發生,使病害從保護地發展到露地的芹菜、大白菜、胡蘿蔔等作物上。由於土壤病害發生的隱蔽性,大多在蔬萊生長後期才達到發生的高峰期,因此損失巨大。如何對土壤病害進行無公害防治,是擺在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土壤病害的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的綜合防治為最佳途徑,任何一項措施應考慮的核心問題是土壤中病原菌和有益生物的平衡,任何破壞這一平衡的措施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目前,我國已有多種抗病、抗根結線蟲的品種。據觀察,採用抗病品種種植一茬,可明顯減輕對下茬作物的危害。抗根結線蟲的品種通常含有Mi基因,但在夏季溫度超過28℃時,其抗性可能喪失,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另外,由於含Mi基因的品種較貴,可採用多莖嫁接的方法,以含Mi基因的品種為砧木,以常規品種為接穗。
(2)合理輪作換茬 水旱輪作可有效防治土傳病害。但在北方由於缺水和採用固定結構的設施栽培,以及採用集約化種植方式,很難水早輪作。蔬菜作物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而避免與葫蘆科、豆科等作物輪作。
(3)深翻 深翻通常要達到50cm以上才有效。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這是一項有效的措施。
(4)堆漚 把蔬菜殘體加人鮮雞糞、鮮牛糞等有機肥,與玉米、小麥等作物秸稈混合後蓋上塑膠膜。堆漚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及異硫氰酸甲酯可殺死土壤病原菌、線蟲等。
物理防治
(1)蒸汽消毒 既可滅菌,解決土壤帶菌問題,又可殺滅蟲卵及線蟲、蠐蚶等地下害蟲,還可增加土壤團粒結構的數量,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消毒前要將待消毒的土壤疏鬆好,用帆布或耐高溫的塑膠薄膜覆蓋,四周密閉。一般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時需500Pa的高溫蒸汽。
(2)夏季高溫悶棚消毒 在盛夏,作物收穫後,澆透水,扣嚴大棚,消毒處理1周。
化學防治
土壤病害的化學防治技術,實際上就是用化學藥品進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應在作物收穫後立即進行,因此時根結線蟲大多處於表土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選擇的化學藥品有以下幾種
(1)98%棉隆顆粒劑 是一種低毒熏蒸劑,除對土傳真菌、細菌有效外,還可殺滅線蟲。棉隆對植株根部有殺傷作用,必須在移栽或播種前10~20天使用。為施用均勻,撇前按每公頃用99~120kg的藥量與細土拌勻,然後均勻撒施到土壤表面,用耙子與土壤混合均勻後,再在土壤表面灑水,最後蓋上塑膠薄膜。地溫能保持12~18℃最好。播種或移栽前要揭膜、鬆土放氣。
(2)硫醯氟 除可以殺滅土壤真菌外,還可殺滅根結線蟲。由於其蒸氣壓大,穿透性強,可殺死深土層中的線蟲。硫醯氟在常溫下是氣體,易於使用,不需要專用的施藥設備,其施用方法是將硫醯氟通過分布帶施人土壤中,每公頃用藥量為255~495kg.
(3)威百畝 在土壤中通過產生異硫氰酸甲酯而起到殺蟲、殺菌、殺線蟲和除草的效果。其施用方法是先整好地,然後蓋好塑膠薄膜,通過化學灌溉施藥,每平方米用藥量為17.5~35g(有效成分)。根據土壤濕度,每平方米施水量為20~40L。在夏季一般蓋膜4~6周,在播種或移栽前1周揭膜。
(4)調節土壤pH 也是控制某些土傳病害的有效途徑,例如將土壤pH保持在5.2以下可以防治由放線菌引起的馬鈴薯瘡痂病,將土壤pH調至7.2可以阻止或減弱引起甘藍根腫病的真菌孢子的萌發。
另外,由於土壤病害一旦傳入,很難根治,所以切斷其傳播途徑極為重要。而種苗移栽、大水漫灌、農事操作是土壤病害傳播的重要途徑。所以要從培育無病種苗人手,在溫室中安裝滴灌設備,在溫室門口放置消毒液,進入溫室要進行消毒等。這些日常措施將有效地防止土壤病害的傳播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來改善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消除或抑制不良微生物群落,修復土壤生態系統,從而保持土壤的正常生態功能。目前各種生物肥料如雨後春筍般面世,方興未艾。據報導,木黴菌、K84等在根病生物防治上已經得到廣泛套用,5406、增產菌、EM微生物製劑以及生物肥(維他那、NEB等)在植物營養和抗病性上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