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傷寒論

圖解傷寒論

《圖解傷寒論》(東漢)張仲景原著,白景譽編著,本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實踐經驗,並結合作者自身的臨床經驗,系統闡述了多種外感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圖解傷寒論

(白話全譯圖解本)——回歸中醫的根本(圖解經典60)
作 者: (東漢)張仲景 原著,白景譽 編著
出 版 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1
頁 數: 319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61345122
所屬分類: 圖書 >>醫學 >> 中醫學 >> 經典古籍
定價:¥68.00

編輯推薦

87味中藥,精挑細選,看古人如何打造健康身體。
112首方劑,絲絲入扣,千年古方幫你消滅一切切外感熱病。
200多個圖解,化抽象為形象,輕鬆讀懂中醫經典巨著。
傷寒論》為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並稱中國古代中醫學四大經典,辨證施治是它的靈魂。全書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複之外共有藥方112首,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書中將病證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並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病演變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證候歸納出症狀特點,病變部位、損及臟腑、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辯證治療的依據。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作者自身的臨床經驗,系統闡述了多種外感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另外,《傷寒論》中還包含了許多寶貴的養生學思想,主要表現為: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張仲景養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指導思想;防病、抗病重視保津液;重視通過飲食防病、治病;時刻注意保胃氣;重視增強機體免疫力。

內容簡介

《傷寒論》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並稱中國古代中醫學四大經典,是養生家、中醫學者的,必讀之書。書中運用的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中醫診治疾病的規範;所記載的大量方劑,組方嚴謹,療效顯著,被後世稱為“萬方之祖”;還包含許多寶貴的養生學思想,為後世中醫養生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現這部醫學經典,《圖解傷寒論》對原著進行了一系列的編輯創新:首先,以明代趙開美刻本為底本,並結合目前流傳的多種版本,準確譯出白話文;其次.製作200多個圖解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複雜的問題條理化;還根據正文藥方配以30多個《傷寒論》中的常用藥物”專題。力圖既保持《傷寒論》厚重的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挖掘其實用養生價值,並賦予它優美的視覺效果;使其不僅成為醫學工作者必備的工具書,更是現代人生活養生的居家典籍。

目錄

編者序:辨證論治的經典巨著
宋刻《傷寒論》序
張仲景原序
本書閱讀導航
緒論:中醫與《傷寒論》
1.黃帝的遺產:中醫的基本理論
2.醫中之聖,方中之祖:張仲景與《傷寒論》
3.幾乎失傳的經典:《傷寒論》的歷史與版本
4.獨特的辨證體系:《傷寒論》的影響
5.人體中的網路:中醫經絡理論
6.《傷寒論》的基礎:六經與六經病
第壹章 脈象的判斷:辨脈法與平脈法
1.辨脈法:陰陽病脈之辨析
2.平脈法:正常脈象之辨析
第貳章 序例:傷寒學入門
1.傷寒例:四時之氣皆傷人
2.辨痙濕喝脈證:治療外感內傷之根本
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體內濕虛與表外陰邪之診治
第叄章 扶正祛邪:太陽病的治法之一
1.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扶正祛邪,表里雙解
第肆章 治下的方法:太陽病的治法之二
1.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太陽病治下之時機與方法
第伍章 傷寒病的第二階段:陽明與少陽病的治法
1.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腸胃實熱之治療
2.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扶正達邪之為正治
第陸章 傷寒病的後期:陰經病的治法
1.辨太陰病脈證並治:脾胃之虛寒輕證
2.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心腎衰竭之回陽救逆
3.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寒熱錯雜之證治
第柒章 汗法的套用:辨可發汗與不可發汗
1.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急性吐利之證治
2.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大病初癒,疾病復發之證治
3.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不可發汗病例之收集
4.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汗法之使用原則
第捌章 吐法的套用:辨可吐與不可吐
1.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發汗後之疾病治療
2.辨不可吐:吐法之禁用
3.辨可吐:吐法之使用原則
第玖章 下法的套用:辨可下與不可下
1.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不可攻下之病例
2.辨可下病脈證並治:可攻下之病例
第拾章 變證的治療:傷寒病的綜合療法
1.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汗、吐、下三法後疾病之證治
附錄 《傷寒論》對脈象的論述
《傷寒論》方劑索引

書摘插圖

壹 脈象的判斷
辨脈法與平脈法
如何辨析陰陽脈象
問:脈象有陰脈和陽脈之說法,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答:大體來說,如果脈象的表現為大、浮、數、動、滑,屬於有餘之脈,便是陽脈;如果脈象的表象為沉、澀、弱、弦、微,屬於不足之脈,便是陰脈。凡是陰性病出現了陽脈,即為正能壓邪,疾病向愈且預後良好;凡是陽性病出現了陰脈,即為正不勝邪,多屬危侯。
問:如何區分陽結證和陰結證的脈象?
答:病人的脈象浮且數,能飲食而大便秘結的,便屬於燥熱實邪內結,即為陽結。大約十七天之後,病情便會加重。病人的脈象沉且遲,無法飲食且身體困重,大便反而結硬的,便屬於陰寒實邪內結,即為陰結。大約到發病的第十四天,病情便會加重。
問:有一種病證,病人既有惡寒又有發熱的表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陰不足則陽氣得以乘之,所以發熱;陽不足則陰氣得以乘之,所以惡寒。
問:陽不足是什麼意思?
答:以脈來舉例,如果寸口脈微,即為陽不足,陽虛則陰氣乘之,陰盛則寒,就會像涼水灑在身上而感覺寒冷。
問:陰不足是什麼意思?
答:尺部脈弱,即為陰不足,陰不足便會導致陽氣乘之,陽氣旺盛便會發熱。
各種脈象的辨析
病人如果寸脈浮,尺脈弱,便是陽氣浮於外,陰血虛於內的表現。由於衛陽衰虛而不能外固,所以汗出如流珠;陰血虧虛而不能濡養筋脈,因此會出現筋脈攣急的狀況。假如病人脈沉,屬於營氣衰弱之人,這時再用燒針治療的話,只會更傷營陰,加劇陽熱,從而產生髮熱和躁擾心煩的變證。
陽結脈與陰結脈:脈象盛大就像車蓋上擁,產生的原因即為陽氣偏勝,這便是陽結脈;由於陰氣偏勝而導致脈象如強直且連綿不斷的長竿一樣,這便是陰結脈。脈象如果輕浮於上,像肉湯上的油脂一樣漂浮,便是陽氣衰微的表現。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