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龍脈是風水學中最高端、最有全局觀的精髓,它不僅存在於名山大川,也存在於平原、城市,是歷代定都、選宅、開商鋪的重要參考。楊筠松的《撼龍經》是龍脈風水的最權威聖典,被譽為“中國古代測繪學之最”,是了解與運用龍脈風水、快速振興家業的最佳典籍。
同時,《圖解中國古代測繪學:撼龍經(看懂龍脈風水,快速振興家業)(白話圖解本)》運用圖表、插圖、圖解等現代手法對原書進行了生動闡釋,以便讀者暢快閱讀。此外,編者還加入了導讀與附錄,匯集堪輿名人、名典、名詞,是便於研究者參考和查閱的風水基礎書籍。
由於古代科學的落後和古人知識的匱乏,龍脈文化有其特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是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也應對其進行整理,去偽存真,糾正訛誤,吸取其中的智慧和涵養,供後來者研究和批判。
作者簡介
楊筠松,風水形勢派祖師,名益,字叔茂,號筠松,祖籍竇州(今廣東信宜縣),寓居江西,自稱救貧先生。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管靈台地理事。楊筠松一生著述頗豐,有《撼龍經》、《疑龍經》、《疑龍十問》、《衛龍篇》、《變星篇》、《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奧語》、《天玉經》和《天玉經外編》等,均為勘輿學理論經典,並被悉數收入《四庫全書》,廣泛流傳於世,是研究與了解風水著作必讀典籍。
目錄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卷:《撼龍經》及中國古代風水文化
導讀一:帶你認識《撼龍經》
1.《撼龍經》的成書:作者、地位與成書環境
2.《撼龍經》的內容:形勢派風水怎樣看龍脈
3.《撼龍經》的姊妹篇與補充章節:《疑龍經》、《葬法倒杖》
導讀二:風水的歷史發展與基本流派
1.風水的源起:風水的歷史發展
2.風水的基本流派:形勢派與理氣派
導讀三:風水的理論基礎與方法來源
1.風水的哲學基礎(1):陰陽觀念
2.風水的哲學基礎(2):天人合一思想與風水的起源
3.風水的哲學基礎(3):五行學說
4.風水的方法來源:八卦與六爻
5.經天緯地的符號系統:天干地支
6.風水對於天文概念的借用:九星
導讀四:風水的常用概念與基本工具
1.風水的常用概念與基本術語
2.風水的基本工具:羅盤
導讀五:對風水的套用與理性認識
1.風水的套用
2.風水的理性認識
卷一 撼龍經:龍脈的風水運用
第一章 總斷:中國的龍脈
1.龍脈概述:什麼叫做龍脈
2.尋龍的方法:“神”、“龍”二字是關鍵
第二章 垣局:龍脈的基本要領
第三章 九星:論九種不同的山形
1.貪狼星:四面圓尖,山頂平坦
2.巨門星:體方頂平,不生肢腳
3.祿存星:體方頂圓,多生枝腳
4.文曲星:形長頂曲,生枝如蛇
5.廉貞星:尖頂高聳,剛而不柔
6.武曲星:頂圓體方,形似鍾釜
7.破軍星:前高后低,斜飛破碎
8.左輔星:形如頭巾,前高后低
9.右弼星:本無正形,隨龍變換
卷二 疑龍經:尋龍點穴的方法
第一章 上篇:尋找乾支龍脈的走向
1.主幹氣脈形成佳山吉穴
2.分支氣脈也可形成穴地
3.找不到主幹氣脈的原因
4.尋找主幹氣脈要看纏護之山
5.找到氣脈後要認準穴地
6.如何定明堂
7.怎樣識別山形
8.論氣脈還要講地勢
第二章 中篇:辨別穴地的山脈布局
1.氣脈交錯混亂要區分正反
2.遠來氣脈結穴有貴賤
3.怎樣辨別多山多水的複雜形勢
4.論氣脈的停頓止伏
第三章 下篇:識別結穴的不同形勢
1.論穴地的形成
2.氣脈運行中生成的山峰
3.氣脈聚集的各種情況
4.論穴地要辨地形
5.要認清正穴
6.穴地的忌諱
7.尋找穴地要仔細論斷
8.辨穴要論案山與明堂的吉凶
第四章 疑龍十問:楊筠松釋疑
1.一問抱養及僧道嗣續:為何養子也能得到祖先的福蔭?
2.二問公位:穴地中與各房兒孫位置如何對應?
3.三問公位盛衰:公位為什麼還會有盛衰?
4.四問陽宅:陽宅選址以寬大為吉
5.五問陽宅陽地大小:陽宅周圍山正水還為吉
6.六問主客山:主山客山混淆時如何分辨賓主
7.七問形真假:如何根據形狀來識別穴地
8.八問乾作枝衰:論主幹氣脈和枝幹氣脈的關係
9.九問穴有花假:如何識別花穴和假穴
10.十問博換:論山脈的博換
第五章 衛龍篇:要根據山川形勢尋找真龍
第六章 變星篇:九星互相轉換的條件
卷三 葬法倒杖
第一章 龍穴:太極、兩儀、四象
1. 認太極:穴場的微妙之處
2. 分兩儀:二氣交感成陰陽二穴
3. 求四象:太陽 太陰 少陽 少陰
第二章 倍八卦:十六種葬法
第三章 十二杖法:葬家立穴放棺的方法
1.順杖
2.逆杖
3.縮杖
4.離杖
5.沒杖
6.穿杖
7.斗杖
8.截杖
9.對杖
10.綴杖
11.犯杖
第四章 二十四砂葬法
1.擔傘
2.正葬
3.打開
4.懸棺
5.壘墳
6.大小剜藍
7.馬鬣封
8.回龍顧祖
9.騎龍
10.拿扯
11.停驛
12.斗斧
13.擔凹
14.抱兒
15.吞下
16.吐葬
17.浮葬
18.沉葬
19.牽牛
20.就飽
21.傷飢
22.撞穴
23.插木生芽
24.牽弓
附錄一:古代堪輿流派概述
附錄二:古代堪輿宗師與名人
1.歷代堪輿師一覽表
2.古代堪輿宗師
3.古代相地名人
附錄三:古代堪輿經典文獻
前言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叢書。清乾隆年間,經過翰林院紀昀(紀曉嵐)、戴震、姚鼐等400餘位名入學士歷時十載精心甄選與編訂而成,全套叢書卷帙浩繁,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重要典籍,共收錄圖書3503種.基本囊括了古代重要典籍,保存了文、史、哲、理、工、醫等幾乎所有學科的源頭和血脈,也開創了中國書目學之先河,是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大成之作,具有無與倫比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與版本價值。
“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承唐之傳統,《四庫全書》同樣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下都有不同的類別,每類之下再有“屬”,總計44類66屬,基本上囊括了當時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典籍與著述,被視為古代圖書乃至傳統文化的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