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圓明新園坐落於珠海九洲大道石林山下,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大道蘭埔路與白石路交界處,北緯N22°14′34.58″ 東經E113°31′58.21″,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平坦開闊,其中福海湖水域8萬平方米。占地面積為1.39平方公里。
建設規模
圓明新園以北京圓明園為原稿,按1:1比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資6億元人民幣,是我國首批4A級景區之一。它三面環山,南面平坦開闊,福海湖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 圓明新園集,所有建築景觀均按原尺寸仿建。大殿“正大光明”、“九州清晏”、“蓬島瑤台”、“方壺勝景”組成中軸線為皇家宮殿式建築群。
主要景點
遠瀛觀
遠瀛觀景點是西洋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從南北軸線上可劃分為南、北、中三段。昔日曾是乾隆皇帝寵愛的香妃生活和娛樂的場福海中央,從島上可隔湖眺望四周如畫的景色。
長城
圓明新園的長城是按一比二的比例仿北京古長城而建,起點為南海雄關,終點至郭超山頂,沿途設有眾多烽火台供遊客風賞珠海全景及澳門景觀。
大水法
大水法是遠瀛觀前的設施。與它前面的噴泉、漢白玉門柱上的精美雕刻組成一種異國情調。
配殿所展示的圓明園的誕生、盛期、焚毀、新園逢時等時期的珍貴圖片資料,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大宮門的上方懸掛著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園匾“圓明新園”四個大字。門前的金水橋架落在形如曲月的御河上,橋外聳立著雕刻精美的華表和威武雄壯的石獅。
西洋樓群
建在長春園的一群歐洲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由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它建於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傳教士朗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時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我國不少傳統方法。例如:這些建築主體為西洋式,樓頂裝飾則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琉璃瓦。西洋樓群有幾組水法(人工噴泉)頗為別致。
萬方安和
萬方安和,建於雍正初年公元1726年。它的建築形式很奇特,房屋建在水池裡,成為一個萬字型,寓意四海承平。房屋有三十三間,東西南北,室室曲折相通。在通風、保暖和採光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講究之處,具有冬暖夏涼之妙。雍正帝最喜歡在這裡居住。南面正室的匾額題有“萬方安和”,後來便成為這一帶的統稱。雍正四年即“萬方安和”建成的第一年,雍正賜弘曆(即乾隆)讀書於此處。
曲院風荷
始建於公元1729年左右,這是仿杭州西湖的“曲院”。西湖的曲院,原來是宋朝的一處釀酒作坊,四周有池,荷花最多,隨風搖盪其中,因而取名“曲院風荷”。乾隆很喜歡這個景致,於是南巡江南時仿此景置於園中。乾隆曾經讚揚此處佳景賽過杭州西子湖。
濓溪樂處
建於公元一七二七年左右,是園中賞荷的地方。在長滿荷葉的水面上,有一組臨水殿堂;有伸向水面的香雪廊。乾隆、嘉慶帝也特別喜歡在此吟詩作對。乾隆帝居於圓明園時,在濂溪樂處作詩最多。
平湖秋月
西元1729年初已建成,是仿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雲之精華。它依山面湖,竹林茂密,每當秋深月皎,面對十頃澄湖,波光漣漪,有如置身於西子湖畔。
嘉慶曾對石舫有詩云:近水長屋以舫稱,逢窗開處稱吟。偶然假借名活畫,活畫方斯恐未能。
旅遊指南
交通路線
圓明新園乘車路線
省內主要汽車站有直達珠海香洲車站、拱北車站或岐關車站的巴士,自駕車遊客沿京珠高速路進入珠海市區,並根據路標指示,往珠海九洲大道西方向即可。
周邊公交
圓明新園,車次:1路、 25路、 40路、 60路、 992路。
圓明新園總站,車次:13路、 62路、 69路、991路。
蘭埔,車次:1路、 14路、 25路、 30路、 40路、 60路、 202路、 206路、 603路、 605路、609路、 992路、K7路、K9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