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使本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見解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原文
古人比父子為喬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稱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譯文
古人將父與子的關係比喻為喬木和梓木要,把兄弟的關係比喻為花與萼,將朋友之間的關係比喻為芝蘭香草,這些希望人際關係和睦的人,是通過世間萬物的事理而推論比喻人們之間的倫理之情。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被舉薦入太學的生員為明經,又稱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從這些稱謂中,也應該明白其中包括的事理。評說
喬梓、花萼、芝蘭同屬自然界這一個大家族。它們相互信賴生存,又各自有其生長規律。只有遵循規律而行,天地間才有一股祥和之氣,人倫亦復如此。古人體察自然,賦予人倫親情更深的意義,真可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名副其實對讀書人尤為重要。文憑,不是用來撐門面的,而是用來為社會服務的。創作背景
《圍爐夜話》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囂的白晝,爐邊圍坐,會頓感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寧靜。在如此寧靜而溫暖的氛圍下,白晝里濁濁紅塵蹇塞的種種煩悶,會不自覺地升華為對生活、對生命的洞然。夜是這樣的美妙,更何況圍坐在暖暖的爐邊呢?靜夜爐邊獨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圍爐夜話》,體味作者以平淡而優美的話語,娓娓敘出的瑣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飲一杯清涼的酸梅湯,令人神清氣爽,茅塞頓開。
作者簡介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王氏後人稱其宜山公,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王朝。生於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時,卒於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時,享年七十有八。主要作品
王永彬一生治學甚廣,勤於著述,同治五年《枝江縣誌》記其《孝經襯解》一部,光緒《荊州府志》記其《帝統年表》、《圍爐夜話》、《格言集句》三部。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普通古籍閱覽室”的藏書目錄中記其《歷代帝統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書辨略》一卷、《音義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聯》一卷、《孝經襯解》一卷、《圍爐夜話》一卷,合稱《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另有《講學錄》、《說古韻言》、《橋西館詩文雜著》、《獨柱山房詩文襟著》、《髒腹病藥夫》等。清同治《枝江縣誌》收錄其《秋暮自城歸石門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詩三首;同治《遠安縣誌》收錄其《同友人游青溪》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