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圌山天沐溫泉度假村以康療養生、度假休閒、參禪悟道為特色,總體規劃分為四大板塊,即大眾溫泉養生區、貴賓溫泉養生區、後勤保障區、瑞龍湖,建築設計採用“新中式風格”,主要以“蘇南居民建築”為基調,加以禪宗內觀式的抽象提純給人以中式的韻味及現代明快的感覺。項目精心配置了室內溫泉觀、戶外溫泉區、歡樂水世界、溫泉主題酒店、會議中心、生態餐廳、度假別墅等設施,將給廣大遊客以“觀江山瑞景、沐桃源聖泉、嘆圌山文化”的全方位的旅遊體驗。
圌山天沐溫泉度假村充分運用了捆山河水系及圌山主入口地區獨特的地形地貌優勢,匠心獨運,巧妙構造了多種主題的花卉景區,包括玫瑰、杜鵑、櫻花、鬱金香等品種;適當引入土丘藝術,營造良好的觀賞體驗效果;利用水系,精心建設人工湖,開設水上游路;重點打造花緣島,以花為媒,為遊客提供各種與花卉文化有關的休閒娛樂項目等等,項目內容新穎,亮點突出,游賞性強。
景觀
圌山天沐溫泉度假村位於圌山風景區核心景區,是圌山文化旅遊產業格局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318 畝,預計總投資約人民幣5億元。(項目用地及投資規模,將視項目投資的具體情況加以靈活調整)該項目以“龍”文化為核心主題、充分吸收感恩文化、福瑞文化、山水文化和養生文化等元素,傾心打造集休閒娛樂、康療保健、運動健身、會議商務等綜合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長三角區域頂級溫泉度假休閒基地,主要包含特色山林溫泉、度假養身中心、商務會議中心、龍文化主題酒店、溫泉度假別墅、特色餐飲娛樂等功能業態。
圌山天沐溫泉度假村集休閒娛樂、康療保健、運動健身、會議商務等綜合服務功能為一體,主要包含溫泉、度假養身中心、商務會議中心、酒店、度假別墅、餐飲及娛樂等功能。該工程裝飾及園林造型複雜:圍合式的院落、庭院空間;有青磚、黛瓦或粉牆;有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有中式的屋檐、角檐、飛檐;坡屋頂、鏤空花窗、朱紅色的大門等中式元素在該工程整體設計中得以表現。
歷史
鎮江圌山風景區成立於2006年12月,景區規劃面積為18平方公里,是鎮江市七大風景區之一。圌山風景區以其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為依託,充分整合當地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歷史遺存、自然山景、長江風貌、地熱溫泉及東鄉美食等多元文化元素,充分運用“圌山史話”的神奇傳說、鎮江3000年歷史和吳文化發源地的歷史見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宜侯夨簋、“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勉勵勤奮、知恩圖報的文化典故等文化旅遊資源,以“江山藏瑞景、奇峰顯龍脈”為文化主題,綜合開發系列圌山旅遊產業和產品,給廣大遊客帶來全方位的文化生活體驗。
圌(chuí)山,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山形似一條騰飛的巨龍,橫亘於長江南岸。原名瑞山,傳說秦始皇認為"瑞"有王者之氣,怕出聖人來奪其江山,便將"瑞"字的"王"字旁去掉,外加一個"口",意在困住瑞氣而不出。
圌山西距鎮江30公里,雄峙江滸,扼鎖大江。傳說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東巡途徑此地,見瑞氣升騰,龍驤虎視,立即傳旨將瑞字左邊的“王”去掉,用“□”將餘下的“耑”框起來,以免王氣外泄危及萬年江山。於是這座山便叫做“圌山”。
圌山壑深谷幽,怪石嶙峋,古木參天,竹林搖曳。山上36處懸崖,72道險坡,一步一景,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直衝雲霄。令人心醉,令人流連。
圌山山青水秀,素為佛家修行的絕佳去處。極盛時期這裡僅尼姑庵便有數十座。現存的西林寺、東霞寺、紹隆寺、楞儼禪寺,長年香客信眾絡繹不絕。
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為抵抗外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沿江入犯圌山,遭無為州同知齊思率軍痛擊,斬首百餘級,齊思等21人也壯烈殉國。明天啟年間倭寇再次來犯,參軍毛文龍率部迎戰,殺得倭寇狼狽逃竄,從此不敢再生覬覦之心。1842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發動揚子江之役,圌山炮台守軍英勇殺敵,打得侵略者魂飛魄散。
圌山扼長江江防,成為拱衛鎮江和南京的門戶。唐代這裡便設有譙山戍(即鎮海軍),宋代建圌山寨,宋將韓世忠曾在此屯兵抗金,韓營、韓橋等遺址至今猶存,並已沿用為地名。
圌山山險、洞奇、景幽。這裡佛教文化和民間傳說互補,抗擊外侮,浩氣長存。這裡將是遊人們情不自禁的選擇。
報恩塔:位於圌山之巔楞儼寺側,磚石結構,高七層,明崇禎年間秦觀陽所建。
秦觀陽,鎮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貧寒,經懸樑苦讀,終於考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為報答家鄉父老養育之恩,鼓勵後輩認真讀書,傾其歷年積蓄建成此塔,命名“報恩塔”。後來,此塔竟成長江航道上的標誌。溯江而上,這裡航行者見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塔”。
箭洞:位於主峰西南山脊,頂高百丈,遠看有如懸空而架的天橋,兩邊巨石突兀,中間山壁洞穿,傳說是后羿射日時一箭誤穿而形成的。
圌山上洞穴甚多,但均非石灰岩溶洞,而是地殼運動的結果。譬如箭洞,地質學上稱為天生橋。圌山的洞穴都有很好聽的名字,什麼仙人洞、葛仙洞、滴水洞、鴿子洞、蝙蝠洞、盤籃洞、觀音洞、透天洞、老虎洞、桃仙洞、野貓洞等等,數得過來的整整72洞。或分布在巉崖,或隱蔽於幽谷。有趣的是大多數洞門前均建有小庵,原系僧尼們孤影青燈修行的地方。這些洞穴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尤其桃仙洞和野貓洞,當年還是抗日游擊隊的紅色堡壘。
紹隆寺:位於圌山北面,始建於宋紹興(1131-1162)年間,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重新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燁首次南巡,駐蹕鎮江金山,賜紹隆寺為金山寺下院,後又賜為安葬祖師塔院。歷史上紹隆寺也曾做蓮覺寺、靈覺寺。
紹隆寺在“文革”前有靈塔近300座。清代金山寺十四位高僧均安息此處。如《中國佛教史》中提及的鐵舟海大師、觀心大師等高僧。鐵舟海大師系康熙母親的師傅。“鐵舟海和尚塔銘”的篆額出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之手。安葬僧人的靈塔有普同塔和單塔之分。普同塔,顧名思義就是不擔任職務的普通和尚圓寂火化後的骨灰合葬處。單塔則是有功德的高僧世壽盡後的靈寢。原先那近三百座靈塔下絕大多數是一般佛門子弟的遺骨。
紹隆寺存有幾件稀世珍寶。如,明代弘治年間的一口銅鐘,從五台山移到金山寺後卻撞不響,置諸紹隆寺其聲則渾厚悠遠繞樑不絕。還有,寺內供有一尊呈倚坐姿勢的觀音像,上身半裸,肌膚豐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尊觀音像請自雪域西藏的寺廟,而最早則是從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引進的。
中國是崇尚龍的國度。儘管作為寺廟,但紹隆寺也不例外。
傳說紹隆寺本身就建在龍地上,而寺廟的整體造型則是一條臥伏深山幽谷的巨龍:寺門前的六十三級石階——龍鬚,寺門東牆呈“八”字——龍嘴,龍嘴正對數里路外呈饅頭狀的橫山——龍珠,寺前兩旁分別長著一棵血櫸和一棵皂角樹——龍角,進入寺門藏經樓下的殿堂中央有一塊約一平方米的凸地——龍舌,寺廟東西各有一口井——龍眼,寺廟西北角有一塊懸掛的巨石——龍鼻,龍身壓在圌山下,龍尾則藏於長江之中。確實似龍,且惟妙惟肖。
據說康熙皇帝首次南巡臨幸於此,見狀大駭,不免擔心這塊“真象龍脈”孕育出真龍天子從而取代了大清的江山。謀臣建言道,該寺不宜住尼姑,理由是女人陰氣太盛恐難以壓陣。康熙頷首稱是,遂傳諭將紹隆賜給金山寺為下院,並賜葬乃母師傅鐵舟海塔院,因而,紹隆寺的天井院落遠不象別個寺廟那么寬敞,小巧玲瓏仍保持著清代以前比丘尼們在此修行的格局。
市場優勢
鎮江市在高檔的溫泉度假旅遊項目的建設上,尚屬空白,市場的潛力很大。鎮江新區已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區內外資企業數量眾多,周邊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實力雄厚,消費市場潛力很大,對該項目的良好發展能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圌山天沐溫泉度假村是圌山文化旅遊產業格局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300畝。圌山溫泉度假村項目作為鎮江圌山風景區核心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長三角區域頂級溫泉度假休閒基地。
地熱資源
圌山地熱3號井實際鑽井深度1239M,自噴水高度達4.23 M。通過測井和抽水試驗,井口水溫為45℃,單井湧水量超過2880立方米/日。到目前為止,圌山地熱3號井為長三角地區近年來單井湧水量最大的地熱井,號稱“華東第一井”。其水質優良,經初步水質分析,該井中富含鍶、氟、偏矽酸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元素,其中偏矽酸的含量為34㎎/L,達到國家醫療價值熱礦水濃度標準。
合作
2013年7月18日,鎮江新區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珠海天沐溫泉旅遊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鎮江新區管委會舉行“鎮江圌山天沐溫泉”委託管理契約的簽約儀式。鎮江新區管委會劉祥生副主任、邵兵副主任、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趙建平總經理及相關部門領導與天沐集團常務副總裁祝勇、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韓軍等人員共同出席了簽約儀式。
鎮江(天沐)溫泉度假村項目位於圌山風景區南側,是圌山文化旅遊產業格局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項目將以“綠色、養生、禪修”為核心,並運用現代的手法將圌山特有的人文、民俗、傳統文化等融入到項目中。在鎮江新區領導的支持下,經過一年多來天沐集團專家組的精心策劃和技術支持,項目有望成為華東地區溫泉度假產業新標桿。
新聞事件
中央一直要求全國各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厲行節儉,杜絕奢侈之風,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鎮江市有市民反映,鎮江新區正在建設一處耗資4億元,占地300多畝的溫泉度假村,從效果圖來看,該度假村豪華氣派。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快完工的度假村還沒有審批手續。
據了解,該項目的建設單位鎮江新區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直屬鎮江新區的國有企業。2014年3月28日下午,記者多次聯繫該公司,但是工作人員一聽說記者是來了解圌山溫泉度假村項目問題的,要么說不了解情況,要么說分管的負責人不在,始終不談此事。後來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將把問題向領導匯報之後再給出答覆,然而直到記者發稿為止,對方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