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學第三版

國際貿易學第三版

第一節 第一節 1.國際貿易的產生。

圖書簡介:

作/譯者:張二震 馬野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010060682 [十位:7010060681]
頁數:418 重約:0.531KG
定價:¥36.00
舊書普通用戶價:¥14.40 為您節省:¥21.60
舊書VIP用戶價:¥13.00 為您節省:¥23.00
團購優惠價:¥12.20

內容提要:

這是第三個版本。《國際貿易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作了一些修訂:一是對原有的體系作了適當微調,使全書的邏輯更為順暢,更有利於適應教學的需要;二是加強了對當代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新特點、新趨勢的理論分析,對國際貿易中的新型貿易壁壘等,也作了適當探討;三是進一步更新和增加了有關案例和代表性資料。《國際貿易學》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原理為指導,吸取了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探尋了當代國際貿易分工發展的規律,創建了中國特色的國際貿易學,為業已全面融入國際分工體系的祖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國際貿易學的研究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國際貿易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二章 國際貿易的利益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礎——國際分工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靜態利益
第三節 國際貿易的動態利益
第四節 貿易利益實現的限制條件
第三章 國際貿易分工理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國際經濟貿易理論
第二節 比較成本理論
第三節 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和新要素理論
第四節 當代國際貿易分工理論的新發展
第四章世界市場
第一節 世... [顯示全部]

文章節選: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
一、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國際貿易
1.國際貿易的產生。國際貿易屬於歷史範疇,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和存在各自為政的社會實體,是國際貿易得以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
在原始社會早期,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類處於自然分工的狀態。公社內部人們依靠共同的勞動來獲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資料,並且按照平均主義的方式在公社成員之間實行分配。當時沒有剩餘產品和私有制,也就沒有階級和國家,因而也沒有對外貿易。
三次社會大分工的出現,一步一步地改變了上述... [顯示全部]

編輯推薦與評論:

《國際貿易學》第二版自2003年2月出以來,已經重印了8次,發行量達5.2冊。如果從1990年出版《國際貿易教程》算起,本書已經累計發行了13萬餘冊。2006年8月,本書被列為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規劃全國重點教材。
這次再版,我們在第二版基礎上又作了一些修訂。一是對原有的體系作了適當微調,使全書的邏輯更為流暢,更有利於適應教學的需要。二是加強了對當代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新特點、新趨勢的理論分析,對國際貿易中的新型貿易壁壘等,也作了適當探討。三是進一步更新和增加了有關案例和代表性資料。
... [顯示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