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American anti-terrorism strategy
論文作者
張紅 著
導師
趙匯指導
學科專業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恐怖主義 反恐怖活動 美國
館藏號
D871.2
館藏目錄
2010\D871.2
內容簡介
同時,全球化的深化、科學技術特別是網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恐怖主義發展成為國際恐怖主義。本文以美國反恐戰略為研究角度,詳細梳理美國反恐戰略對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分析其實質是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實現,從而為國際反恐合作提出建議,並就我國面臨的國際恐怖主義問題提出對策。圍繞這一主題,全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國際恐怖主義泛濫的背景及其新變化 冷戰結束後,國際背景發生了變化,對國際恐怖主義造成一定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國際格局的巨大變動。首先,國際格局出現了單極化的傾向,美國成為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其次,冷戰後,國際格局也同時出現了多極化趨勢,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國家迅速發展起來;再次,國際組織的作用日趨加強。2、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第一,全球化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第二,全球化在推進國際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同時,也給國際社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3、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泛濫。冷戰結束後,民族主義浪潮和宗教極端主義浪潮興起,致使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成為了“三股惡勢力”,嚴重威脅國家主權,危害國際安全。 4、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推進了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但也形成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 在此基礎上,國際恐怖主義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國際恐怖主義在組織、襲擊目標和影響範圍上日益國際化。2、恐怖活動範圍逐步擴大,已經成為一個跨地區、全球性的棘手問題。3、手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殘忍。 4、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便利條件下,恐怖分子大量使用高科技和新式武器。5、恐怖分子自身也出現本土化、模糊化和分散化的新特徵。6、恐怖組織結構逐步發展為“無領袖抵抗”的形式。 二、國際恐怖主義對世界安全的威脅 國際恐怖主義對世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國際恐怖主義是一種非傳統安全問題。首先,非傳統安全具有多元性、擴散性、突發性和全球性等特徵;其次,非傳統安全問題是在全球化迅速發展,國際格局出現重大變動的背景下逐步凸顯出來的;再次,是“9·11”事件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嚴重性。2、國際恐怖主義對世界安全造成的威脅主要體現在:第一,在政治安全方面,威脅了國家主權完整,增加了政府行使主權的成本;第二,在經濟安全方面,國際恐怖主義從事大量非法經濟犯罪活動,破壞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恐怖攻擊對相關國家的旅遊業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第三,在軍事安全方面,武器市場的混亂、非常規武器的外流,加強了國際恐怖主義使用超常規手段的破壞性,嚴重削弱了國家軍事力量保衛國土安全的有效性;第四,在信息安全方面,國際恐怖主義利用信息網路技術加強了恐怖攻擊的有效性,同時形成了一種新型恐怖主義——信息恐怖主義;第五,在文化安全方面,以民族主義和宗教主義為指導的國際恐怖主義對世界其他文明產生了嚴重威脅,在此基礎上的文化衝突頻繁發生。已開發國家為了自身利益進行的反恐鬥爭被恐怖分子利用,引發“文明之爭”。 三、美國反恐戰略對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使得美國很難為所欲為,反恐策略也主要以被動防守為主。這種情況在冷戰結束後發生了變化。1、冷戰後美國反恐戰略的發展變化。冷戰後美國反恐戰略進行了調整,但只是在形式上加強了各種反恐怖措施。 “9·11”事件後,美國反恐戰略發生了巨大轉變,不但本土安全被提到了首位,而且布希政府開始利用反恐推進對外戰略的全面謀劃:第一,以“反恐”為劃分標準,試圖建立美國主導的“反恐志願者同盟”。第二,提出了“先發制人”的反恐戰略。第三,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次反恐戰爭。2、“9·11”事件後美國反恐戰略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極端利己主義的反恐雙重標準變相助長了國際恐怖主義的泛濫;其次,“以暴制暴”的反恐手段使美國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再次,美國為了與聯合國爭奪世界反恐主導權採取的實用主義態度破壞了國際反恐合作的有效開展;最後,“先發制人”反恐戰略對國際法提出了挑戰,加劇了國際社會動盪。3、美國反恐戰略是國際恐怖主義泛濫的重要因素,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反美恐怖主義日漸增多;第二,美國盟國不斷遭殃;第三,加劇了地區衝突,國際社會更加動盪不安;第四,破壞了國際反恐合作的有效進行。 四、美國反恐戰略的實質:全球戰略利益的實現 美國反恐戰略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一定思想基礎之上,並為其全球戰略利益的實現而服務。1、美國傳統思維:濃重意識形態色彩的保守主義。美國例外論和自由主義一直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當代美國保守主義思想。2、新保守主義的興起與美國全球霸權戰略。20世紀60年代以後形成的新保守主義經過不斷的發展完善,在小布希政府時期達到高峰。 “9·11”事件後,布希總統採取了一系列激進的反恐戰略,由此逐步形成了“布希主義”。3、反恐過程中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逐步實現。美國利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藉口大肆推行其全球霸權戰略,從而實現其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軍事利益。 五、反思美國反恐戰略,推進國際反恐進程 要推進國際反恐合作進程,美國的一系列做法必須改進。1、摒棄保守主義思維模式,樹立非傳統安全觀念。正確區分傳統安全觀和非傳統安全觀,改變美國一直以來的保守主義思維模式,樹立新安全觀念,才能有效打擊國際恐怖主義。2、科學界定國際恐怖主義,自覺抵制霸權主義干涉。美國肆無忌憚地劃分“流氓國家”和“失敗國家”,主要利用了國際社會沒有明確的關於恐怖主義定義的漏洞。因此,必須儘快就國際恐怖主義內涵達成一致,才能有效地抵制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時,暴力反恐也要慎用。3、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聯合國的主導地位,才能建立有效的國際反恐機制。聯合國在多年的反恐鬥爭中做出的有益貢獻已經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當然,要真正解決國際恐怖主義問題,只有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才是根本。4、加強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多邊反恐合作。由於國際恐怖主義的全球化特徵,僅靠聯合國的領導無法快速有效地對其進行防範和打擊。因此,世界各國在區域合作興起的背景之下,建立了眾多區域反恐合作機制,其中“上海合作組織”影響力最大、成效最顯著。5、我國在國際反恐合作中的地位及應對。我國面臨的主要國內恐怖主義威脅就是“東突”問題。要從發展本國經濟和加強國際合作兩個方面著手,解決“東突”威脅。同時,積極參加國際反恐合作,促進國際安全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具有良好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本文對系統研究國際恐怖主義有較好的理論意義。目前國際社會關於恐怖主義的研究,尤其是關於國際恐怖主義滋生和泛濫的根本原因的研究一直沒有達成廣泛認同。本文從美國反恐戰略與國際恐怖主義的內在聯繫著手,對我們正確認識當今國際恐怖主義的現狀,認清國際恐怖主義泛濫的一些重要原因,形成獨立完善的恐怖主義研究體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其次,本文對國際社會有效反恐具有較好的實踐意義。美國以反恐為藉口大肆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妄圖實現其稱霸全球的戰略野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目前國際恐怖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日益泛濫,嚴重危害了世界安全與穩定。因此,更好地認識美國反恐戰略與國際恐怖主義的關係,更充分地認識美國反恐戰略存在的問題,可以在國際反恐合作中有效抵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干涉,有效遏制國際恐怖主義泛濫,從而有利於國際社會反恐合作的進一步加深,有利於世界安全與穩定的發展。 本論文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本文試圖通過對美國冷戰後反恐戰略的調整變化的分析,找出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實現與當今國際恐怖主義泛濫的內在聯繫,由此有針對性地尋求國際合作反恐的有效途徑。第二,通過對美國保守主義,特別是新保守主義思想基礎發展變化的分析,詳細梳理美國反恐戰略的理論發展基礎,找到美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真正意圖,即以反恐為藉口實現其全球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