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產品組合策略
國際企業要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分析、評價並調整現行的產品組合,實現產品結構的最最佳化。企業調整產品組合的方式有兩種:①產品線改進方式,增加或剔除某些產品項目,改變產品組合的深度;②產品線增減方式,增加或減少產品線,調整產品組合的廣度。企業在調整產品組合,實現產品組合的最最佳化時,應充分考慮到各產品線的銷售額對利潤的貢獻,並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組合策略進行比較。一般來說,企業調整產品組合時,有以下策略可供選擇。
1.擴大產品組合策略
擴大產品組合策略有兩種情況,即開拓產品組合的寬度和加強產品組合的深度。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額和盈利率開始下降時,就應該考慮增加產品線或產品項目的數量,開發有潛力的產品線或產品項目,彌補原有產品的不足,保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產品組合,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財、物資源。企業在一定時期的資源狀況是穩定的,而隨著經驗的積累、技術的發展或原有市場的飽和,企業就會形成剩餘的生產能力,開展新的生產線就可以充分利用剩餘生產能力。擴大產品組合還可降低企業的系統風險,避免因某一產品市場的衰竭而引發企業的滅頂之災,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2.縮減產品組合策略
當國際市場疲軟或原料能源供應緊張時,企業往往會縮減自己的產品線,放棄某些產品項目,這就是縮減產品組合策略。縮減產品組合策略要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產品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來決定產品線的取捨。縮減產品組合策略不是要真正退出市場,而是通過縮小戰線,加強優勢來保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縮減產品組合策略,可以使企業集中技術、財力扶持優勢產品線,提高產品競爭能力,獲得較高的投資利潤率;可以減少資源占用,最佳化投資結構,加速資金周轉;有利於企業生產的專業化,使企業向市場縱深發展,在特定市場贏得利益和信譽,避免滯銷產品破壞企業形象;保持企業蓬勃發展的勢頭。
3.產品線延伸策略
各種產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場地位。產品線延伸策略就是指企業全部或部分地改變企業原有產品線的市場地位。產品線延伸策略有3種方式: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雙向延伸。
(1)向下延伸策略。指企業把高檔定位的產品線向下延伸,加入低檔產品項目。例如瑞士手錶過去一直定位於高價時髦的珠寶手錶市場,包括勞力士(Rolex)、派捷特(Piaget)、浪琴(Longines)等。但是到1981年,瑞士的ETA公司推出了斯沃琪(Swatch)時裝表,價格只有40~100美元,來滿足追求潮流的年輕人。
企業實行向下延伸策略通常是基於以下目的:
①利用高檔名牌產品的聲譽,吸引購買力水平較低的顧客,促進他們購買企業產品線中的大眾產品。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品牌形象,適應各層次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
②拓展企業的銷售市場,實現企業更高的利潤追求。
③彌補企業產品線的空白,使企業產品系列化,不出現斷檔現象。
企業執行向下延伸策略,必須充分考慮市場反應。如果向下延伸策略不僅不能打開低檔產品市場,還可能會破壞高檔產品的市場形象,則企業應該放棄向下延伸策略。如果一定要向低檔產品市場發展,也應該重新創立低檔產品品牌,塑造新品牌的形象,而不能使用高檔產品線的品牌。
(2)向上延伸策略。指企業把低檔定位的產品線向上延伸,加入高檔產品項目。企業實行向上延伸策略,通常是考慮到如下原因:
①高檔產品市場潛力大,利潤率高;
②企業已經具備進入高檔定位的實力;
③低檔產品市場已經飽和,企業只能在高檔產品市場中獲得發展空間。
一旦企業的向上延伸策略獲得成功,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但要使低檔品牌經重新包裝,具有高檔形象是相當困難的,有時還會影響產品的聲譽。因此,企業實行向上延伸策略,必須輔之以適當的市場行銷策劃,重塑產品形象。
(3)雙向延伸策略。即定位於中檔市場的企業向高檔市場和低檔市場兩個方向同時延伸,全面進入市場。當企業在中檔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時,往往會採取這種策略。例如豐田公司在自己的中檔產品卡羅納牌汽車的基礎上,為高檔市場增加了佳美牌,主要吸引中層經理人員;為低檔市場增加了小明星牌,主要吸引收入不多的首次購買者;還為豪華市場推出了凌志牌,主要吸引高層管理人員。
4.產品線現代化策略
產品線現代化策略就是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改造企業的生產過程,實現生產的現代化。在某種情況下,雖然產品組合的深度、寬度、長度都非常適應市場的需要,但產品線的生產形式卻可能已經過時,這時企業就要實行產品線現代化,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這一點在國際競爭中尤為重要。
實行產品線現代化策略有兩種方式:
①休克型改造方式,在短期內投入巨額資金,對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技術改造,甚至不惜短期內停止作業。這樣做可以緊跟國際技術水平,減少競爭對手數目。
②漸進型改造方式,逐步實行企業的技術改進。這樣做可以減少資金的占用水平,也不需停產進行改造,但競爭對手可能很快就會察覺,並可立即採取措施與之對抗。企業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資源狀況、競爭能力和形勢,權衡利弊,慎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