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第一猛將——薛岳
縱觀國軍戰史,國民黨軍的第一大戰將是薛岳。薛岳年幼崇拜岳飛,取名薛岳,年輕時曾和葉挺分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護衛營長;紅軍長征時期,薛岳指揮湘江戰役,至使共軍從8萬人減少到3萬人,後任追擊軍總司令;抗日戰爭期間薛岳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指揮萬家嶺戰役,消滅一萬多名日軍,幾乎全殲日軍一個整師團;後指揮四次長沙會戰,消滅日軍20多萬人,取得抗日戰爭期間消滅日軍的最大戰果,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表彰。國民黨軍第二猛將——胡璉
胡璉諧稱“狐狸”,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十八軍的骨幹:整編第十一師師長。胡璉作風潑辣,性格驕悍,毛澤東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抗日戰爭初期淞滬會戰中,整編第十一師在羅店與日軍展開拉鋸戰,戰死幾千日軍,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一九四三年,整編第十一師鎮守鄂西石牌,成為了決定中國命運的要塞,石牌保衛戰日軍付出七千多人的重大傷亡之後撤退,保住當時國民黨陪都重慶。1944年,作為嫡系主力,在不久之後的湘西雪峰山會戰中,和74軍聯手作戰,整個戰役歷時55天,擊斃日軍12400多人,擊傷23300人。鑒於整11師(18軍)胡璉在46年後國軍戡亂戰爭開始後中原戰場(近百戰鬥,戰果自明),引起了我軍極大重視,毛澤東特發通告給華野,中野。中野不但對整編十一師高度警惕,幾乎是輕易不與之交戰。能避則避。
1949年10月,第三野戰軍對金門發起進攻。苦戰三天后,共軍被全數剿滅。重建的敵18軍隨胡璉12兵團參加了金門之戰。金門戰役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國民黨第三猛將——陳明仁
陳明仁黃埔軍校一期畢業,作風勇猛,性格倔強。黃埔學生軍血戰惠州,他第一個奮勇登城。戰後,蔣中正親令陳明仁立於城牆之上,接受全軍的敬禮。後陳明仁在軍閥混戰中屢立戰功,1930年27歲任二十八旅少將旅長。抗日戰爭時期,陳明仁率部抗日。在九江會戰中,參戰的其它八個師均潰不成軍,獨陳部預二師完成了預定任務。次年春,開赴廣西參加桂南會戰,與日軍奮戰七天七夜,殲敵2000餘,完成任務,1944年,陳明仁率七十一軍進入滇西,滕沖一仗,殲敵4000餘人,隨後,他又指揮了圍攻松山,出擊龍陵,攻克回龍山等戰役,每戰皆捷,最後攻克日軍的重要據點遮放,協助友軍攻克了中緬邊界重鎮畹町。完成中印兩軍勝利會師任務。由此,陳明仁被譽為“能戰之將”。”
國軍戡亂戰爭期間在東北樞紐四平,陳明仁大戰林彪。他以2萬守軍對抗第四野戰軍10餘萬人圍攻,孤軍堅守四平四十多天,巷戰十九個晝夜,後林彪放棄進攻,陳被蔣介石擢升為第七兵團司令官。
淮海戰役前夕,劉恃、杜聿明三次面邀陳明仁到徐州擔任兵團司令,胡宗南電請蔣介石派陳明仁去西北任職,白崇禧亦推薦陳明仁擔任武漢警備司令。但是陳性格執拗,所以在國民黨軍界屢受排擠,和上司妒嫉。後陳明仁後在背叛黨國,湖南起義,55年獲解放軍上將軍銜。
國民黨軍第四猛將——孫立人
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赴美留學於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維吉尼亞軍校,畢業,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後回國,任職於稅警總團。1937年,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1941年底,蔣中正將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由孫立人為首任師長,立即奉派趕抵緬甸八莫,解救被日軍包圍的英軍,經過苦戰,孫部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已的敵軍,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曾轟動全球,使孫立人舉世聞名。英皇特授予他帝國英雄勳章,美國政府也為他頒授了豐功勳章。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向緬北大舉反攻,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攻勢厲。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因迭克強敵屢建戰功,當時的國際輿論際讚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