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簡史
該部原為馮玉祥西北軍部隊。1930年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敗北,西北軍退到黃河以北的原反蔣軍第2方面軍第5路總指揮孫連仲,於10月18日,在新鄉通電投蔣,當月26日被委為第26路軍路總指揮。隨後該部調山東濟寧一帶就食整編,以原西北軍之13、15師和隨孫投蔣的原馮玉祥總部手槍旅編為25師,孫連仲兼師長,以原西北軍第12師及高致和、曹金聲2個旅編成第27師,以高樹勛為師長,另將原西北軍騎兵第四師張華堂、祝常德兩旅編成騎兵第4師,以原西北軍騎兵第3師師長關樹人為師長,歸入該路軍。
1931年初,孫連仲江西清鄉督辦名義,率部進入江西,參加對中央紅軍的第二、三次圍剿,並辭師長職以李松昆繼任。同年6月,以該路軍25、27師合編為17軍,仍隸該路軍,以高樹勛為軍長。二十六軍在紅軍機動靈活的戰術面前,屢吃敗仗,損失了約一個旅的兵力,加之孫部官兵多出身於北方,不服南方水土,營中瘧疾、赤痢流行,死亡日有發生。加上紅軍的政治瓦解,軍心日漸不穩。適孫連仲本人患牙疾,乃請假赴南京就醫,27師師長高樹勛亦私自離隊赴廬山,部隊交由參謀長,地下黨員趙博生指揮。12月14日,趙博生同73旅旅長董振堂、74旅旅長季振同率兩旅、路直屬隊及27師一部共1.7萬人在寧都起義,開赴蘇區加入紅軍,被編為紅五軍團。
寧都起義後,二十六路軍重新整編,騎兵第4師番號撤銷,所屬祝常德旅改為74旅,編入25師,張華堂旅改編為獨立44旅,直屬路軍。另以原25師殘部整編為73旅。是時該路軍轄25、27師及獨立44旅。
1932年8月,該路軍在宜黃被紅軍擊敗,17軍軍長高樹勛棄城而逃,該師潰散,10月國民政府將高樹勛明令撤職並通緝在案,17軍番號亦撤銷。爾後該路軍進行整編,將25、27師合編為27師,以孫連仲兼師長。是時該路轄第27師及獨立第44旅。
1933年6月,以第26路軍所屬第27師和獨立第44旅編成42軍,調原30軍軍長張印湘為軍長,張拒不接受,7月24日被免職並關押。是年8月23日任命孫連仲兼任該軍軍長,田鎮南為副軍長,仍隸第26路軍,原孫連仲所任27師師長由馮安邦接任。同年9月,孫連仲奉命赴鄂豫皖整理第30軍,於1934年初率該軍及所屬30、31師入贛,歸入26路軍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當年6月,30軍軍長兼30師師長彭振山被免職,由孫連仲兼軍長及師長,紅軍長征後,該路軍調到湖北,追剿賀龍、蕭克部紅軍,當年10月,調駐蘇北,參加國防工整的構築。當年11月,原31師師長李敬明他調,池峰城接任師長。西安事變後移駐河南信陽。1937年6月,張金照代理30師師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該路軍於7月12日奉命支援華北戰場,8月25日,田鎮南接任30軍軍長,馮安邦接任42軍軍長。同年9月13日,孫連仲被任命為第1軍團軍團長,所部改稱第1軍團,並於當年10月初編入第二集團軍序列,至此第二十六路軍歷史結束。
序列簡表
總指揮 孫連仲 參謀長:趙博生
十七軍 高樹勛
25師 孫連仲兼、李松昆(1931年繼任)
73旅(董振堂)
74旅(季振同)
75旅(李松昆、劉振亞、張金照)
27師 高樹勛兼
79旅(池峰城)
80旅(施積樞、呂如珂)
81旅(王恩布)
騎兵第4師 關樹人
第1旅(張華堂)
第2旅(祝常德)
十七軍 高樹勛
25師 孫連仲兼
74旅(馮安邦)
75旅(張金照)
27師 高樹勛兼
79旅(池峰城)
80旅(施祝樞)
81旅(王恩布)
獨立44旅 張華堂
四十二軍 孫連仲兼(1933.6)
27師 孫連仲兼、馮安邦(1933.8繼任,同時任命池峰城為副師長)
79旅 池峰城、黃樵松(1993.8繼任)
80旅 馮安邦、閻延俊(1933.8繼任)
獨立44旅 張華堂
三十軍 彭振山、孫連仲(1934.6兼)、田鎮南(1937.8.25繼任)
30師 彭振山、孫連仲(1934.6兼)、張金照(1937.6代)
88旅 張金照(1936.4升副師長)、任泮蘭(1936.4繼任)
89旅 彭國楨、侯鏡如(1935.3)
90旅 張思賢、乜子彬(後裁撤)
31師 李敬明、池峰城(1934.11) 副師長:康法如(1937.07.24)
91旅 張孝性、黃鼎新(約1935年初)
92旅 李敬明、劉恆德
93旅 康法如(1932.07)
四十二軍 孫連仲、馮安邦(1937.8.25繼任) 副軍長:田鎮南 參謀長:魯崇義
27師 馮安邦 副師長:張孝性
79旅 黃樵松
80旅 閻延俊
獨立44旅 吳鵬舉(1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