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榮鄉

國榮鄉

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位於貴州省石阡縣城西南面約15公里 ,平均海拔800米。全鄉行政區域總面積55.61平方千米,鄉轄4個行政村,101個村民組,2005年末,全鄉人口總戶數3692戶,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47萬人,非農業人口390餘人。該鄉有耕地面積830餘公頃,其中:田665公頃,土165公頃。年人均收入920元左右,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東與中壩鎮接壤,西與白沙鎮相鄰,南與甘溪鄉為界,北與龍井鄉毗鄰,是一個極為偏僻落後的貧困鄉。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國榮鄉全貌 國榮鄉全貌

國榮鄉,為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下轄的一個鄉,地理位置特殊,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土地肥沃,屬典型的山區鄉鎮。森林覆蓋面積廣闊,曾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多年來,全鄉人民以粗放的農業生產度日,依賴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謀生,交通設施的落後嚴重束縛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迄今為止全鄉只有唯一的一條出境公路即“酒國”它是國榮經濟發展的主動脈。自2003年鑲邊工程完工以來,國榮鄉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

經濟概況

農業發展

國榮是一個糧食主產區,以稻穀生產為全鄉人民的主糧,年產量達3899.8噸,以烤菸生產和畜牧業發展為主要經濟支柱。烤菸生產面積可達2500餘畝,產值約為200多萬元;畜牧存欄量有1.5 萬餘頭(只),每年為農民創收約為70多萬元。國榮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待開發,峰巒迭起青山綠水的猴子岩(又名:“觀音岩”)四季如春,使人流連忘返;香菸繚繞的風洞、南山寺令人心曠神怡。

村民致富

2008年8月28日至29日,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旅遊協會會員代表一行10餘人,到湖南省鳳凰縣取“旅遊致富經”。

樓上古寨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侗族村寨,被稱為“佛頂山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莊”,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樓上古寨自身厚重的文化,加之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幾年引來了不少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觀 光旅遊。然而,因受傳統農業生產的影響,多數樓上人對發展旅遊還顧慮重重,致使樓上古寨的旅遊還處於“小打小鬧”的地步,沒有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今年,該寨被確定為縣級新農村示範點後,樓上人抓住這一契機,成立了旅遊協會。為轉變協會會員“固步自封”的保守意識,發揮他們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在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該協會會員代表10餘人奔赴湖南省鳳凰縣取“旅遊致富經”。

“取經團”一行在鳳凰先後參觀了東門古城樓、沱江河畔的吊腳樓、石板街、南長城遺址、風雨橋、萬和樓等歷史古蹟。還與當地居民座談,了解當地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品、風味小吃的製作流程。該村旅遊協會會長周華昌興奮地說:“這次外出,讓我們開拓了眼界,受到了教育。作為會長,回去後,我要發動全寨民眾都來發展旅遊,真正讓旅遊成為我們老百姓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轉移培訓

為迎接“十一”黃金周的到來,作為石阡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千年古寨——樓上,經多方聯繫,積極籌備,邀請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旅遊局、扶貧辦、建設局、職中等單位(部門)舉辦了一期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引導型培訓班,吸引了百餘名村民參加。

培訓時間為兩天,培訓內容包括《鄉村旅遊開發》、《禮儀與接待》、《導遊服務與技能》、《旅遊法律法規》、《旅遊常識》等,同時,要求村民們要樹立熱情周到的服務理念,接待也是生產力的發展意識。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鄉村旅遊的接待水平,促進全縣旅遊服務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鄉生產總值達4475.5萬元,同比增長2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2.4萬元,財政總收入達到33.8萬元,貸款餘額達到855萬元,銀行存款餘額達到9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00元。經濟發展呈現運行速度加快,結構不斷最佳化,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基礎建設

全鄉共有國榮—白沙鎮、湯山鎮、甘溪鄉三條出境公路,其中有“酒國(大關酒廠—國榮)”油路(正在建設中),全鄉村組公路通達率95%。

集鎮建設:投入150多萬元的國榮鄉移民新街已建設完工,100餘戶居民已全面入駐。

全鄉有移動機站4個,有聯通機站4個。

產業發展

堅持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5萬噸;烤菸生產有一定發展,收購菸葉1.6萬擔,完成財政稅收15.8萬元;生態畜牧業持續發展,肉類總產量達到1250噸;建成了呂家灣標準化養殖小區,投放生豬貼息貸款11萬元,推廣了良種豬60頭(其中二元雜60頭,大約克2頭),年末生豬存欄9000餘頭。茶葉產業建設穩步推進,發展新植茶園990畝,完成幼林茶園管理1700畝。

國榮鄉山川秀麗,文化底蘊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遍及全鄉,主要風景名勝有:廖賢河峽谷風光,群豐溶洞群,猴子岩,梓潼閣,南山寺廟,風雨橋等,鄉內景區景點以樓上古寨最為著名。樓上古寨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是一座典型而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寨,集“流光古韻、丸熊古風、北斗古道、天馬古樓、馬桑古屋、天福古井、楠桂古橋、黃秧古樹、文林郎古墓、紅子岩古書”為一體。自2004年開始打造至今,古寨旅遊設施趨於更加完善,旅遊功能更加齊全。產業發展主要種植烤菸、油菜等經濟作物,有無籽西瓜、西紅柿、大蒜、辣椒、豇豆等。有糍粑、酸湯豆腐、泡辣椒、泡大蒜、酸洋姜、神仙豆腐等風味小吃,古寨還有近千年的山歌、哭喪、哭嫁、吹嗩吶等民族風俗。

社會事業

樹校園新風建和諧校園——發展中的國榮鄉九年制學校

國榮鄉中學 國榮鄉中學

國榮鄉九年制學校位於石阡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15公里,由地方名士黎斐然、熊祝山竭力籌備,並得到夏國光先生的鼎力相助而始建於1904年,校舍位於國榮四季堡的黎氏宗祠,後來,偽政府建有占地面積420平方米一樓一底的木房兩棟,因政局動盪,解放前的四季堡學堂竟無一屆國小畢業生。建校103年以來,該校共培養學生20000餘人,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

解放後的國榮國小在中國共產黨各級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下,國榮公社黨委秉持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宗旨,學校員工樂於清貧,勤懇耕耘,在20世紀50年代,周其貴任校長時期,學校教育呈現出空前的發展態勢:有教師28人,學生800多人,後於1971年增設國中,學校管理質量逐步提高,人才輩出。

1976年8月被石阡縣委政府命名為石阡縣國榮中學,時任校長強仁虎,教師13人,班級四個(含高中一年級一個班),1978年7月,高中停辦,學生189人(其中高中生48人),而小學生卻回響國榮公社的號召回到學生所在大隊學校就讀,因此,國榮公社所在地的中心大隊民辦國小便應運而生,經幹部民眾的不斷努力,教學設施逐步發展,於1988年8月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石阡縣國榮國小。國榮國小和國榮中學在發展中都極其困難,然而,教師們本著在競爭中取聲譽,在改革中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積極營造黨以興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教育教學氛圍。回首艱辛的創校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國榮鄉九校決心大手筆勾畫“科教興鄉”的宏偉藍圖。

學校的發展道路是非常坎坷的,許多教師為了學校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6年以來的歷任校長是:周文昌、呂應江、李蓬標、周其喜、劉國富、覃禮斌、馮順、李家銀、李仁周。

2000年8月,為了實施綜合管理,共享教育教學資源,經鄉人民政府討論決定把國榮中學和國小合併,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國榮九年制學校,自此,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配備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學生人數由680人發展到1082人,教職工由35人增加至53人。2001年修建了學校校門及校門外橋樑過道,建學校圍牆、操場,興建占地150平方米的師生廁所兩棟,同時啟動綠化校園,栽花種樹,添置課桌凳、櫥窗等系列工程,共投入27萬餘元。從2004年以來,學校投入行政、教導辦公室電腦兩台、遠程教育設備電視機兩台。2005年通過了縣年審,複評合格,被命名為縣級雙優文明學校。2005年國家下撥55.5萬元修建食堂,招商融資68萬元的學生宿舍樓落成,學生住宿難、吃飯難的問題從此成為歷史。

如今,全校占地已發展到25000平方米,擁有5棟磚混結構的教學樓1棟,磚木結構的教學樓1棟,實驗樓、食堂、宿舍各1棟,教學設備不斷完善。多媒體教室及設備、13800多冊藏書的圖書室、生化實驗室、微機室等一應俱全;校園內有百多年歷史的桫欏裝點的“休閒走廊”,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有生機盎然的花園,有圖文並茂的校門文化。有教職工6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中級職稱的19人,有學生1300多人,共有21個教學班。立足於校本教研,學校教師取得了豐碩的教研成果:近三年來,教師發表論文共100多篇,其中,國家級15篇,省級35篇,地級20篇,縣級30篇,教師學生獲獎100餘人次;教學質量更是得到很大提高,部分班級已邁入了全縣第一的寶座。2007年10月順利通過了省人民政府的“兩基”複查、“普實”驗收工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國榮鄉九年制學校在新一界領導辦子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思維,團結協作,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2003年,榮獲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二等獎;2002年12月,獲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二等獎;2002年獲素質教育文藝匯報演出優秀獎;2001年4月,獲全縣五四紅旗團委;2002年12月,獲年度“兩室”工作先進學校;2003年10月,獲全縣抗擊非典先進集體;2000年獲語文教研組獲全縣優秀教研組;2002年9月,獲素質教育文藝匯報演出優秀獎;2008年,被縣教育局評為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2008年,被縣教育局評為毒品預防先進集體;2008年4月,獲2007年度教育管理二等獎;2008年4月,獲2007年度辦學水平合格學校;2007年4月,獲2006年教育管理工作三等獎;2003年12月,獲年度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9月,獲全縣素質教育文藝匯報演出組織獎;2006年2月,獲2005年度教育管理二等獎;2007年3月,獲2006年度無償獻血先進單位;2006年,獲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12月,被縣教育督導室授予“雙優文明學校”光榮稱號。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李仁周校長的正確領導下,國榮鄉九校已成為一顆耀眼的明珠,步入了持續健康的發展軌道。全校師生員工牢記“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辦學理念,以“愛崗敬業、樂於奉獻、開拓創新”的教風,以“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成就未來”的校風,以“校興我榮、校衰我恥、教研興校、科研強師”為辦學宗旨,不斷加大建設,強化管理,更新觀念,共同開創富有國榮農村教育特色的學校,爭創石阡同級同類學校的一流學校,高標準地把國九校建設成為學園、樂園,從而使國榮九校成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