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杭郡詩輯
地方詩總集,三十二卷。清吳顥輯,其孫吳振棫補輯。吳顥原名嗣程,字仰顥,號洛波,一號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舉人,官遂昌教諭。此編收錄清初至乾隆末年、嘉慶初年杭州詩人作品,杭州在清為府,包括錢塘、仁和、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八縣與海寧州。吳氏認為當時流傳甚廣的《國朝詩別裁》所選杭州詩人作品太少,與杭州府詩人之盛況極不相符,而且《國朝詩別裁》又止於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中葉以後杭詩甚盛,名篇佳作皆未錄入,不免有遺珠之憾。吳氏對杭州詩發展的來龍去脈十分了解,從此集可以考察杭州詩派與浙江詩派在清代的發展變化;全書共收錄詩人一千三百九十人。自一卷至二十七卷以時代為序。二十八卷收時代未詳者作品,二十九卷收“無名氏”作品。三十卷為“閨秀”作品,三十一卷為“名流寄寓”,三十二卷為“方外”作品。此書體例仿《檇李詩系》、《三台詩錄》,每人先錄小傳、所著集名,再介紹詩人逸事及評論(按:此部分多為顥孫吳振棫所補)。書中著重搜輯“名位未顯”或“後嗣式徽”詩人之作,至於名家只是略加采掇,如錢塘袁枚僅錄詩四十餘首。採集所本除各家專集外,還取於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鄧漢儀《詩觀》、孫以榮《湖墅詩鈔》、趙時敏《郭西詩鈔》、柴傑《浙人詩存》等總集。書前有索引,將所收錄詩人姓名按韻目編列。此書吳顥初刊於嘉慶五年(1800)),二十年後版毀於火,顥孫振棫據舊本加以纂錄,增加了一些詩篇,刪除了兩位非杭籍人士作品,有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國朝杭郡詩續輯
地方詩總集,四十六卷。清吳振棫纂輯(Tseyung按:著者多有作孫振棫,乃“顥孫振棫”之誤,是為吳振棫。吳顥見本條【附】)。吳振棫(1792一1870)字宜甫,號仲雲,又號再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此書為《國朝杭郡詩輯》續編。體例一準《詩輯》。編者於道光十年庚寅(1830)丁憂家居,整理其祖吳顥《詩輯》,發現頗多遺漏,自序云:“伏念順、康以來,原輯間有脫漏,先大父嘗為續輯,而未成書。自庚申(1800年,《詩輯》成書之時)去今逾三十年,名卿耆宿、魁儒雋流,飄忽殂謝,不可計數。遂復搜羅編次得一千七百五十八人,為續輯四十六卷。凡原輯、續輯所錄之人,有可考見,輒為綴敘,或采自雜家,或征之聞見。碎事脞言,亦加捃拾。”一卷至四十卷收順冶初至道光十五年(1835)作者,以科目年輩為序;四十一卷至四十三卷收“閨秀”;四十四卷至四十五卷收“流寓”及無名氏(《續輯》特標出“流寓”一目,與《詩輯》不同);四十六卷收“方外”。所錄之詩良莠不齊,自序云:“棫謂品騭良楛,責在宗匠;以詩存人,務廣甄錄,則先大父顯微闡幽之旨於焉斯在。”書前有索引,將作者姓氏按韻目排列。有光緒二年(1876)杭州丁氏刊本。國朝杭郡詩三輯
地方詩總集,一百卷。清丁申、丁丙編纂。丁申字竹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於道光、鹹豐間,丁丙(1832—1899)字松生,一字松存,號嘉魚,丁申之弟。杭州經鹹豐間太平天國戰火,文獻零落,丁氏兄弟向以搶救文獻自任,故繼《國朝杭州詩輯》、《國朝杭州詩續輯》而編訂此集。全書共收錄杭州詩人四千七百八十五人,始於順治,終於光緒初年。對於參加科舉考試者,每科多立專卷,以時代先後為序。如五十二卷為“道光壬辰鄉試”者作品,五十二卷為“道光十三年癸巳”參加會試者作品。七十七卷至八十卷收“鹹豐庚申、辛酉”死於太平天國戰爭中人士作品,九十二卷、九十三卷收錄駐防杭州的八旗旗丁及其後人作品。九十四卷至一百卷收錄“閨秀”、“寓賢無名氏”、“方外”等人作品。入選作者皆附小傳及評論。吳慶坻序云:此書“博採道光以來之詩,而前百餘年為舊本所未采者並補錄焉。庚(午)、辛(未)之難,抗節者眾,別為四卷,以闡潛德。八旗駐防。歷二百年,人文炳然,甄錄所作,以彰國家教養培育之厚。人系以傳,一如前例。左采而右獲,晨鈔而暝寫,蓋二十年而始成。”書前有按韻目排列之人名索引。此書編迄光緒十九年(1893),有清末刊本傳世。 (王學秦)
附編者:吳顥
吳顥,原名嗣程,字仰顥,號洛波,一號退庵,錢塘人。乾隆乙卯舉人,官遂昌訓導。有《睫巢詩鈔》、《遊仙詩》。顥孫吳振棫曾述曰:先大公退庵公,孝友剛毅,出於性成,行動過格,力斥二氏之說。屢上春官,不得志。得官廣文,尋亦棄去。家貧,衣食於奔走,入閩、入蜀、入楚、入齊魯、入黔滇,蹤跡半天下。性尤篤學,誨人無倦色。曉年築樓三楹,榜日“讀書”,課諸孫其中,終日以研究尋討為業。所著《周易纂要》,《家語錄要》、《讀書錄要》、《杭郡詩輯》皆梓行。又著《書經、詩經輯注》、《文選補註》、《格物編》,《詅痴蕞殘》、《蟄夫碎錄》,皆未付梓。平生節嗇衣食,而賑貧濟乏,惟恐不及。每歲冱寒,輒以姜飲草蓐施貧者,中年嘗大病瀕死,恍惚中見有若神人者趨之去且豎二指示之日:“修之則有餘,促之則不足。”惕然而寢,病良已。後年七十五乃卒。回計病時,則數逾二紀矣,殆所謂修則有餘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