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旭社

相聲俱樂部。成立於2009年,由北京仙鶴翱翔影視文化傳播公司創辦,孫愛國、仲品旭先生為負責人,下設宣傳策劃部、設計部、人事部、技術部、業務部等多部門,是一所多部門協調合作的團體機構。

相聲藝術簡介

相聲形成於北京,流行全國。根據《江湖叢談》記載,最早說單口相聲的藝人是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的張三祿,“當其上明地時,以說、學、逗、唱四大技能作藝……自稱其藝為相聲”。其後,是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在北京西城一帶撂地表演的單口相聲藝人馬麻子,“蒙古車王府曲本”《風流詞客》曲詞說他表演的情形是“緊接著鬧個謝情湊湊趣,打個皮科遛遛鋼”、“好話之中必摻著趣話,他慪得那古板之人都笑斷了腸……”。據《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三輯,馬三立《京津相聲演員譜系》一文記載,張三祿曾傳藝給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的朱紹文(一作朱少文)。朱原來演唱太平歌詞,所說小笑話、逗哏及貫口活有些是從張三祿那裡學來的。朱在發展相聲上有很大成就:他編演了新段子分別與他的徒弟貧有本、富有根、徐有祿范有緣合作說演,由此出現對口相聲;他將滿族子弟票友阿彥濤收為代拉師弟(即代師傅收徒弟),促使票友的“清門”相聲和藝人的“渾門”相聲合流;朱還將由評書改行說相聲的沈春和收為代拉師弟,由此形成朱家門、阿家門、沈家門相聲的三個門派;從他開始,相聲行業有了傳徒授藝的規矩。據此,則已知相聲的第一代藝人為張三祿,朱、阿、沈為第二代,師承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先後經歷了八代,以繼承朱派藝業的最多。成名於北京的有:第三代的恩緒;第四代的焦德海、劉德智、李德鍚、玉德龍、張傑堯、陳子貞、高德明;第五代的張壽臣、湯金城、常連安、於俊波、緒德貴、郭啟儒、趙靄如、譚伯如;第六代的侯寶林、戴少甫、劉寶瑞、王長友、郭全寶、羅榮壽、王世臣、常寶華;第七代的馬季、趙振鐸、高英培、侯躍文、牛群;第八代的姜昆、馮鞏、李金斗等。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出版的英斂之《也是集續篇》里介紹相聲說:“其登場獻技,並無長篇大論之正文,不過隨意將社會中之情態摭拾一二,或形相,或聲音,摹擬仿效,加以譏評,以供笑樂,此所謂相聲也。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云大矣。”民國二十二年(1933)張笑俠在《相聲總論》一文中提到相聲的來歷:“在從前只是在王公府第中的堂會中有,外間少見。後來學者眾多,堂會又少,實在不足維持生活的,慢慢地便在台上說。又過了幾年,便跑到天橋地場上說去了。所以有一般人全管他們說相聲的叫做‘叫花子’的。”還提到藝人的遭遇,“在光緒的中葉,曾通令禁止設場子賣藝,他們這一行也在其中。年久了,他們這一行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了,慢慢地散布到各大商埠,差不多的地方,全都有了他們的蹤跡”。“清門”相聲源於1800年左右產生的“全堂八角鼓”演出中的逗哏,多由旗籍票友自編自演,曲目有《酒令》、《燈謎》、《扒馬褂》等,詞句修潔,通稱文哏。“渾門”相聲最初為撂地賣藝時的即興創作,比較粗俗,通稱打罵哏。清末二者合流,去蕪存菁,形成了俗不傷雅的新風格,在發展過程中旁采博引,吸取了評書、蓮花落、練把式、變戲法、滑稽二簧等有關說唱的技巧,形成了說、學、逗、唱兼備的藝術。
相聲的表演方式,最初有兩種,在帷幕中表演的相聲稱“暗春”,公開表演的相聲稱“明春”。到了清宣統三年(1911)後只有“明春”一種在繼續發展。相聲的形式共分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三種。單口相聲,是一個演員表演的長短笑話。對口相聲,是兩個演員表演的,敘述人甲稱“逗哏”,輔助對話的乙稱“捧哏”,表演時,依甲乙二人說表內容的輕重與語言風格之不同,又可分為“一頭沉”、“子母哏”和“貫口活”三類。群口相聲,是三個以上演員共同表演的,甲稱“逗哏”,乙稱“捧哏”,丙等稱“膩縫”。
一段相聲一般由“墊話兒”——即興的開場白;“瓢把兒”——轉入正文的過渡性引子;“正活兒”——正文;“底”——掀起高潮後的結尾四部分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新創作的相聲也常有省略“瓢把兒”的。相聲用藝術手法組成“包袱兒”,表演當中通過說表而“抖響”使人們發笑。其手法計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後貶、陰錯陽差、一語雙關、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講曲解、違反常規等數十種。每一段相聲里一般含有四五個以上風趣幽默的“包袱兒”。

國旭社簡介

國旭社相聲俱樂部成立於2009年,由北京仙鶴翱翔影視文化傳播公司創辦,孫愛國、仲品旭先生為負責人,下設宣傳策劃部、設計部、人事部、技術部、業務部等多部門,是一所多部門協調合作的團體機構。俱樂部主要以策劃大型相聲專題演出而立足於河南文化娛樂市場,至今已有大小演出近百場。作為新企業、新起點,國旭社相聲俱樂部力行卓遠,以務實為本,以創新為理念,打造“因為相聲、歡樂無處不在”的宣傳口號,為弘揚相聲藝術、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而不懈努力著。
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先生、閆月明先生分別為俱樂部藝術顧問和藝術總監。強大的資源後盾、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以及社會大眾的熱心關注,使得國旭社相聲俱樂部迅速而穩健的成長,一次又一次的把最精彩的演出呈現給廣大觀眾。

藝術顧問:李金斗

李金斗: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華相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他十三歲坐科學習相聲藝術,深得前輩王長友、譚伯茹等相聲藝術家的真傳。出科後,又拜相聲名家趙振鐸先生為師。李金斗博採廣收各相聲名家的表演藝術特長,集北京的清雅,天津的火爆,東北粗獷於一身,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的藝術風格。他把說、學、逗、唱巧妙的結合起來,同時又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相聲的技巧並運用到現實相聲表演之中,從而達到了帥、賣、脆、快。
主要作品: 《武松打虎》、《五十子》、《救救孩子》、《老鼠秘語》、《夾板氣》、《唱京劇》、《省略語》、《捉放曹》、《醉酒歌》、《東施效顰》、《天文學》、《扒馬褂》、《搞對象》、《認倒霉》等。

藝術總監:閆月明

出身曲藝世家,成名在相聲表演,其實他是一位真正的相聲創作高手。他創作的相聲段子《將心比心》、《開水養活魚》、《吃侃擂台賽》、《離題》等都曾經非常流行。主要作品:《假話公司》、《如此公道》、《漢沽,我美麗的家鄉》等。
2007年12月8日,閆月明正式拜已故的相聲名家高英培先生為師,了卻了多年的心愿。
1991年春節聯歡晚會相聲:閆月明、常佩業笑林李國盛《笑星勸酒》
1992年春節聯歡晚會相聲:閆月明、李建華王平《論捧》
1994年春節聯歡晚會群口相聲李金斗石富寬、閆月明、單聯麗《離題》
1995年春節聯歡晚會群口相聲:李金斗、石富寬、常貴田、閆月明《新春樂》
常佩業、閆月明《多與少》
影視作品:
2009年 參演電影《鄉村大嘴巴》主演:閆月明、方青卓、孫渤洋

長期特邀嘉賓

姜昆 戴志誠 馮鞏 王彤
范軍 於根義 王謙祥 李增瑞
李金斗 李建華 劉洪沂 李嘉存
閻月明 郝愛民 宋德全 王鈺
陳寒柏 王敏 李偉建 武斌

成員組成

負責人:孫愛國、仲品旭 
孫愛國,相聲演員兼導演,在2009年8月8日推出相聲劇《大話水滸》,以藝術誇張的手法借古諷今,以古代人 的故事展現當代人的思想,歷史與人文的結合,藝術與現實的碰撞,相聲與話劇的聯袂,國家級導演編劇演員傾心打造。有怎樣的讓你捧腹與驚奇呢!感受相聲劇,享受高雅的藝術。
社員:
人事部經理:代黛
李小鵬、靳耀松、聞岩、王璐、張龍、郜振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