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簡介
![](/img/9/bd5/nBnauM3X2UTOxgDNyQDMxkzM0MTM3kDN0kTMwADMwAjMxAzL0A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陳獨秀是政治人物,他晚年對世界大勢,抗日戰局,政治理論(包括重估布爾什維克理論及其領袖之價值)和發展資本主義等問題有許多論述,但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撰寫《國小識字教本》。1939年底至1942年他死去之前寫給臺靜農的一百餘封書信,百分之七十都是關於他正撰寫的這部著作。或增補字條刪修書稿,或憂慮寄出的書稿是否已抄正及校改,更擔心手稿和抄正書稿遺失或毀於戰火,催問何日能出版及如何出版等等。1940年6月15日他在致臺靜農信中寫道:“此次續寫之稿,約為期月余,甚勉強,致於左邊耳轟之外,又加以右邊腦子時作陣痛,寫信較長,都不能耐,勢必休息若干時日也。”在上文兩豎行中間尚有一行小字:“日寫五六小時,仲純在此必干涉也。”
陳獨秀對自己這部著作是頗自信的,認為必能傳世。他1940年12月30日信中寫道:“仍望由館(指教育部所屬中央編譯館——靳注)中油印二三百份,分散各省,以免川亂將原稿散失。拙稿雖未臻完善,而弟頗自矜貴也。”這部書當時未能出版,原因固然多種,主要是因為教育部長陳立夫作梗。結果只油印五十份分送學者和文化機關,陳獨秀本人連油印稿也未看到就死了。
陳獨秀將這部書稿賣給編譯館,是因為臺靜農在編譯館,修改書稿,借參考書,與館方接洽等能方便些。 陳獨秀晚年的這部書稿之修改、謄正、油印,臺靜農出力最多。再一位是魏建功,如陳獨秀1940年11月23日信中說:“拙稿經建功兄校正,有所修改或加注,為益實多。”為油印稿刻蠟紙者姓何,陳獨秀信中說“何君既能讀此書,弟必勻出一部贈他”。
出版情況
![](/img/f/260/nBnauM3X1QzMzYTNyQDMxkzM0MTM3kDN0kTMwADMwAjMxAzL0A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陳獨秀所著的《國小識字教本》,在大陸,已於1995年5月由巴蜀書社公開正式出版,整理校訂者劉志成先生。16開本,20萬字,印數1200冊。該書由成都書法家張勉知先生,用了近兩年時間,工楷謄正,文字清雅遒勁。劉志成先生是復旦校友,現為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據他說,此書出版,嚴學宭先生功勞很大,他是接受嚴學宭先生之託,對此書進行整理校訂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的《國小識字教本》,與巴蜀書社版的《國小識字教本》,依據的都是國立編譯館的油印稿。但兩個版本所據的油印稿的流轉過程卻不相同,說來也頗有趣。
據報導,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的《國小識字教本》,“系從梁實秋珍藏的專家手描版整理而來”。當初,梁實秋分得一本國立編譯館的油印本,“十分珍愛,日後帶往台灣,請專人描清字跡,影印500冊,仍感不佳。再請人費時十個月將全稿重描無誤,書名改作《文字新銓》,隱去作者姓名與《自敘》,代之以梁序,於1971年由台灣語文研究中心影印出版。梁實秋私下告訴友人,此為陳獨秀遺作。”
而巴蜀書社版的《國小識字教本》所據的油印本,則是經由另一路徑。據嚴學宭先生在巴蜀本的《前言》中說:“1946年我在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訓詁學時,新任校長王星拱(撫五)為仲甫(按:陳獨秀表字)先生摯友,將所藏《國小識字教本》油印稿假我一讀,擊節諷誦,愛不忍釋,當即抄存一份。”巴蜀版的原始版本有二:一是嚴學宭先生的手抄本,二是廣西大學沙少海教授所珍藏的油印本。巴蜀版是綜合手抄本和油印本而成的。從《後記》中可以看出,劉志成先生在為此書整理校訂過程中,付出了辛勤勞動,匡正了原書稿中不少差誤,彌補了原書稿中一些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