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講話全本

國史講話全本

《國史講話全本》是中國現代學術大師,古史辨學派創始人,中國現代民俗學、歷史地理學奠基人顧頡剛所撰的著作。

編輯推薦

名師講義,可讀可信:民國最好的歷史老師,錢穆、譚其驤、童書業、楊向奎、白壽彝等大批史學名家的培養者和提攜者,胡適、郭沫若、余英時等新舊各派公認的學術領袖,毛澤東欽定二十四史點校主持、歷史學家顧頡剛權威撰寫

小說筆法,正說歷史:它是一位歷史學家對死板學術體裁的背叛,是用活潑的通俗體裁撰寫的一套歷史“小說”

關乎華夏的血脈與成長:三皇五帝夏商周,是最早的中國和最初華夏的誕生;春秋,是野蠻到文明的過渡,是不同種族混合而成中華民族的時代;遼宋夏金元,是中華民族內部族群競爭最激烈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大踏步演進的時代

內容簡介

先說上古。

中國文化的底層在哪裡?三皇五帝的傳說到底有幾分真實?“玄鳥生商”的神話與朝鮮人和滿人的神話相近,意味著什麼?擁有羌族血統的周人得到中原後,為何將自己的民族稱為“諸夏”?周人為什麼要區別“夷”“夏”?作為“十三經”之首的《周易》,是怎么發明的?中國人為什麼將“國”叫做“國家”?……幾千年上古史,訴說的是中華祖先的血脈與傳奇。

再說春秋。

公元前712年,魯國大臣羽父派了一個刺客,將魯隱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將自己的孫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晉國權臣趙盾的族人,將晉靈公刺死。類似這樣的弒君故事,在春秋時期為什麼頻頻上演?春秋五霸誰最名副其實,誰是徒有其名?戎狄蠻夷是如何漸漸融入而成新的“華夏”?古代的貴族是文質彬彬的君子還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麼?……三百年春秋史,講的是野蠻到文明的過渡,中華民族的初生。

再說宋蒙。

繁華絕世、武力顯赫的宋朝,為何總是受到異族的壓制?或者也可以反過來一問,總是受到異族侵迫的宋朝,為何還能繁華絕世?從杯酒釋兵權、機關算盡的趙匡胤,到憑兩千人起事、氣吞萬里的阿骨打,從一統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機,到東征西討、天下臣服的鐵木真,宋遼夏金元如何輪番征戰天下?他們的崛起、壯大與衰落之路有何異同?為何中國各族的爭存,會在這三百年達到一個高潮?……三百年宋蒙史,則讓後人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歷史的發展趨勢雖屬必然,卻充滿了巧合與無奈。

目錄

《國史講話:上古》目錄

·導讀

··代序

·前編

中國古代史述略

·正編

前記

第一章中國一般古人想像中的天和神

第二章商周間的神權政治

第三章德治的創立和德治說的開展

第四章商王國的始末

第五章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

第六章周室的封建及其屬邦

第七章西周的王朝

第八章漸漸衰亡的周王國

第九章齊桓公的霸業

第十章秦與晉的崛起和晉文公的霸業

第十一章 楚莊王的霸業

·編後記

《國史講話:春秋》目錄

·導讀

·正編

第一章三代的略史與周的變遷

第二章春秋以前的列國世系

第三章鄭國獨強時代

第四章鄭的中衰與齊的始強

第五章所謂“尊王攘夷”事業的背景

第六章齊桓霸業

第七章晉秦的崛起與其爭霸

第八章楚宋爭衡與周室內亂

第九章城濮之戰與晉文霸業

第十章秦晉的衝突與晉襄繼霸

第十一章晉的中衰

第十二章楚的強盛與狄的衰亡

第十三章晉楚第一次和平盟約的訂立與撕破

第十四章晉的內亂與悼公復霸

第十五章晉楚第二次和平盟約的訂成

第十六章中原和平時期中的各國內政的變遷

第十七章社會組織的變動與學者階級的出現

第十八章北方政局的終結

第十九章南方的混戰與吳的衰亡

第二十章結論

·附編

第一章春秋時的農民生活與商工業

第二章封建社會的組織與其動搖

第三章男女關係與婚姻習慣

第四章世族與世官制度

第五章地方制度與城邑建築及人口

第六章軍制

第七章爵位與官制

第八章教育與刑法

第九章宗教與學術

第十章禮俗及其他

附錄一 春秋史課試題(民國二十六年一月)

附錄二 春秋史課試題(民國二十六年六月月)

·編後記

《國史講話:宋蒙三百年》目錄

·導讀

·正編

宋代的統一

契丹勢力的南漸(上)

契丹勢力的南漸(中)

契丹勢力的南漸(下)

西夏的始末

女真的勃興(上)

女真的勃興(下)

蒙古的立國(上)

蒙古的立國(下)

蒙古領土的擴張(一)

蒙古領土的擴張(二)

蒙古領土的擴張(三)

·附編

群雄的削平和澶淵之盟

西夏勃興和推行新法

書院的建設和學派的蔚起

金興遼亡和宋室南渡

蒙古的兵力和亞歐的交通

元朝的政治與特種文學

附錄 編纂國史講話的計畫

·編後記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中國現代學術大師,古史辨學派創始人,中國現代民俗學、歷史地理學奠基人。先後在廈門、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學任教授,曾創辦朴社、民俗學會、禹貢學會等,主編《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等。1954年後歷任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他是錢穆的伯樂,譚其驤、童書業、楊向奎、侯仁之、白壽彝、胡厚宣、王鍾翰、徐文珊、張維華、馮家昇、朱士嘉、鄭德坤、王樹民、胡道靜、程應鏐、劉起釪、方詩銘、黃永年等史學名家共同的老師。

他是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屆人文組院士還有胡適、馮友蘭、金岳霖、傅斯年、陳寅恪、陳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1954年,毛澤東提議點校《資治通鑑》,欽點他參加“標點《通鑑》小組”,他是總校對。

1971年,經周恩來提議、毛澤東批准,他受命主持校點“二十四史”工作。

2015年4月8日,李克強總理為他的“古史層累說”做新解:“顧頡剛提出了一個‘古史層累說’,其實正面理解應當說,每代人都有積累、有發展、有豐富。如果後人累積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利於當代社會、有利於中華民族未來發展,那我們何樂而不接受呢?”

他出身江南第一讀書人家,是一位著名藏書家,藏書總計46000餘冊,其中線裝書約6000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